分享

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外一篇)

 文乡枞阳 2023-07-18 发布于安徽


30多年前,我出生于安徽枞阳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一样,勤劳,朴实,言语不多。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父亲都能给孩子买东买西,对自己的父亲就颇有微词,因为在印象中父亲几乎没给我买过什么,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给我买过一双球鞋,还因为不知道我的脚码,硬是买小了,穿不进去。而我也是一个倔强的人,你越不买,我越不会求你买,更不会撒娇。正因为这样,我与父亲之间的对话,总是这样几句:小时候父亲每次主动问的都是“考试考的怎么样”“作业写完了没有”,现在变成了“路上注意安全”“什么时候回家”“到了打个电话回家”之类;小时候我每次主动跟父亲说的都是“学校里要交钱了”“明天要开家长会”,现在变成了“家里还好吧”“我明天回来”之类。除了这些没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了。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我的印象中他好像一年四季都没闲过,除了下雨工地上不能出工,还有就是过年那几天。父亲的业余爱好几乎没有,不会学别人打麻将,只是偶尔喜欢下下棋,这几年找不到陪他下棋的人,这个也就没有了。还好父亲爱上了看电视,特别迷恋看养生类节目,每次母亲总会说,“看他似乎老来得了神经,整天看这个有什么用,能够达到专家所讲的条件么,就不会死了么”;父亲总是憨厚地笑笑,“注意一点总是好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想多活几年。”我总是在一旁笑而不语。

父亲的脾气非常不好而且十分倔强,是个很专制的人,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时常因为这个和别人发生矛盾,跟孩子们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小时候我从来不敢反驳父亲的意思,因为一旦反驳他就会训你,甚至打你,对于父亲我从小就有一点点害怕。现在每遇到事情,父亲都会主动征求我的意见,甚至以我的意见为主,我倒有点奇怪和不适应,也许父亲是真的老了,他的儿子也是真的长大了。

这次回家,父亲一如既往地高兴。母亲因为给哥哥家的孩子陪读,不在家,就我和父亲两人,我俩都不善言辞,气氛有点尴尬。我喜欢吃山粉圆子,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做给我吃,这次母亲不在家,我想应该没机会吃到了。让我没想到的是父亲居然做了我最爱吃的山粉圆子,虽然味道不怎么好,但是却令人感动。中午我陪父亲喝点酒,父亲和我讲了许多家乡发生的人和事,谁家的谁怎么了,只是我对这个不感兴趣,听着心不在焉,嗯嗯的回着,但气氛却也没有那么尴尬了。吃完饭父亲把我叫进屋里,塞给我两万块钱,我当时就呆了,我现在上班自保应该没问题了,怎么还会给我钱呢,父亲坚持说钱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你现在还没成家,需要钱的地方很多。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愧疚,我知道这本应是他的养老钱,他这一生已足够不易,却不知道自己将三个孩子抚养大,这本就已很成功了。

父爱总是伟岸而深沉,有时甚至粗糙,不像母爱那样细腻而温暖。有一句话讲的好,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父亲做到了前者,我却还迟迟未兑现后者,还好现在还不晚,迟到总比缺席要好,希望时间慢点吧。

外一篇:
清 明

清明节在脑海中总是无意识的与阴雨、池塘中的蝌蚪、春耕的忙碌捆绑在一起,也许是习惯了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是今年的清明节并没有下雨,而人们的感伤似乎未减,犹如昨岁般“路上行人欲断魂”。泪水是情感液化的结果,总是在真情凝结后流溢出来。

家乡的习俗,清明节是要给祖先上坟的,烧些纸钱,坟头上插上标子,寄托哀思。家乡的坟茔都是泥土做的,春天一到,野花遍地绽放,所以鲜花总是可以免了的。

在家的时候,每到清明我都要跟着父母,到奶奶的坟前祭奠。小时候并不懂得思念,总是把这当作一次踏青和玩耍的好机会,天没亮就兴奋地起床了,催着大人们赶紧出发。在路上我犹如刚学会飞翔的小鸟一般,不停地蹦啊,跳啊,一会儿捡起树枝,扫向路边的野草和野花;一会儿捡起小石子,向天空砸去,不停地问大人,还要走多长时间,并对路边不知名的植物好奇,仿佛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在焦急和期盼下,终于来到了奶奶的坟前,围绕着不大的坟包,我跑了不下三圈,最后,每次都是我在坟头上插上标子,然后在坟前墓碑上翻开最下层的杂草,在孙子一栏下找到我的名字,每次都会兴奋地指给父亲看,兴奋地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其实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名字刻在这上面的含义,只是好奇的高兴罢了。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等我上了初中高中,每年的清明节还会重复着这些,只是我没有了当初的新鲜和热情,反而觉得多余和不情愿了。这个时候,不是我催大人们,而是父亲催我早点起床,早点和他一起去上坟,这似乎是一种责任,我虽有百般不情愿,终究还是不敢拂逆父亲的意志。就这样,在我去外地上学之后,终于解脱了,终于不需要去上坟了。这种解脱除了上坟之外,更多的还是父母的束缚。

现如今,又到清明,我却从未像今年这样有太多的思念和感触。也许是人长大了就会对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是时间整理保存些许应当永存的记忆;也许是其他同事、朋友纷纷回家祭祖,触发了我内心深处的良知;也许是几年未归的遗憾,凝成了一份对家的思念……

三天前与父亲通了电话,告知今年清明回家。电话那头的父亲很高兴,毕竟我已经好几年没回家做清明了。一大早,我就醒了,这次我又主动催大人早点出发了。准备好祭祀的物品和纸钱一家人就出发了,现在的乡间小路都铺上了水泥,走起来不费什么力气,倒是有段田埂路走起来格外像小时候的样子,依着残存的记忆,能大致找到祖先坟包的大致方向,却也记不清到处散落的坟包是哪一个了。好在父母指点,才不至于摆错贡品,闹出笑话,沿着坟茔绕一圈,除了墓碑依旧矗立,坟的整体形状已经看不出来,水土流失严重,杂草丛生,孤孤单单地屹立在那里,除了清明冬至,好像再也不曾有人来过一样。前些年,家里实行殡葬改革,土葬已被禁止和淘汰,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新坟,只剩下这些老坟倔强地与时间作伴了。

随着最后一张纸钱烧完,上坟也就结束了,上坟是静穆的,好在还有满山的野花和野菜,似乎又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儿时。似乎这一切还没有变,只是更荒凉了而已。一阵风吹来,把我从回忆中拉回来。

时间不会停止,生活还要继续,生命没有歇息,就必须奋战。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就算有时光机器,发生过的事情也只能成为永远的回忆,成为历史;开心也好,烦恼也罢,一切都成为了我们永逝的青春。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