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入文】那些年过的中秋节(五花文学社)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当一轮圆月冉冉升上天空,当冷峻的月光洒在故人的脸庞,无尽思乡的情绪便悠悠的萦绕在心头,又是一年中秋。
   曾经少时不一样的经历使得中秋的故事也会截然不同。高旭同学采访了她妈妈儿时的中秋节:“记得学生时代,约上几位同学晚上骑车去卢沟桥赏月亮,看着天空上又圆又无比明亮的月亮,吹着凉风回忆过去,畅想未来,甚至能待一夜。”我脑中立刻浮现出了那个唯美的画面,月亮温柔的洒在每个人肩上,她们仰望着月亮,笑脸环绕。卢沟桥可是古人“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之歇宿地啊。妈妈同朋友们一定曾陶醉在“黎明斜月西沉,月色倒影水中”的美景里。“有时也和家人、恋人去公园,划船,赏月,公园人很多噢”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可以想象公园中每只小船上都有一组家庭,大家都在中秋的月亮下稳稳的幸福着。妈妈她还说小时候最喜欢吃自来红月饼,里面有糖块,虽然很咯牙有时也只吃皮,但那是很美好的回忆。中秋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节日相信给每人都带来不一样珍贵美好的回忆。
   而王嘉昱
妈妈印象里的中秋节都是朴素干净又不乏趣味的。吃月饼,吃瓜果都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有机会看到月亮,大人给小孩儿们随意讲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没有昂贵的月饼,没有隆重的庆祝,只有家人间的随性和即使淡淡的但也充斥在周围的氛围。愿一切回归本真。 

   裴育妈妈老家是房山农村,她年少时的记忆是每年中秋节黄昏时,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大桌子。飒飒的秋风带着泥土的气息吹拂在她脸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蛙鸣声,这是属于乡村的风光。待夜空亮起一片银辉时,家人都围在桌子旁,吃月饼、赏月、聊天。那时看天空特别干净清朗,每年中秋夜空都是月朗星稀:黑蓝天幕,月华如水,倾泻而下的唯美景象。月饼肯定是中秋节的重中之重嘛,可那时供人们选择的只有豆沙五仁,种类相比现在肯定单调很多,一向严肃的妈妈感性的告诉我,吃起现在的月饼,五花八门,却没有过去的津津有味了;当银白月光洒落大地,也找不到过去的神秘感与诗情画意。说到这,她修长的眼中闪着水雾般黯淡的光。中秋节如果只有思乡之情有些俗套,人有悲欢离合,有喜有悲应该是中秋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特有的情感。

   尹凯旋父亲从小在农村生活,在那个更为亲近大自然的地方,他曾经的走过中秋与现在大为不同。“晚饭前,奶奶在院子中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月饼和水果。一切备好后,奶奶会向着月亮上香以祈求月神保佑一家人平安团圆。然后回屋把月饼分给每个人,大家围坐桌前看着晚会吃着团圆饭。”村中淳朴的人们都是很信奉神灵的,不论是不是真的能够有所保佑,每次过年过节全村人都无一例外的要给相应的神灵。
   父亲还说道他最怀念的一个中秋是大约他在中学时,正赶上中秋节听闻要有地震,所以全家人都在院中支上竹床睡觉。那时父亲看着满天的星星和银盘般的月亮,听着奶奶讲月亮上的神话故事。
   听着这样美好的回忆,我不禁想要回到父亲小时后,也躺在竹床上看月亮。不过现在也很难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景色了吧。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中秋,但是其中人们的团圆心和相思情不会变。我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正享着团圆宴。

   自小生长在南方的肖校长,他儿时的中秋节又有什么不同呢?对于儿时中秋节的回忆,肖校长笑谈道:“尽管心里惦念着,却还是有许多年没能回老家过节了;不过,原来过节的场景我却是记忆犹新。小时候每次中秋节,家长们都会炒自家种的瓜子吃,而我们则是几个伙伴一起在晒谷场、野地里疯跑疯闹,玩捉迷藏,也会一起赏月。那个时候虽然不常见月饼,但这样已经是十分满足、快乐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馋月饼,若是偶尔能见到月饼,也是很舍不得的,我总是把它好好的收藏起来,过好几天才能吃完它!现在想想,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生活不比现在,才会那样珍惜,才能给我留下这么快乐的回忆。”


   
不过,相比之下,远在北方寒冬的齐校长的童年中秋便是另一番滋味。齐校长说:“小时候的中秋一定要与家人团聚,晚上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看看天上的月亮,这一天就这么平淡的过去了,那时的中秋还没有假期哩!”晚上的月饼想必是重中之重,齐校长小时候的月饼也与今时的有所不同:“小时候月饼还是挺单调的只有几个馅,但是外面的面不是如今这么甜的,有些甚至有些咸味。”“以前中秋节日不那么隆重,如今人们好像重视些了,月饼各式各样,还有自己做的,来自异乡的,也算五花八门吧。”“以前中秋不放假,但是学校会组织活动,有晚会,记得以前我还在台上表演讲过故事呢”又一年中秋,看着网上又有写节日气味淡了的文章忽而有感,我像:人们不再是以前的忽略节日了,更多的是将节日当成了一种噱头,或许如齐校长般,单纯朴实的中秋节才应是中秋节本来的面貌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