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约稿件】我这样生活(布绵枝叶)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编者按】作者是我的同事,我刚进景远实习的时候便和他一个年级组。说实话,初见印象不佳,总觉得油腔滑调,没有正形。后来一轮过后,我竟然和他分到一个年级组,坐到了一个办公室。在这一年并肩战斗的时间里,他在我的眼中简直变了一个人。

我亲眼看到他认真判作业、积极找学生谈话、拿着班级花名册一个一个分析学生的学情,看到他看似漫不经心地认真准备家长会发言,和他讨论对教育的看法,对时事的看法,等等,等等。当然,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他还是一贯的“油腔滑调”和“没有正形”。

于是我也在想,人的生活难道必须要看似一本正经,看似身正影直吗?未必。很多时候我们都因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而丢弃了本应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作者却正好相反,他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生活观!

三年健身,两年英语,一年读书笔记,今天总结。

从小是个胖子,大了做了几年微末工作,感觉腰疼脖子疼屁股木,忽悠悠一身肥膘,去哪都累,干点什么也提不起精神。迷茫无助,因此开始健身。

这三年中,发烧健身,牙疼健身,摔伤继续,喝大酒后凌晨健身。连续两年的练习,才跑下第一个五公里,羞愧的记得是6.2速。这半年开始把不去健身房的日子用keep填满。

这样身体果然好转很多,同时感觉脑力有些衰退,心流状态越来越少,恐怕是琐事多不能正心所致,想起高考英语不及格,考四次四级才过的经历,突然想为何不踩之于脚下?因此开始学英语。

这两年来,大年初一背单词,旅游车上背单词,做课的早上背单词,医院候诊背单词。从高中词汇开始,四级,六级,今天托福完事了,先滚动复习三个月,之后看看雅思或者专四吧。

如果说健身也是想装个样子,学英语并没有丝毫的功利化想法,只想击败宿敌获得自我。背了五六百天,突然明白词感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看一些新词汇我好像能感受到它们的情绪。

过剩的脑力我一般会用来胡思乱想。我常常想科学和宗教什么关系?国家和民族是怎么来的?道德和法律为何如此?自由和公平能否兼得?阶级和教育之间的联系在哪?制度和经济如何相互制约?算法和数据对未来的影响……

身边的人们好像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好像更愿意讨论如何获得财富自由,怎样建立和谐家庭,完善子女教育,如何升职加薪,怎样搞好人际关系。当然这些问题真的也很棒。其实我也很想知道,越是口沫横飞地聊个痛快,迷惘和失落越伴随将至。

读书方解心忧!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运用整或分的学习方式,看或听,深入精研或浅尝辄止那些我感兴趣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我运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已经对儒学体系有所建构,从今天起研究道学。一年来不仅读书学习还坚持做了笔记,竟有四万多字。

这样我果然开心了很多!

健身中我获得了更好的受体,用它来感知世界,去生活。背点英语,可以从抽象陌生的符号语言中进一步感知世界,让我清晰而敏锐。读书更不必说,是最低成本获得人类已有认知的途径。

还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比如:读英文原著,继续练习书法,延续十年前的写作,认识新朋友,行万里路等。

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我变成了几年前的我难以想象的样子。我很想知道,是健身,学英语,读书改变了我,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还是因为“我是我”才会在那些年华中健身,学英语,读书,从而变成现在应该的样子。

每遇幸事,常念天之过厚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