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特刊·格物致知四】解读新型药物“瑞德西韦”(李彧涵同学)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最近这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十分严重,相信大家在家里已经憋得要命了,但还是先要提醒大家,尽量少出门,如果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现在处于非常时期,老实呆在家里就算是对国家的贡献。

近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出:一种名为“瑞德西韦”(Remdesivir,有趣的是其谐音是“人民的希望”)的药物治愈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此消息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首批药物已经于2月7日上午在武汉启动了临床试验。“瑞德西韦”究竟是何方神圣?

据了解,“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从开始研发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其研发初衷是治疗埃博拉病毒,但收效甚微。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药物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SARS-CoV、MERS-CoV具有抑制作用。

“瑞德西韦”立竿见影地治愈了美国的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仅是“瑞德西韦”的新生,更是吉利德公司的新生。虽然引起了专利的纠纷,但吉利德公司大气地表示:患者第一位,先免费给中国送来了价值五万多美元的“瑞德西韦”,专利的事以后再说。吉利德公司的这个决定无论于己于人都是有利的。

“瑞德西韦”的结构如下:

我最初的设想是设计“瑞德西韦”的全合成路线,但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首先是本人水平有限,有机反应知识储备不够多,且向来很少查阅关于有机合成的文献,因此这方面的经验基本为零,设计出来的路线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其次是不知道可供选择的原料有什么(你永远猜不到那些实验室会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化合物),如果由一些比较基础的化工原料出发又太过冗长。而前几天正好看到了一条发表于2016年的《Nature》中的 “瑞德西韦”的合成路线,所以我决定不要不自量力,干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官方合成路线”的理解。

整条路线共6步(不包括个别底物的合成),如下图:
这些奇奇怪怪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步一步看。
第一步是看起来最复杂的一步,起主要作用的是两个含镁的试剂(格氏试剂),平常(高中有机题的材料)用格氏试剂是令试剂本身直接与底物发生加成来构筑碳碳键,但这里其作用是与2进行金属-卤素交换(类似锂卤交换),使2的碘原子被-MgCl替换,形成新的格氏试剂,它再进攻1的酯羰基,经后处理即可得到产物3。由于格氏试剂的高反应活性,此处可能有很多副反应,因而产率只有40%。(本人猜测此处可能有加料顺序要求,先将2与各种试剂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加入1)
3到4的反应条件中有很多带有“TMS”的物质,“TMS”是“三甲基硅基”的简称,看起来花里胡哨,但从性质上看的话把“TMS”看成一个巨型的氢原子即可,独特之处在于TMS与氧的亲和力比较强。TfOH是一种酸,在这里起催化作用。于是这个反应就可以看成一个简单的取代反应了。令我惊奇的是这个反应有着相当出色的立体选择性。
4到Nuc的过程是羟基的脱保护(脱去保护基Bn而重新变为羟基),之所以要事先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羟基干扰前两步的反应。
Nuc到5的反应条件非常经典,通过成环能够高选择性地保护邻二醇结构(相邻碳上的两个羟基),另一产物是甲醇。为什么要保护呢?5与6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除了7之外另一产物是对硝基苯酚),不难发现5的反应位点是羟基,如果没有保护则三个羟基都可以参与反应,副产物会很多;而保护的话则只剩一个反应位点(也正是目标位点),能有效提高产率。7到目标产物“瑞德西韦”的过程是脱保护(酸催化的水解反应),恢复了邻二醇结构,至此大功告成。
至于“瑞德西韦”究竟能否为中国的疫情带来转机,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黄思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