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性学习】从《红楼梦》丧礼看贾府兴衰(于一涵、栾闵竹、张祺婧、马春涵、王潇珞、涂熙然)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从《红楼梦》丧礼看贾府兴衰
于一涵 栾闵竹 张祺婧 马春涵 王潇珞 涂熙然

【提要】在贾府中秦可卿的地位低于贾敬的地位,而贾敬的地位低于贾母的地位。但是,三人丧礼的奢华与隆重程度却与其身份地位相反:秦可卿的丧礼最为奢华,贾敬的次之,贾母的最冷清。丧礼的举办需要人力操办、需要财力支撑,其举办的规格与规模都能体现出贾府的财力及地位。所以,通过对比这三次丧礼,我们也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感受贾府的兴衰。

【关键词】红楼梦 丧礼 兴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主要写过三次丧礼,其规格与规模各有不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不同之处略显“古怪”:为什么秦可卿在贾府的地位不高,其丧礼却奢华无比?贾敬与贾母的丧礼却都显得冷清?为什么贾母身处贾府权力和地位的中心,其丧礼却最为草率?针对这些“古怪”之处,我们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能够探究作者的用意。

一、丧礼的操持

秦可卿的丧礼由凤姐操持,有百余人听从调遣,凤姐管理得井井有条。她让下人们分组负责,每个人、每个组在每个时间做什么事情都安排得清清楚楚。凤姐制定规矩,严加管理,众人都不敢不听。这体现了当时贾府的内部管理还是非常有效的。

贾敬丧礼的操办的人本应由贾敬的儿子——贾珍来承担,因为贾珍无法及时赶回家,操办的人就变成了贾敬的儿媳——尤氏。“一时竟没个着己的男子来”,所以尤氏不得不自作主张操持相关事务。这说明丧礼的操办人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的。后来贾蓉见家中事情妥当,分派了各项执事人役,准备好一切举办丧礼的事务。这体现了当时丧葬“可变通”的特点,也体现了当时贾府的内部管理还是有序的。

而贾母丧礼的操办就不如前两者那么顺利有序。年纪小的人守灵,稍微长些的也不知家事;能帮忙的年纪不够,年纪够的又有其他事或是没能力处理,无一人能帮得上忙。所以内里只有凤姐一人支持,贾琏在外作主。先前贾母在世的时候有贾母的支持,凤姐使唤人或发号施令才能一呼百应、无人反抗。但贾母去世后,政出多门,凤姐既没权又没钱,就使唤不动下人们了。他们见邢夫人不助着凤姐的气势,反倒作践起凤姐来,更因银钱吝啬,便完全没有了积极性,最终不过草草了事。

原先贾府有权有势,而且贾母、王夫人等人都给凤姐撑腰,因此府内事务被安排得井然有序,秦可卿的丧礼正是如此贾敬的丧礼虽然不是凤姐操持,但也算平稳顺利。但到了贾母去世时,树倒猢狲散,当时的贾府财、权都大不如前,所以内部的管理变得日益混乱;人际关系也发生巨大变化,凤姐办事还要看他人脸色,做事受限制,可以看出内部管理已经杂乱无章。

二、丧礼的规格与规模

首先,要看参加丧礼的人员。

三人的丧礼来人都不算太少,但终归是有区别的。第十三回秦可卿的丧礼中描写道:“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又提及贾代儒带领贾家一众人丁出席。可见秦可卿丧礼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以及贾府当时财力之雄厚。在后文中又提到大明宫掌宫内相亲自上祭,忠靖侯史鼎夫人到场,灵前摆放着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忠靖侯史鼎是史家第三代的第二个侯爷,身份之尊贵不言而喻,后三者也是有爵位之人,这能反映出贾家与同僚联系紧密,体现贾府的地位之高。这与第四回中门子交于贾雨村的“护官符”中提到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相呼应,体现贾府此时登峰造极的荣华富贵。

贾敬丧礼那天宾客如云,但受国丧的影响,其丧礼的举办受到一定限制,在皇帝的恩旨中提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此时因为宫中老太妃的国丧,大臣要离开自家,集中在固定的区域为皇家守孝,而区区一介“白衣”,去吊唁的人物自是不能过于高阶。由此可见,与出席秦可卿丧礼的人相比,出席贾敬丧礼的人身份地位相对较低。

从出席贾母丧礼的人来看,族外人员来者较少,贾府中来人也并不齐,再加上贾府经历了抄家之祸,表面看似风光,实则只剩了个空架子。“众亲友虽知贾家势败,今见圣恩隆重,都来探丧”,众人原本是唯恐避之不及,来的也完全是看“圣恩隆重”,可见贾府已经衰落无疑。

其次,可以关注棺材的材质、僧道的数量。

秦可卿原本使用上等杉木棺材即可,但她的棺材“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味若檀麝”,这些证据表明文中所谓的“樯木”大概就是檀木。“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都写出了棺材价值之高。而贾敬与贾母使用的棺材都是早年备下的,并不用另外消费。

秦可卿丧礼请的僧道有百余人,规格高且规模大。“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而有关贾敬与贾母丧礼的描写并没有具体写僧道人数,可见不会超过秦可卿丧礼上的规格与规模,同样也说明了贾府的衰落。

古代的丧礼是有等级和限制的,帝及其眷属的棺材等级最高,其余人员随社会地位的下降而降低。最高等级的木材大部分是金丝楠木和檀木,这两种木材防虫防腐,因此都是皇家丧葬的标配。以秦可卿的地位,就算要隆重些,使用上等杉木棺材足矣,但事实上贾珍执意为秦可卿用“樯木”,可见她的丧礼已经奢侈到破坏了规矩的地步。更别说,文中提到这块木头本是为义忠亲王准备,贾珍用这块木头给秦可卿做棺材一定是严重的僭越行为,这也为后文贾府被抄家埋下了伏笔。

贾敬的丧礼除棺材是早先备好的,其余用品也并无缺少,但是贾母的丧礼就显得极为简陋了。“留这银子在祖坟上盖起些房屋来,再馀下的置买几顷祭田”,贾母生前给自己留了棺材本,但这银子却未全部用在贾母的丧礼上。别说隆重盛大,贾母丧事用的白车也是向亲戚家借的,僧经道忏等阵仗也只是个过场,就连接待宾客的早饭都是草草了事,可见贾府的声势已经跌入了谷底。

三、丧礼的居丧状态

“居丧不哀”是丧礼的第一大忌。从贾敬丧礼上“贾珍和贾蓉哭丧”的情节中,能看出当时丧葬“稽颡泣血”的特点。哭丧是中国乃至东亚儒家文化圈丧葬习俗的特色,以哭的形式寄托对去世亲人的哀思。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会在当地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所以贾珍、贾蓉父子才会“稽颡泣血”,以头扣地,哀痛号泣,“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哭丧中的“孝”。但珍、蓉父子哭丧的情节与后文二人记挂尤氏两姐妹形成对比,极具讽刺意味,不难看出二人只是做的表面文章。

还有贾母丧礼举办时宝玉的表现:

宝玉瞅着也不胜悲伤,又不好上前去劝。见她淡妆素服,不敷脂粉,更比未出嫁的时候犹胜几分。转念又看宝琴等淡素装饰,自有一种天生丰韵。独有宝钗浑身孝服,那知道比寻常穿颜色时更有一番雅致。心里想道:“所以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殊不知并非为梅花开的早,竟是'洁白清香’四字是不可及的了。但只这时候若有林妹妹,也是这样打扮,又不知怎样的丰韵了!”想到这里,不觉的心酸起来,那泪珠便直滚滚的下来了,趁着贾母的事,不妨放声大哭。

贾母生前最疼宝玉,宝玉在贾母的丧礼上却并不为贾母死去而悲伤,而是观察女孩们的着装,这才心酸地哭泣。从这里看出贾宝玉并不重视所谓的“孝道”,的确是贾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徒”。同时也可以看出,以封建伦理道德维系着的贾府,以及贾府所代表的封建社会,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四、结论

通过对比这三次丧礼的不同,能够看出贾府内部管理从井井有条变得混乱无章,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冷漠;贾府的财力与地位也每况愈下,由兴转衰的轨迹清晰可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