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灯谜与酒令中的预言(宋书仪、党浩然、张之确、刘依菲、夏商洲、郑雪薇)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红楼梦》灯谜与酒令中的预言
宋书仪 党浩然 张之确 刘依菲 夏商洲 郑雪薇
 

【摘要】《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写作方式,是《红楼梦》中最有特色的创作手法之一。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整本书的布局极为缜密,处处暗藏玄机。而书中绝大多数的线索和伏笔正是以预言的形式作为载体进行展现,其中涉及的诗、词、曲、灯谜、酒令、射覆、戏曲、字画等等,很多都是表现人物命运转折,事件后续发展的谶语。分别讨论酒令和灯谜两种“文体”挖掘并探讨其中对贾府个人家族命运兴衰暗示。

【关键词】红楼梦 预言 灯谜 酒令 个人命运 家族命运

对《红楼梦》中预言的研究,最直接的入手点是第五回中的判词,但关于判词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继续深挖难度较大。于是,从另外一些文学性表达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关于主线和结局的预言,就成为了我们的选择。我们认为,灯谜和酒令作为人物的即兴表演,能反映出各个人物相对真实的一面,从而对相关人物命运及背后的家族命运有较为明显的暗示。从这里入手,我们能够相对直接地把握其中预言和主旨的联系。 

一、灯谜

1.个人命运预言

迎春灯谜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分析:

谜底是算盘其中“天运”意为天数,而“人功”是指算盘上的珠子需要人的拔动。这则灯谜是对迎春懦弱性格的体现和一生遭遇的预言,暗喻她正如算盘一般,任人拨动摆布“有功无运也难逢”是说迎春虽然身出名门,却生不逢时,嫁给孙绍祖后命运更加悲惨,正如算盘“纷纷乱”。贾家对孙家“有功”,奈何迎春“无运”,最终受尽折磨而死。

探春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分析:

谜底是风筝。每到清明时节,儿童们会仰面遥望天上的风筝。这则灯谜是用断线风筝暗示探春远嫁且一去不归,其中“清明妆点最堪宜”与探春判词中的“清明涕送江边望”相呼应,指出八十回后探春远嫁发生在清明时节。风筝也与探春判词中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两句相合,寓意探春虽然心高气傲,但命运不济。脂砚斋评说探春元宵灯谜曰:“此探春运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惜春灯谜
前身色相总无成,
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

分析:

谜底是佛前海灯。“前身”是未修成正果的肉身色相,“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因为乐府诗中的很多菱歌诗,都是男女情歌,而“大光明”是指佛祖释迦牟尼。与惜春判词中的“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相呼应,指未来惜春出家为尼。惜春超然于世,正如佛前海灯一般,被置于尘世而不属于尘世,所以注定“无成”,终归要回到佛祖身边。

宝钗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
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
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分析:

谜底是更香。旧时夜间打更制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好就是一更的时长。这则灯谜暗示宝钗与宝玉成婚后不得幸福,独守空房,只能如更香一样燃尽自己的青春。其中,“两袖烟”寓意宝钗最终两手空空,“琴边衾里总无缘”是说宝钗无缘琴瑟和鸣的美好夫妻生活;颔联写出宝钗寡居后的孤寂凄凉,彻夜辗转无法入眠;颈联是说宝钗朝朝暮暮都在翘首以盼,受尽煎熬。尾联是对宝钗命运的感慨,叹息她耗尽光阴追求幸福,却敌不过世事风云变幻。

李纨灯谜
观音未有世家传。

分析:

史湘云立即给出了一个谜底:“在止于至善。”这个答案语出自《大学》。不过作者急切地让湘云给出这个答案,应该是另有谶语的意思,暗示湘云最后虽然获得了美好的婚姻,但是最终丈夫早亡,因此孤寡一生。所谓在“在止于至善”,就是刚刚获得最美好的生活时,就“戛然而止”了。

正确谜底来源于林黛玉。她给出的谜底是:“虽善无征”。这个答案语出《中庸》。“征”有“纳征”的用法,是成婚的意思。黛玉这个答案中,“虽善”用以扣“观音”,“无征”用以扣“未有世家传”,即观音没有成家,最终没有子孙世代相传。作者把这个答案留给林黛玉,很可能也另有谶语的意思,暗示林黛玉与贾宝玉虽然情投意合,但最终没有走到“纳征”那一步,因为贾家的变故,林黛玉过早死掉了。

湘云灯谜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
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打一俗物)

分析:

这个谜语反倒是一向最为迟钝的宝玉猜出了谜底:“耍的猴儿”。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之中,涧溪之旁,被人捕捉之后,便离了山林,来到闹市(红尘),供人耍玩。但是对于猴儿来说,这没有什么趣味。耍猴时,一般会给猴子穿衣戴帽,打扮成文官武将的样子,实际上它仍然是只猴子,所以说“名利犹虚”。至于“后事终难继”,湘云解释了:“哪一个耍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由宝玉猜出,是因为湘云这首词,几乎句句适用于宝玉,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典赋鉴赏》一书中说:“神瑛侍者带着大荒山青埂峰的顽石,幻形入世,成了佩戴通灵玉的怡红公子,这正是“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的感慨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名利犹虚”,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叛逆思想;“后事终难继”,或者说“剁了尾巴去”,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这样,谜语就简括了宝玉一生的道路。”所以说这个谜从文本出发,释宝玉一生、释贾府最终败落“后事不继”更为合理。

宝钗灯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
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
何曾闻得梵铃声!

分析:

这个谜语跟后面宝玉、黛玉的谜语一样,作者都没有给出答案,留给读者去猜,在这里我们能理解的只有字面意思。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是说谜底之物像一座玲珑的宝塔,层层叠叠,但并不是工匠们用砖石垒砌起来的,而是天然生成的。一般认为较合理的谜底是松树上的松球。因为松球形状像梵铃、像塔,但却不会发声。

谶语说的一种解释是,借唐明皇与杨贵妃马嵬死别之后,于风雨之中闻铃悲感事,寓意宝钗与宝玉的生离,婚姻不能善终。

宝玉灯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
琅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
好把唏嘘答上苍。

分析:

一般认为谜底是风筝。“天上人间”指天上地下,相距遥远。放风筝时,风筝在天上,人站在地上,互相之间两相渺茫。“琅”本指青色的玉石,这里借指青色的竹子。扎风筝之竹篾,竹篾有节,弯曲时容易折断,因此,扎风筝时要十分提防竹节。“鸾音鹤信”都来源于天上,指风筝笛(或琴)发出的声音。“唏嘘”指人们听到风筝的声音,在地上发出叹息。第七十回大家放风筝,与此谜语遥遥呼应。

该谜语中“天上人间”典故来自李煜的《浪淘沙》;“两渺茫”典故来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显然都指男女死别,而琅也暗指“潇湘妃子”,因此,这个谜语寓意黛玉夭亡。

黛玉灯谜
騄駬何劳缚紫绳,
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
鳌背三山独立名。

分析:

一般认为谜底是走马灯。“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騄駬为周穆王的“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清代对皇室近支以及有功的高级官员,特许乘马用紫缰绳,以示恩宠。走马灯里的骏马,不用系缰绳就能奔跑。“驰城逐堑”指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而“狰狞”,指马的凶猛、骠悍。“鳌山”指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旧时元宵灯景之一,一般是灯市的核心灯景。称“独立名”是对走马灯的称赞,指其在灯市非常显眼,但是转瞬即逝,十分虚幻。该谜语寓意黛玉在大观园内声名“独占鳌头”,但实际上却都是虚幻之景,虚幻之物。

2.家族命运预言

贾母灯谜
猴子身轻站树梢。
(打一果名)

分析:

谜底为荔枝,“站”字扣“立”,而“立”字谐音“荔”;树梢,是枝头,合起来,就是水果“荔枝”,且荔枝的样子像一个毛猴呆在树梢上。

荔枝谐音“离枝”,脂批点明了“树倒猢狲散”的含义,预示了未来的贾府的走势,即贾母死后贾府日渐衰败,最终被抄家,子孙流落各处的结局。彼时的贾府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贾家的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则是依附在树上的猴子,此刻他们纵情嬉闹狂欢,丝毫没有即将“树倒”的危机感,这也是贾家衰落后众人命运悲惨的关键原因。

贾政灯谜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

分析:

谜底为砚台,因为砚多制成端端正正的方形,也非常硬,“必”与“笔”谐音,所以最后一句就是“有言必(笔)应”。砚台的特征与贾政品格端方、四平八稳的性格相似,同时最后一句“有言必应”也暗示了贾政对于这一系列不祥谜语的“悲”最终会成为现实,这则灯谜关乎全局,对整个元宵灯谜起到一个总扩的作用。

元春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分析:

谜底是炮竹。这个谜语是元春得宠却短寿的形象写照,前两句喻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后身价百倍、声势煊赫,而后两句暗示元春和整个贾府的的荣宠都为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二、酒令

1.个人命运预言

贾宝玉酒令
(四句原故)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酒面)
滴不尽相思血泪拋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酒底)
雨打梨花深闭门。

分析:

宝玉的四句原故体现了贾宝玉的价值观,描写的是宝玉眼中各种生活情态下的女儿,他设身处地的立足这四个字,发出女儿们应有的感慨。悲的是红颜易老,孤守空闺;愁的是夫婿远离家园“觅封侯”;喜的是对镜理妆的红颜娇俏;乐得是春日嬉戏,好不快活。其中,“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历来被人理解为薛宝钗的结局。此句映射的是薛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孤守空闺的生活,让她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远离家园“觅封侯”,离别之后,才深刻的省悟到世俗荣华远不及朝夕相爱令人温暖。

贾宝玉所唱《红豆》是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里借用红豆表达相思。全曲用八种动态“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咽不下、照不见、展不开、捱不明”描写了一种难以抑制的相思之情,句句在写黛玉。此阶段的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已经深入骨髓,他的思绪时时刻刻维系在黛玉身上,黛玉的一笑一颦,一步一行都深深地令他挂怀,不能有片刻忘怀。但介于礼教,彼此难以明言,贾宝玉正是借用此曲表达了这种不能倾诉的压抑之情。

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因席上有“梨”,所以用了此句。而史上诗词中多见此句,都是以此来抒发情思愁肠的诗句。梨花所反映的形象,无不与林黛玉在书中的形象契合,而潇湘馆除了湘妃竹,后院也有大株梨花,正合了此句意境。由此可知,这一句正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理解,前一回黛玉葬花的场景,以及黛玉的愁绪都萦绕在宝玉的脑海里。

蒋玉菡酒令
(四句原故)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酒面)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
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
度青春,年正小;
配鸾凤,真也着。
呀!
看天河正高,
听谯楼鼓敲,
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酒底)
花气袭人知昼暖。

分析:

蒋玉菡是一位戏班子的旦角名伶,艺名琪官。伶是中国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的统称,在多数情况下是含贬义的。蒋玉菡所行之令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既体现了他的职业本色,也说明他经常参与此类酒宴活动,所以应对起来轻松自如。他的脱口清新,文辞雅致。

“灯花并头结双蕊”处有“佳谶也”三字,正是作者为后文袭人下嫁蒋玉菡做出伏脉。“灯花并头结双蕊”、“配鸾凤”、“剔银灯同入鸳帏悄”都是在写蒋玉菡的洞房之喜。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句,本是蒋玉菡前一天偶见的对联之句,因席间恰好有木樨花,故吟之。木樨,即桂花,而袭人本名珍珠,改名亦因此句,故此句无疑是直指袭人,从而推知袭人日后会与蒋玉菡缔结良缘。

薛姨妈酒令
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
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
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
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分析:

薛姨妈所行的令,隐括着她女儿和女婿的未来。“织女牛郎会七夕”一句,有人认为暗示着二宝姻缘如牛郎织女一样分隔两地不得团聚。在续写的《红楼梦》中则是宝玉出家,宝钗守寡。“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有访名山之意,而“世人不及神仙乐”让人想到“好了歌”中“世人都晓神仙好”,可能暗示宝玉出家。

林黛玉酒令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
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
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分析:

“良辰美景奈何天”出自《牡丹亭》,是杜丽娘游览自己家后花园,看到春天的美景,感伤自己的青春被禁锢和压抑,青春与美好的事物空自逝去的一段描写。林黛玉深受感动,这是因为封建礼教下青春被极度摧残,正值青春的少女的命运是得不到自主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只有在梦中相见的可能,而全剧只能通过现实中不能实现的虚构,才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相聚作为结局。杜丽娘“为情而死”采用了毁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预言了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因为是木石仙缘,是叛逆于当时封建社会,叛逆于礼教的,必然会以黛玉“焚稿断痴情”这样的悲剧结束。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用的是《西厢记》的唱词,同样,《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受着“门当户对”等封建礼教观念的阻碍,《西厢记》的故事也因其反抗当时礼教而打动了许多人。《西厢记》第四本的最后写的是“哭宴”和“惊梦”,即在这样一个情景中,张生和崔莺莺是被迫离别了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也明确表示,他只接受前四本,说明曹雪芹是较为否认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的。由此可知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在那个时代下,无法得到圆满,只会以悲剧告终。

贾迎春酒令:
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
迎春道:桃花带雨浓。

分析:

“桃花带雨浓”出自李白的诗句:“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这似乎又与迎春判词画面中“中山狼”的意象一致,“梨花带雨”常用来形容女子哭泣之状,隐喻她嫁给孙绍祖后遭到凌虐的悲惨命运。

刘姥姥酒令
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
刘姥姥两只手比着,
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分析:

这句酒令同刘姥姥说的前几句酒令,都是“庄家人本色”,除了表现出与贾府中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庄家人”的纯朴善良外,也可能预示了在乡下发生的事,即巧姐遇恩人。

巧姐的判词中写道“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且配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的画面。由巧姐的红楼梦曲及文中处处伏笔可推知巧姐的结局大致是贾家事败后被王仁等“狠舅奸兄”卖掉,被刘姥姥救出,最后嫁给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纺绩为生。

酒令中“花落结了个大倭瓜”有生育的寓意,与巧姐成为农妇的命运相符合。也算是巧姐“留得余庆”吧。

薛宝钗酒令
签面:牡丹——艳冠群芳
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分析:

诗句取自唐代罗隐《牡丹花》:

似共东风利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浓华过此身!

韩弘借比宝玉的,“功成”一词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便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贾探春酒令
签面:杏花——瑶池仙品
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

分析:

诗句取自宋代王琪的《梅》: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花签上说“必得贵婿”,但“薄命司”和其它有关诗词中则一再暗示她远嫁不归的悲切。花在“江上”,暗示她离家时亲人“涕送江边望”,与她所作的风筝谜诗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的隐义完全一样。高鹗续写结局中,探春嫁给了海外镇海总制的儿子。在后世众多红学家解中公认为探春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被迫远嫁给番邦,再也回不了家了。

李纨酒令
签面:老梅——霜晓寒姿
诗句:竹篱茅舍自甘心

分析:

诗句取自宋代王琪的《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李纨是中国古代能守节寡欲的妇女的典型,《梅》诗中前两句用来比她的操守,但其吃穿用度并非“竹篱茅舍”。李纨因为丈夫守丧多年,终于将儿子盼望成才,但自己却“昏惨惨黄泉路近”,油尽灯枯了。

史湘云酒令
签面:海棠——香梦沉酣
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

分析:

花签上的诗句取自苏东坡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原诗惜春光短促、好景难留,所以他连夜里都要点蜡烛赏花。史湘云与宝钗命运相似,嫁人后生下双子不久丈夫便病逝了,虽有洞房花烛照红妆新人之喜,可惜转眼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别去了。

麝月酒令
签面:荼縻花——韶华盛极
诗句:开到荼縻花事了

分析:

诗句取自宋代王琪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
丝丝天棘出莓墙。

荼靡花是春天开得最晚的花,此花一开春将离开,开到荼蘼花的时候花儿都没了。“花事了”三字义带双关:它既是指贾府倾颓后群芳凋谢,又指花袭人出嫁。后一句莓苔墙垣代表着“陋室空堂”的荒凉景象。最终贾府没落后,麝月是陪伴在宝玉宝钗身边最后的丫鬟,据《鹤林玉露》所说,“天棘”一词是为僧而赋意,指宝玉弃宝钗和麝月而出家。

香菱酒令
签面:并蒂花——联春绕瑞
诗句:连理枝头花正开

分析:

诗句取自宋代朱淑贞的《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长为主,
莫遣纷纷落萃苔。

向花“催”命的“风雨”比喻有妒病的悍妇夏金桂。高鹗续写结局中,夏金桂设计毒害香菱最后毒死自己,香菱成为了薛蟠的正室,但最后在分娩时死去。但按照曹雪芹原文中香菱的判词,更合理的推测是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身亡。

林黛玉酒令
签面:芙蓉——风露清愁
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分析:

诗句取自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之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光,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
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东风当自嗟。

在高鹗续写结局里,林黛玉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当天伤心过度去世,她和贾宝玉两情相悦,但贾宝玉却在贾母的安排下要娶薛宝钗,林黛玉知道后深受打击,一病不起,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袭人酒令
签面:桃花——武陵别景
诗句:桃红又见一年春

分析:

诗句取自宋代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首句指贾府没落之时袭人嫁人。第二句讥她嫁给蒋玉函好比两度春风。第三句是唐诗“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随着贾宝玉的出家和贾府衰败,袭人离开贾府嫁给了戏子蒋玉菡,但最后却一床破席卷身,贫困潦倒而死。

2.家族命运预言

凤姐酒令:

一家子也是过正月节,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媳妇、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

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再说一个过正月节的:几个人拿著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著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就偷著拿香点著了。只见噗哧的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

湘云道:难道本人没听见?

凤姐儿道:本人原是个聋子。

分析:

“一家人过正月半”恰好扣住讲笑话的场合同样是一家人过正月半,笑话中一大家子的热闹也正对应着贾府此时的团聚。因此,“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与现实一对应就显得格外荒凉了。

爆竹在《红楼梦》中的特殊寓含呼之欲出,二十八回贾元春灯谜的谜底也是炮仗。一响而散的爆竹,就好比贾府的尊贵奢华也难敌末世运消、好景不长的规律,最终一败涂地而无可挽回的惨景,正如一支爆炸的爆竹。

作者有意强调两个“散了”。一个是“一家人吃了一夜酒——散了”一个是“聋子放炮仗——散了”,在元宵盛宴上讲出,与元宵节的团聚形成对比,暗示着贾府现在“聚”,即荣华富贵和幸福不能长久,预言了最后“散”,即贾府家族衰败、人物走向悲惨结局的“散”。

《红楼梦》中多次暗示“散”的必然性。秦可卿死前,在王熙凤的梦中说过:“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红玉、鸳鸯、司棋等丫鬟也说过类似“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宴席”,二十八回贾母灯谜中预言“树倒猢狲散”等等;除预言外,书中也遍布贾家“散”结局的线索;而大观园众姊妹死的死、嫁的嫁、散的散,更在前八十回就已经开始展现。第五回红楼梦歌曲“食尽鸟投林”表现了“散”这一结局的悲惨和荒凉。

牙牌令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
左边“长幺”两点明。
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
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
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
……
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
……
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
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分析:

在湘云、黛玉的酒令中,出现“双悬日月”“御园”“双瞻玉座”等与皇家有关的词汇,而贾府的兴衰,是与其所处的政治局势密不可分的。而正如宝钗说出的“处处风波处处愁”,酒令暗示了政治上的动荡。

“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的诗,说的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逃去避难,玄宗的儿子肃宗领导了扫平安史之乱的工作,登基称帝,即出现了两个皇帝。据周汝昌先生所说,隐藏着“弘皙逆案”, 是乾隆四年时发生在清朝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一起政治夺权事件。曹家被卷入其中,对其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酒令在小说中,就成为了对贾家命运的暗示。

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

“毛毛虫”是对贾府的暗示,冷子兴、探春等都用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比喻。由此,“大火烧了毛毛虫”显然是对贾府“树倒猢狲散”的预言,“火烧”还有些摧枯拉朽般、“回首相看已成灰”的意思。

有趣的是,刘姥姥此次进荣府,讲“雪下抽薪”的故事时,贾家恰好也走了水。

贾政酒令

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吓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贾赦酒令

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可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分析(贾政、贾赦):

相比较贾政的笑话与他本人形象的大相径庭,贾赦的笑话就更为中规中矩一些。这个笑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天下父母心偏的很多。贾赦虽然为贾母的大儿子,但却没有二儿子贾政得贾母喜爱。之前他想求娶鸳鸯作为自己的二房,却并没有得到贾母的同意,反而被贾母打骂了一顿。而贾赦的这个笑话,无论他有心还是无意,都暗示了贾母偏心的一个事实,也曲折的发泄了对贾母的不满情绪。而这也引起了贾母的不快,虽然之后贾赦极力遮掩,但也难免会有含沙射影之嫌。他的这个笑话相比较于贾政的让人喜笑颜开就使氛围有些许尴尬了。可以看出,相比较于贾赦,贾政的为人处世与孝顺都是要比贾赦强的,更加凸显出他为逗贾母一笑的孝心。可以猜测这也是他能更加得到贾母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借贾赦与贾政所说的笑话进行对比,有效的暴露出了贾家存在的家庭矛盾。除此之外,作者还特意写到了宝玉和贾环两人也传到花作诗的对比,贾赦甚至不合时宜地对贾环说出了,“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环是庶出又是次子,世袭的功名,怎么也落不到贾环头上,但贾赦作为家族中的老大,却明知如此,依然给贾环说这种话,可见,贾赦对贾母和家族其他人的不满。看似欢乐的中秋节家宴上,实则暗藏深意,暗示贾母死后“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三、结论

可以看出,这些极容易被忽略的灯谜和酒令从内容上看绝不只是为全书锦上添花,而是对后续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隐晦地揭示了与这些灯谜和酒令相关的人物未来的命运,以及造成这些人物命运的更大尺度上的家族命运。穿插在灯谜和酒令中的预言,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贾府没落的必然性;曹雪芹在繁荣富贵的氛围下,以灯谜和酒令等令人快乐的娱乐活动暗示出贾家的悲剧结局,让读者在其中反思繁华和幻灭,热闹和冷清,更加凸显了《红楼梦》一书的悲剧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