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与AI比看病,谁更强

 苟日新新 2023-07-18 发布于湖南
长沙晚报7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视网膜有出血和渗出,伴有前出血和玻璃体积血,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回答正确。”……15日,在湖南县级公立医院眼科能力提升项目眼底影像训练营上,来自怀化、永州等全省各地市级、县级医院的18位眼科医生与AI人工智能来了一场“人机大战”。

  比赛不相上下 AI不能替代医生

  比赛现场,18位眼科医生分为6个小组,3人一组进行PK。面对大屏幕10秒滚动的眼底病变照片,医生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这时,屏幕上出现的一张照片被第三小组选手判断为视网膜脱离,随后AI给出的结果相同,双方各得1分。

  “医生和AI都判断为视网膜脱离,是因为从图片可以看出,视网膜色泽变淡,表面起伏不平,有褶皱样改变。”坐在台下的评委,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湖南省眼底病联盟主任罗静教授解释道。

  比赛中,每一张眼底影像的判读,AI人工智能和医生大致花费的时间相同,准确率不相上下,但AI在短短一分钟内可以给出文字分析结果和疾病风险预测。

  AI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能力,是因为通过大数据将海量的眼底病照片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起眼底病人工智能诊查模型。目前,AI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准确率甚至达到了96%以上。

  罗静介绍,此次比赛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而是提升基层眼科医生对于常见眼底病读图阅片的能力。

  “医生的肉眼判断在某些方面比不过人工智能,但AI不可能替代医生。”罗静介绍,当一些眼底病变难以察觉的时候,AI可以通过像素分割图片观察到比较细微的眼底改变,甚至能数出眼底上近百个出血点,这对于肉眼来说十分困难。但如果遇到不常见的疾病,它便没有办法判断识别,同时眼底只是判读各种眼病的一个因素,医生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作出综合的判断,这是AI的局限性。

  罗静认为,AI阅片最大的作用在于,在基层医院没有专业眼底病医生的情况下,AI可以代替眼底病医生进行非常快速和广泛的筛查工作。AI进入社区,还可以起到健康体检筛查的作用。同时,医生看大量病例会疲劳,但AI不会,它可以持续提供辅助,对于减轻一线医生的工作负荷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眼底病医生缺乏 AI助力基层眼科能力建设

  据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百姓生活方式的改变,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而目前我国眼底病患者的治疗率不足10%。

  14岁的中学生小伦因为上课看不清黑板去医院配眼镜,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筛查眼底,被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度非增殖期,而检查前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有糖尿病。随后小伦在医院确诊为I型糖尿病,正规治疗后,孩子的血糖得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得到了针对性治疗。

  “I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在患病一段时间后就可能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病增殖期有很高的失明风险,幸好孩子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罗静说。

  眼底病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有效防盲,但我国4万名眼科医生中,只有不足6000名眼底病医生,而且这些眼底病医生绝大多数集中在省级三甲医院。对此,罗静于2020年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眼底病专病联盟,之后在湖南省卫健委的项目支持下,联盟工作深入多家县级医院。该联盟通过AI助力基层眼科能力建设,每年对基层医生进行学术讲座、同质化培训。此次参会的基层医生都能获得最新研发的眼底影像阅片教学软件的试用权,通过学习可快速掌握常见眼底病的读图阅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