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朱永林548cr9af 2023-07-18 发布于湖南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橘皮8味中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诸证。笔者在多年临床中谨守病因病机,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耳鼻喉科相关疾病,根据不同病证灵活加减常获良效。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补中益气汤立方原义分析

补中益气汤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温之”“劳者温之”所创,是以甘温之药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代表方剂。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即脾胃是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只有脾胃健运。

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

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可引起元气不足。而他脏之虚,也可以引起脾胃损伤,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则可导致“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而产生内伤热中之证。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故治疗“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胃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盖温能除大热,故立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立方体现了“内伤脾胃,则百病由生”异病同治之精髓,是李东垣最具代表的方剂,陈士铎《辨证录》曰“李东垣一生学问,全注于此方”。

本方被誉为李东垣第一方,开启了益气升阳、甘温除大热的经典治法。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列其主治包括“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

《古今名医方论》谓其特点曰:“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本方虽因脾虚而设,但并非单为治疗脾胃病,更注重因脾虚而损伤元气,元气不足而变生之诸病的治疗。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历经后世医家不断地临床运用,实践探索,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亦每获奇效,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现代临床上补中益气汤已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个学科及保健养生等诸多方面。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补中益气汤组方分析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说:“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倦则脾病”“脾胃内伤,乃伤其气”。

“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方中重用黄芪。

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用量最大,为君药,补气则升阳,以益气护卫,固表止汗,不令自汗,损伤元气。

《本草纲目·草部·黄芪》云:“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张锡纯医学全书·中西药物讲义·黄芪解》谓其“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其中人参大补元气,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

《本草纲目·草部·人参》谓其“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荣血大亏,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张锡纯医学全书·中西药物讲义·当归解》谓其“为生血活血之主药,而又能宣通气分,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胃中清气在下,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并引黄芪、人参、甘草之气上升,以加强固表,为佐使药。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本草纲目·草部·升麻》曾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逸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气虚发热者,得此甘温益气而除之,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证自愈。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典型医案

秦某,女,40岁,教师。2020月5月10日初诊。主诉脑鸣3个月余,劳累后加重5 d,影响睡眠。平素讲课后气短乏力明显,健忘,腰膝酸软,纳呆,便溏。

舌胖大、质淡、苔白,脉沉弦细,西医诊断:耳鸣(双)。中医诊断:耳鸣。证型:脾肾两虚,脑髓失养。治则:补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拟补中益气汤加味,方药:生黄芪30 g,太子参10 g,白术10 g,升麻6 g,柴胡6,当归6 g,陈皮6 g,蔓荆子15 g,泽泻、葛根各30 g,黄柏6 g,石菖蒲15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炙甘草6 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300 ml,每次150 ml。2020年5月17日二诊:患者诉脑鸣、乏力均较前减轻,纳可,寐欠安多梦,大便仍不成形。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续服7剂。5月24日三诊:气短乏力基本消失,脑鸣较前减轻,纳可,寐安,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弱。去柴胡继服7剂后脑鸣症状消失。

愈后随访半年未发。按:“脑鸣”之症,因患者自觉头脑中有声音鸣响而得之,或如蝉鸣虫叫或如潮声雷轰,症状可为持续性,或时断时续。

脑鸣病因尚不清楚,西医并未明确区分脑鸣与耳鸣,因此临床多作耳鸣治疗。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中医脑鸣又称颅鸣,亦谓之头响,其病名最早记载于《医学纲目·肝胆部》,称之为“天白蚁”,后世多以此称。

魏晋时代《名医别录》中首次提到确切病名:“蔓荆实,去长虫,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

《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脾胃功能正常,气机升降相因,清阳之气得以升发,浊阴之气得以沉降,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窍不得濡养,则脑鸣、耳鸣即发。

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故以上论述提示该病病位在脑,虚证居多,主责之脾、肾。

《难经·四十九难》谓:“饮食劳倦则伤脾”“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本例患者,平素讲课,多言损气,故气短,劳倦过度,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上气不足,脑髓失养,故脑鸣,健忘,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脾虚不能培补先天,故肾虚,腰为肾之府,讲课久立伤骨,故腰膝酸软,脾主肌肉四肢,脾虚精微不布,气血不能营养全身。

故乏力,脾失健运,食而不化则纳呆,脾不升清,胃浊难降,气结中焦,水湿不运,流注肠中,则便溏,舌胖大、质淡、苔白,脉沉弦细为气虚之像。

以及从舌脉征象上看皆属脾虚,清阳不升,清窍不得濡养的表现,以补中益气汤中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虚,加葛根合升麻、柴胡升清气于上。

治上不足,当归养血活血,陈皮健脾祛湿,蔓荆子清利头目,泽泻补肾利水湿,黄柏佐治参、芪之温燥,石菖蒲通窍活络,生龙骨、生牡蛎潜阳息鸣,炙甘草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升阳通窍之功。曲某,女,32岁。2020年5月17日初诊。主诉:左耳突发听力丧失15 d。

现病史:15 d前,因工作加班熬夜又受凉后突发左耳听力丧失,伴左耳鸣,呈高调音,无耳痛,无耳流脓,无恶心、无呕吐,视物旋转。

遂至天津总医院就诊,耳鼻喉科检查示外耳道畅,鼓膜完整,标志清。行电测听、声阻抗、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及头颅MRI等检查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予以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输液治疗(具体治疗用药不详)14 d后,左耳听力无改善,1 d后遂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现症:左耳听力完全丧失,伴耳鸣,如蝉鸣,偶有眩晕,轻度焦虑,面色萎黄,眠差,纳可,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平素喜食冷食。

否认既往病史、手术史及家族史。西医诊断:突发性耳聋,中医诊断:耳聋耳鸣病。证型:脾虚湿盛、邪蒙耳窍证。治则:益气健脾、祛邪通窍。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中药汤剂取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20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当归6 g,升麻3 g,山药30 g,莲子30 g,炮附片5 g,僵蚕10 g,全蝎3 g,石菖蒲30 g,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炙甘草6 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至300 ml,早晚1次温服。服用中药汤剂治疗3 d后左耳可以听到高频率杂乱的声音,但分辨不清,耳鸣声调较前降低。

2020年5月24日二诊:左耳听力有所恢复,大的声音能听见,眩晕未再发作,情绪好转,面色稍好转,纳可,眠可,仍伴耳鸣,大便不成形,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脉滑。

前方基础上山药、莲子减至15 g,5月31日三诊:可用正常声调的言语交流,耳鸣几乎完全消失,面色红润,无头晕症状,纳可,眠佳,大便基本成形。

嘱患者调整心态,规律作息,忌食寒凉食物,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随访,听力正常,未再复发。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补中益气汤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损者温之”“劳者温之”所创,是以甘温之药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代表方剂。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诸证,此方体现了“内伤脾胃,则百病由生”异病同治之精髓。

由于此方配伍严谨,遣药精当,后世医家对其临床研究从未停止,其临床适应证不断被扩大。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什么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