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研究![]() (桥背村老谱) 钟山董俊庸支系《董氏宗谱》可追溯至明成化年间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钟山董氏俊庸公支系族谱,有着比较延续的修谱历程。每次《董氏宗谱》修谱,除了增加谱序,增列人丁名字,都是延续先祖的记载。第四代董显公膺贡,成化四年戊子入国子监,后铨选为士,任礼部春官,尚未就任而亡,葬于土巷吉穴。因族谱被虫蛀,仅知华禄公诞辰六月卯日,并可知在明朝成化初年就有修谱。 南宋右丞相董槐后裔芝蓝公作为钟山董氏开基之祖,却为何不排第一代呢?却以俊庸公为钟山第一代呢? 如此记载应该是追溯到明朝成化初期,从当今保留的古谱的谱序中发现,董槐公钟山后裔宗谱有明确记载的修谱有:崇祯元年郡廪生董禹号士科修谱、顺治十六年副贡董意公修谱、康熙六十年辛丑岁郡廪生董其俊字超然修谱;乾隆三十年贡生董伊唐名延謨修谱、嘉庆十二年丁卯岁长清撰谱,这些都在老谱中有谱序留存。其后有清末及民国抄谱,1995年修谱。 ![]() 从保存的旧谱中,都以唐朝“董寀公”为第一世,直至到俊庸公的父亲董馀公。其后,桥背村、马山、珠玑、护塘等这些俊庸公支系的旧谱,除了马山村把文坤公立户作为迁徙祖以外,其余村子的旧谱都以芝蓝公建厚主坊为开基之祖。并从俊庸伦序为第一代。 桥背村与马山村的旧谱,直接标注:永乐年间,俊庸公与不同支系董氏相会,(具体名字此略),言及族兄族弟,后以二公始伦序为钟山第一代,并以庸公为始祖。护塘村旧谱论及相遇,没有指名道姓,珠玑村旧谱前部分伦序至廿五世,到俊庸公标示“一代”,底部标注:“俊庸公一世祖,董族谱牒由此推算”。这一会晤事件,一直流传至今。不同支系的老人皆滔滔不绝谈论相会的事实。包括1994年俊庸支系(除万安村)修谱都没有参与的《董氏宗谱》,也依然记载。 ![]() (珠玑村老谱)
古时候,对族谱的管理很严格,带有严格的宗法观念,平时没有到祭祀祖宗的时候,不会轻易拿出族谱,一般人也接触不到族谱。而俊庸公后裔的过节盛会基本与祖宗的生日有关。桥背村除了正月“同心寺”(后改“洞心寺”)会期以外,俊庸公的后裔年年都在六月第一个卯日作为华禄公的诞辰日,过节以纪念为华禄公官任“礼部春官”;桥背村又在每年十月二十七日元瑀公诞辰日,过节以纪念其官任“辰州通判”;护塘村以华禄公为迁徙祖,在乾隆年间修建董氏宗祠,作“家庙”雅称“朝龙庙”以供奉,并以每年正月十三日立庙日过节以双重纪念。 ![]() 清朝后期,个别董氏人员为了能够看到桥背村的族谱,不惜花两担谷子的代价,才能一览真容。于是,导致观看族谱后,编撰董氏族谱记载先祖的时间也就错误推导。 ![]() (马山村老谱) 俊庸公支系可知在明朝成化年间就存在,至今流传的古谱,记载各朝代修谱谱序,有明确清晰修谱历程。这一次次的修谱,都记载历史事件、后裔的瓜綿瓞茂、生齒日繁。 ![]() 2023年7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