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真正的楷书巅峰之作,比《胆巴碑》还要好,甩柳公权八条街!

 墨品书法网 2023-07-17 发布于北京

我们回顾中国书法发展史,发现在书法审美的天平上,一个盘子里装的是“意”,一个盘子里装的是“法”。其中的“意”强调的是自我个性表达,“法”强调的是书写的严谨法度。

从楷书发展的角度来看,唐代是极致尚法的时代,宋代是极致尚意的时代。在元代,“法”和“意”之间达到了新的平衡,而推动实现这个平衡的人,就是赵孟頫。

赵孟頫在元代书坛,掀起了一股复古潮流,从唐代大师和“二王”那里,继承了严谨的楷书法度以及魏晋清韵,同时又在唐人“尚法”楷书的基础上,加入了李北海和宋高宗的苍健、朴茂的笔意,形成了新的小楷风尚。

赵孟頫传世的楷书作品也不算少,比如《胆巴碑》、《三门记》都是赫赫有名的作品,其实他还有一件巅峰之作,可以说比《胆巴碑》还要好,那就是这件《卫宜人墓志》。

此作是赵孟頫为赵肃的母亲写的墓志。一般的墓志都是刻在石碑上和墓主人一起下葬,而这件《卫宜人墓志》却是因为写得太过精妙,原稿被保存了下来,所以是纸本真迹传世。

这件楷书点画沉着且精稳,因为略带有行书的牵连笔意,又不失俊秀之气。

这件楷书,赵孟頫将结字处理得比一般的小楷要更加宽博,字势也更加稳健,在用笔上方圆并用,很好地避免了因为秀逸的用笔带来的甜俗气。

柳公权就是唐楷的集大成者,代表着唐代楷书理性表达的巅峰,而《卫宜人墓志》相较于柳公权的楷书,既严守了法度,又实现了自我个性的表达,甩开柳楷八条街。

《卫宜人墓志》是赵孟頫为数不多的楷书墨迹本真迹传世,笔势凝练,干脆利落,并且相较于他一般的小楷作品,字形稍大,更便于我们根据墨色变化,来研究赵孟頫的用笔和法度。

学习这样的楷书,也能够帮助我们打通行书和楷书之间的壁垒,避免学习过于理性的唐楷形成的板滞问题,不至于钻牛角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