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剧大师范瑞娟:小姑促成好姻缘,与男友见面一星期就结婚

 细品名人 2023-07-18 发布于北京

(范瑞娟生活照)
范瑞娟是一代越剧大师,是“越剧10姐妹”之一。作为范派小生的创始人,范瑞娟主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打金枝》《孔雀东南飞》《李娃传》《祥林嫂》等众多经典越剧剧目。
她还出演了《李娃传》《打金枝》《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等越剧影视剧。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是越剧史上的经典佳作。
范瑞娟与丈夫陈伯鸿见面一个星期就结婚了。此前网络上从来没有曝光过她与丈夫的合照,“细品名人”将在此文中首次展示范瑞娟与丈夫的甜蜜合照……

01

(范瑞娟与弟子斯钰林)
范瑞娟的唱腔淳朴大方,旋律华彩,咬字坚实,拖腔丰富,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势。她嗓音实,声洪亮,音域宽,中气足,具有刚劲的男性美。
范瑞娟戏路宽泛,既能演儒雅书生、将相良才,又能塑造底层人物。她在继承男班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名家马连良、高庆奎等人的反二簧曲调,首创了优美抒情的弦下调,被称为范派。
范瑞娟弟子遍天下,主要有上海越剧院的章瑞虹,杭州越剧院的陈雪萍,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吴凤花、方雪文、陈琦,杭州黄龙越剧团的孟柯娟等越剧名家。
其中,章瑞虹、吴凤花、孟柯娟等多人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吴凤花还是二度梅获得者。
她们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恩师范瑞娟的雕琢和指点……

(早年范瑞娟)
1924年1月6日,范瑞娟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州黄泽镇,家里兄弟姐妹多。范瑞娟的父亲在镇上一家店铺里当雇工,替人制腐乳、酿酒。她的母亲给人当奶妈。
由于家庭贫困,范瑞娟常常吃不饱饭,家里的主食是红薯、麸皮饼。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女儿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去工厂当童工;二是给人当童养媳。
旧社会在浙东一带,很多贫苦女孩10岁就被父母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受尽婆婆的打骂和屈辱。
范瑞娟不愿当童养媳,想跟着姑妈去上海当童工。但姑妈告诉她:去上海做工,要先交30块银元做押金。可范家哪里拿得出这笔大钱?
1935年范瑞娟11岁时,有人来家里介绍她去当童养媳。范瑞娟咬牙对父母说:我要学戏,不当童养媳。


原来范瑞娟得知镇上有戏班在招学员,瞒着父母报名了。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政府将演戏的女演员跟妓女归在一类,视她们为戏子,地位极其低下。
父亲不同意范瑞娟去学戏:你这是给我们丢脸!要是学不出来,我就给你一个篮子,一个碗,你自己讨饭去。母亲觉得范瑞娟去学戏,家里可以少个人吃饭,便同意了。
但旧社会女孩子学戏跟当童养媳的命运差不多,要跟戏班老板签生死契约:生老病死,各由天命,出现各种意外与老板无关。
但好在范瑞娟的心理和精神是自由的,她咬牙告诫自己:一定要将戏学好,决不能像父亲说的那样将来去讨饭。

02

(范瑞娟的启蒙老师黄炳文((1899—1979)))
1938年4月18日,范瑞娟正式入龙凤舞台科班学越剧,启蒙师傅是“长婆旦”黄炳文。
范瑞娟先学花旦,后工小生。在戏班她经常挨打受骂,被罚跪,不让吃饭。
有一次,师父教范瑞娟唱《沉香扇》,范瑞娟音调不对,师父扬手就是一记耳光,还不许范瑞娟哭。范瑞娟眼含热泪继续跟着师父唱。
1936年,范瑞娟开始跟着戏班到杭州、绍兴、宁波、诸暨等地演出。她给戏班挣钱,可自己的收入却低得可怜,连回家的盘缠都不够。
1937年抗战爆发,戏班解散,范瑞娟被老板卖给了跃升舞台。1938年,她随跃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范瑞娟与弟弟范志兴)
当时范瑞娟没名气,只能在戏班里打杂、跑龙套。范瑞娟渴望当主角,可又没有学戏的机会,她便偷戏。
跑龙套时,范瑞娟大部分时间待在后台,她便从门帘里偷戏。没有演出时,她就坐在观众席上偷戏。
与范瑞娟同台演出的越剧小生的戏,她全部偷偷学会了。
当时范瑞娟会80出越剧传统戏,只有32出是师父教的,其余都是她偷偷学会的。

(竺素娥(1916~1989)享有“越剧皇帝”的美誉)
1941年9月,戏班在上海汇泉楼演出。因头肩小生竺素娥生病不能登台,老板急得团团转,因为戏票已卖出去了,不能开戏就等于砸戏班的牌子。
范瑞娟主动对老板说:让我试试吧。结果她一炮打响,从此成为戏班的二肩小生,后又升为头肩小生。
随后,范瑞娟参加了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演出,在上海黄金大戏院,范瑞娟演出了《楼台会》《貂蝉》《御笔楼》,受到戏迷的热烈欢迎。
从1943年开始,范瑞娟开始与傅全香合作,后又与袁雪芬合作,与她一道进行新越剧的改革。

(早年舞台上的范瑞娟)
1945年,范瑞娟与袁雪芬在上海九星大戏院首次合演《梁祝哀史》。在琴师周宝才的配合下,范瑞娟在传统越剧“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自此越剧范派基本成型。
解放前上海滩恶势力横行,一些越剧演员为了生计,四处拜干爹干娘。有的干脆给权贵做小妾,有的被黑恶势利控制。
但范瑞娟洁身自好,坚决不拜干爹干娘,不唱堂会,不收人礼物,出淤泥而不染。
那时无论多红的越剧演员,都摆脱不了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而且还被逼演不愿意演的戏。因此范瑞娟特别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这样以后年龄大了,也不会被戏班抛弃,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自己的剧场演戏。

(当年的越剧10姐妹合影)
1947年8月19日,袁雪芬与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傅全香等10名年轻的越剧女演员,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古装剧《山河恋》,筹资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这就是红极一时的“越剧10姐妹”。

03

1948年,范瑞娟与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祥林嫂》被搬上银幕。在片中,范瑞娟一人分饰“牛少爷”和“祥林”两个角色。
全国解放后,范瑞娟进入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研究班深造。
1951年,范瑞娟进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并担任副团长。次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获得一等奖。

(青年范瑞娟)

(1952年,范瑞娟(右)、傅全香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1954年8月24日,上影厂出品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全国公映,引起巨大的反响,范瑞娟红遍全国。

(《梁山伯与祝英台》海报)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范瑞娟在片中饰演“梁山伯”,袁雪芬饰演“祝英台”,张桂凤饰演“祝公远”,金艳芳饰演“师母”。
剧本当初有3个小时,桑弧导演一字一句对越剧剧本进行删改,上映时片长压缩到106分钟。
片中的“十八相送”一场戏,舞台的背景不变,完全通过演员的唱腔、身段,来表现沿途发生的事和环境的转变。
上世纪50年代,一部黑白电影投资仅需20万元,彩色电影则要翻倍。
当时有关部门觉得投资过大,建议拍黑白电影,苏联专家认为我国拍彩色电影还要等10几年。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袁雪芬坚持要拍彩色电影,特意找到上海市市长,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经典电影,后人很难超越。
该片公映时,绚丽的画面,优美唱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很多戏迷看一遍觉得不过瘾,走出影院后接着买票看第二场、第三场。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在国内红得发紫,在国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会议间隙被放映。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赢得了所有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04

(1953年,袁雪芬(右)、范瑞娟在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与芬兰友人合影)
1957年,《梁山伯与祝英台》荣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至1955优秀影片奖,范瑞娟与袁雪芬获得荣誉奖。
由于演出繁忙,加上时代原因,范瑞娟结婚很晚。她与丈夫陈伯鸿相识相爱还是一位女戏迷牵的线。

(范瑞娟剧照)
这位女戏迷名叫傅红渠,1933年11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45年1月参加革命,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195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开办演员培训学校,傅红渠考了进去,毕业后傅红渠进入上海市文化局当秘书。
傅红渠是范瑞娟的铁杆戏迷,一心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嫂子。
傅红渠的哥哥名叫陈伯鸿,比范瑞娟小两岁,1926年出生于南京。当时陈伯鸿是《中国青年报》驻上海记者站的记者,后升为站长。
1956年9月,傅红渠向范瑞娟介绍自己的哥哥,她同意与陈伯鸿书信来往。

(范瑞娟与傅全香剧照)
陈伯鸿对银幕上的范瑞娟不陌生,看过她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傅红渠又分别在范瑞娟和哥哥面前说彼此的优点,因此两人还未见面就互相有了好感。
这年12月底,范瑞娟与陈伯鸿第一次见面了。由于谈了3个月的书信恋爱,两人的感情进展迅速。
1957年元旦,范瑞娟与陈伯鸿见面一个星期后,就在上海举办了婚礼。
婚礼当天,上海越剧院演夜场的同事都赶过来闹洞房,范瑞娟和丈夫为大家准备了吃的玩的。范瑞娟有一位同事在单位当伴奏,闹洞房经常没底线。他一来,范瑞娟很害怕。巧的是,这位同事竟是陈伯鸿失散8年的老朋友。

(早年范瑞娟)
婚礼当天,这位同事变得很规矩,范瑞娟有惊无险。
范瑞娟不许朋友和同事送礼,连她的老搭档袁雪芬、傅全香要送贺礼,都被她阻止了。
陈伯鸿细心体贴,范瑞娟晚上要演戏,睡得晚。他早上起来时,为了不吵醒妻子,他就抱着衣服到客厅去穿。
婚后不久,范瑞娟随团去东北演出。路过南京时,在那里演了两个星期。范瑞娟的公婆都住在南京,她天天与公婆住在一起。

(陈枕白(1899-1993)、傅一星夫妇,摄于1983年)
公公陈枕白1925年入党,是南京梅村第一位共产党员。婆婆傅一星(傅红渠跟母亲姓傅)也早年参加革命。
范瑞娟曾担心婆媳不好相处,但婆婆非常慈爱开明,将范瑞娟当女儿疼。范瑞娟深夜演出回家,婆婆总要等她,给她准备点吃的,与她说说知心话。
那时范瑞娟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她从婆婆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两个星期后,范瑞娟随团离开南京,婆媳俩抱头痛哭。

05

婚后,范瑞娟与丈夫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陈小宏,小儿子名叫陈晓跃。

(范瑞娟给张志明排练《梁祝》“回十八”)
范瑞娟与丈夫工作忙,将母亲接到上海帮忙照顾两个儿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范瑞娟事业的巅峰期,她先后随上海越剧团去德国、苏联等多国演出。
1960年5月,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等上海越剧一团的演员调往北京,组成了北京越剧团。这样一来,范瑞娟与丈夫两地分居。
1961年1月18日,北京越剧团撤销,范瑞娟与同事们又回到上海越剧团。
陈伯鸿是一个积极上进的男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从一名记者升为《中国青年报》上海记者站站长,后来调往上海戏剧学院担任系主任、副院长。

(范瑞娟、吕瑞英剧照)

(范瑞娟与丈夫陈伯鸿:一对有情人,共同面对生活风雨)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范瑞娟因在旧社会唱过戏,被关进了牛棚,她的工资被扣发。有人要求陈伯鸿与她离婚,遭到坚决拒绝,于是陈伯鸿也受到牵连。
那时他们一家被从房子里赶出来了,在外面租房住。范瑞娟和丈夫连房租都付不起,幸亏一位戏迷暗中资助点钱,帮范瑞娟一家度过了难关。
特殊年代里,范瑞娟体会到了人情冷暖。此前来往频繁的亲友,现在在路上碰到她,也装作不认识。
可戏迷却惦记范瑞娟,请她去家里吃年夜饭,范瑞娟落泪了。

(中年范瑞娟)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范瑞娟才恢复了正常待遇。范瑞娟的两个儿子上世纪80年代都结婚了,1986年,范瑞娟做了奶奶,大儿子为她生下了一个孙子。
范瑞娟的两个儿子、儿媳都没有从事越剧工作,都是普通人。
1984年,范瑞娟退休了,但她依然像在职时一样忙碌。为了练声,她跟声乐老师学声乐。

(范瑞娟)
为增强声带的韧度,声乐老师将一只握紧的拳头塞进她嘴里,每次塞1000下,范瑞娟经常恶心干呕。回到家后她还要舞剑、压腿。
1988年,范瑞娟应邀赴美国芝加哥讲学。同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3集电视专题片《范瑞娟表演艺术》。
198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范瑞娟表演艺术》一书,她还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1990年,范瑞娟随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表演《打金枝》《梁山伯与祝英台》。


(范瑞娟、吕瑞英《沈园绝唱》剧照)
1993年,上海电视台拍摄电视片《沈园绝唱》,范瑞娟饰演“陆游”。
2003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范瑞娟唱腔选集》,光碟上市后,被广大戏迷抢购一空。
2006年3月27日,为纪念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相关部门在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举行盛大文艺晚会。
范瑞娟与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傅全香等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悉数到场。名家新秀共同演绎各个流派的代表唱段,展现越剧百年发展华彩。

(范瑞娟和赵志刚在汶川地震的义演活动上 祖忠人 摄 )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范瑞娟参加上海越剧界赈灾义演,为灾区献爱心。

06

范瑞娟与丈夫结婚几十年,很少吵架。在丈夫面前她就像个小女孩,经常嘴里冒出几句唱词,让丈夫猜这是她哪一出戏里的。丈夫猜不着,她就咯咯笑,让丈夫去查剧本。
范瑞娟心地善良,为人朴实,将戏迷当亲人。她经常给戏迷找医生,还自贴车费。外地戏迷来上海看病,范瑞娟还让戏迷来家里吃住。
有时在街上遇到外地来上海看病的陌生人,一时找不到医院,范瑞娟也会打车送他们过去。

(范瑞娟练功照)
戏迷也将范瑞娟当亲人,特殊年代里,范瑞娟在公共汽车上被人推下来,摔得不省人事。好心的戏迷将她送往医院。
得知范瑞娟的身份后医院不收,其中有位医生是她的戏迷,便背着同事对范瑞娟进行急救,挽救了她的生命。当时情形非常危急,要是再晚来10分钟,范瑞娟就没救了。
范瑞娟生活节俭,两个儿子结婚时都没有办酒席。大儿子结婚时,她给了500块钱,没有给儿子儿媳添置家具。
小儿子结婚,她也只给几百块钱,家具也是旧的。
这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要求很高,对生活的要求却很低。因老伴已经去世,她一个人养老。

(范瑞娟与弟子蔡新芬)
由于年轻时拼得太狠,范瑞娟身体不好,经常在医院进进出出。儿子儿媳常过来照顾她,很多学生也来看望她。
2014年,范瑞娟在医院住院时,还躺在病床上给学生说戏。
2017年2月17日,范瑞娟不幸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3岁。两个儿子根据母亲的遗愿,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
但社会各界得知噩耗,以各种方式怀念范瑞娟。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说:没有范老师,就没有我们的学校。
该校创办于1955年,是由范瑞娟与袁雪芬、王文娟等63位越剧名家筹建的。

(范瑞娟)
范瑞娟不仅为建校筹资演出,还将自己的钢琴、戏服捐赠给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2007年,范瑞娟担任学校顾问。就在去世前,范瑞娟还在病床上帮学校审阅教材。
范瑞娟的弟子陈雪萍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得知恩师离世,心情悲痛。一年前,陈雪萍与吴凤花去医院看望过范瑞娟老师,并与恩师合影留念。
据陈雪萍回忆,她年轻时去上海学戏,经常在范瑞娟老师家里吃住。在她心目中,范瑞娟就是她的另一个妈妈。
陈雪萍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时,范瑞娟正在医院住院。陈雪萍赶到医院向恩师报喜,范瑞娟老师还拿出4000元钱,要请陈雪萍和其他弟子吃饭。

(范瑞娟)

(范瑞娟(右)为吴凤花说戏胡晓芒 摄)
范瑞娟去世后,弟子孟柯娟也很悲痛,她不仅发微信追忆恩师,还演《楼台会》来纪念恩师。
2023年7月,一代越剧大师范瑞娟离开我们6年了。但她华彩纷呈的唱腔,她塑造的“梁山伯”“焦仲卿”“郭暧”“郑元和”等经典艺术形象,永远被戏迷铭记。
范瑞娟对越剧的执着和热爱,激励着弟子们传承、创新,将越剧范派艺术发扬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