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7章 课时41 地质灾害

 中小学知识学堂 2023-07-18 发布于云南

课时41 地质灾害

1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地震构造示意

(3)强度

①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个震级。

②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个烈度。影响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

特别提醒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的原因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4)危害

①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③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5)分布规律

①世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②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区。

(6)自救与互救

①震前准备: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②震中救助: 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③震后自我保护: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2滑坡和泥石流

名称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①岩体比较破碎;②地势起伏较大;③植被覆盖度较差;④降水等的润滑作用;⑤地震、河流侵蚀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①地形陡峻;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④地震等破坏坡体稳定性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等)的触发作用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地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特别提醒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同时各灾害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地壳活动强烈,导致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逢降雨集中,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壳活动强烈,也可能导致地震频发,引发地裂、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1滑坡的发生机制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有利于泥石流的贮集、运动和停淤

①沟谷形态:泥石流形成的空间场地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域。

形成空间

地形特征

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上游形成区

山高坡陡,三面环山、一面出口,比较开阔

植被覆盖较差,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

中游流通区

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沟床纵坡降大

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泄

下游堆积区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

使固体碎屑物质有堆积场地

②沟床纵坡降: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

③沟坡坡度:坡面是泥石流固体碎屑物质的主要源地,坡度大小影响泥石流固体碎屑物质的补给方式、规模大小。

④斜坡坡向:与阴坡比较,我国山脉的阳坡也多是迎风坡,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岩石风化程度高,更容易发生泥石流。如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

(2)固体碎屑物来源丰富: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坡体堆积物、崩塌物、冰碛物等。

(3)水源充足

来源

作用

降雨

降雨集中,多暴雨和特大暴雨,是促使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动力条件

冰雪融水

是现代冰川和季节性积雪地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当夏季冰川融水过多,涌入湖泊,造成湖泊溃决溢水而形成泥石流

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

水库或堰塞湖溃决时,水量集中,坝体或堰塞体松散物集中,更易形成泥石流

3.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1)防灾减灾措施

防御措施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

具体措施

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修建阻滑支撑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

(2)自救

滑坡发生时

向滑坡两侧迅速逃离;若遇到高速滑坡或滑坡体下滑时,无法逃离,宜迅速抱住身边的大树等固定物体

泥石流发生时

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离

(2021·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 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 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 200 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 100 mm20197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 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4)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6)

[关键信息点拨]

青藏高原东南缘,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定,流

域内多松散的固体碎屑物;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源头附近有雪山,意味着存在冰川活动。

流域自上而下相对高度较,谷地宽窄不同。

2019728日,该区域降雨总量大,降雨强度大,且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较多。

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流域内断层、崩滑体较多,岩石破碎,固体碎屑物较多;有沟谷,

等高线疏密变化,有明显的陡坡存在;图中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特征,AB段是河源,等高线密集,坡度,水流速度BC段河谷长度大,沿途陆续汇入了很多支流,等高线稀疏,是地形比较平缓的宽阔河谷,可以储存大量的松散泥沙物质,CD段河道顺直,等高线比BC段密集,坡度有所增大,河道变窄,泥石流流速加快

答案 (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考向1 通过滑坡考查区域认知

我国西南某地地质时期发生过一次大型滑坡,滑坡体堵江后形成了大型古堰塞湖。古堰塞湖从形成到溃坝后,滑坡体上、下游水文特征均变化显著,对河床地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图为当地古堰塞湖、滑坡位置示意图,图中滑坡边界内含滑坡源区和堆积区。据此完成13题。

1.滑坡体滑动方向及滑坡边界内的河流主要流向分别是( )

A.滑向西南,向北流                     B.滑向东北,向南流

C.滑向西南,向南流                      D.滑向东北,向北流

2.经测定,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万~3万年,可推测( )

A.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年前

B.古滑坡的发生时间至少在3万年前

C.古堰塞湖存活的时长大约为3万年

D.古堰塞湖溃坝的时间约在2万年前

3.能示意该河流河床纵剖面变化的是( )

答案 1.C 2.B 3.B

解析 1题,图中古堰塞湖的边界相当于等高线,据此可知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说明该区域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滑坡是自高向低滑动,可推测滑坡体滑动方向为滑向西南,C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滑坡掩埋的阶地位于湖相沉积物的下游方向,可推测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早于湖相沉积物,而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万~3万年,故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3万年前,A错误;由图中古堰塞湖的位置可知,古滑坡发生在湖相沉积物之前,即3万年前,B正确;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为3万年前,其下游的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万~3万年,由此无法推测溃坝时间和存活时间,CD错误。第3题,滑坡体阻塞河流,在其上游方向形成堰塞湖,导致其上游方向水流受阻,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AD错误;同时导致其下方泥沙来源减少,河床侵蚀大于淤积,河床降低,B正确、C错误。

考向2 通过泥石流考查综合思维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局部地区泥石流频发。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补给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5.与泥石流低发区相比,图示区域泥石流高发区更易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 )

A.山脉高大,植被稀疏

B.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

C.山高谷深,降水丰富

D.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强烈

答案 4.A 5.C

解析 4题,读图分析,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处高原地区,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排除BC;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A正确;北冰洋距离青藏高原西北部较远,且有山脉阻隔,水汽难以到达,排除D。第5题,图示区域泥石流高发区位于横断山区,该区域山高谷深,落差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更易形成泥石流,C正确。

课时精练

读“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  B.洪涝  C.地震  D.滑坡

2.对该地区的开发活动中,最不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A.发展林业

B.房屋附近修建鱼塘或小水库

C.开采山坡上的矿藏

D.山坡处的房地产开发

答案 1.D 2.A

解析 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破坏面之上土体不稳定,容易出现滑坡灾害,D项正确。泥石流的发生与多暴雨天气有关,材料中并未体现,A项错误。洪涝不属于地质灾害,B项错误。地震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图中并未体现,C项错误。选D。第2题,该地区破坏面之上土体不稳定,在该地区对不稳定土体的基建和开采都会加剧土体的不稳定,BCD项错误。发展林业,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A项正确。

(2023·浙江宁波市期末)由土石组成的河岸、湖岸因受流水冲刷,在重力作用下土石失去稳定性,沿河岸、湖岸的岸坡产生崩落、崩塌和滑坡的现象,叫作崩岸。长江荆江段崩岸多发,2002年荆江突起洲河段发生崩岸险情。下图为荆江突起洲河段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2002年崩岸险情发生处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运行,对图示河段崩岸总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是( )

A.减弱,来水量减少                     B.加剧,枯水位提高

C.减弱,丰水位降低                      D.加剧,来沙量减少

5.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固河岸                                   B.修蓄洪区

C.拓宽河道                                    D.清淤河道

答案 3.A 4.D 5.A

解析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2002年,相比其他几处,甲处河道北移明显,流水对北岸侵蚀作用强,易发生崩岸。A正确。第4题,三峡水库蓄水运行,部分泥沙在库区淤积,该河段来沙量减少,冲淤平衡被打破,流水侵蚀河床和河岸作用相对增强,使崩岸加剧。水库蓄水运行,会使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枯水位会提高,但枯水期低水位易冲刷河岸底部,使崩岸易发,枯水期水位提高反而会减少崩岸的发生。丰水位会降低,但丰水期水位总体偏高,降低前后流水作用变化不大,对崩岸影响也较小。故选D。第5题,崩岸是河岸的岸坡崩塌,清淤河道可能会使河水流速加快,对河岸的侵蚀增强,导致崩岸加剧,D错误。修蓄洪区和拓宽河道对崩岸影响不大,BC错误。加固河岸可以增强河岸土石的稳定性,能有效预防崩岸,故选A

2022316日,日本本州岛东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导致东京电力公司和东北电力公司旗下合计6座热电厂受损停运,日本政府21日发布电力供应紧张警报。关东地区22日出现降雪和降雨天气,当日东京的地标建筑东京塔只点亮下半部(如下图)据此完成68题。

6.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大洋板块                                   B.生长边界

C.岩石圈                                       D.软流层

7322日夜晚,东京塔只点亮下半部的原因有( )

①居民取暖用电增加 ②地震影响发电量 ③夜晚方便行人照明 ④节能减排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面临如此困境,东京电力公司可采取的措施最为直接有效的是( )

A.全力抢修受损热电厂

B.加大其他电厂发电量

C.呼吁辖区用户节约用电

D.辖区内分区拉闸限电

答案 6.C 7.A 8.B

解析 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在10千米以上,该地震震源位于大陆地壳中,地壳属于岩石圈,故选C。第7题,3月份的日本东京地区还比较冷湿,322日出现的雨雪天气导致进一步降温,居民取暖用电将会增加,正确;地震导致6座热电厂受损停运,供电会紧张,正确;东京塔为该城市的地标建筑,亮灯是城市亮化工程,美化城市,而非为行人照明,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因节能减排而减少用电量,错误。故选A。第8题,热电厂受损短时间内不易修好,A错误;呼吁辖区用户节约用电不可能一时见效,C错误;拉闸限电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D错误;只有加大其他电站的供电量,才能直接有效地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困境,故选B

(2023·重庆八中期末)下图是我国四川某地自然灾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拦沙坝、排导槽等作用明显降低。读图,完成910题。

9.该工程防治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洪水  B.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0.近年来拦沙坝、排导槽作用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年久失修                                   B.泥沙淤积

C.地壳运动                                    D.洪水冲击

答案 9.C 10.B

解析 9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数值高且密集,可判断为山地,地势起伏大且西高东低;图示拦沙坝、排导槽工程设施沿河谷分布,起分段拦截砂石的作用,故该工程防治的自然灾害应该是泥石流,故选C。第1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泥沙在拦沙坝前方及排导槽处的沉积,拦沙坝和排导槽的作用会不断减弱,B正确。与年久失修、地壳运动、 洪水冲击关系不大。故选B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四川省汶川县锄头沟地处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流域内沟谷深切,断裂发育,多地震,最大高差2 952米,流域面积21.7平方千米,年降水量526.3 毫米,是汶川强震区最为严重的泥石流沟道之一。20085·12地震后,建设的沟道拦挡工程历经多次冲毁重建清淤,于2019年初完全竣工,2020年再次清淤。20137月、20147月和20198月锄头沟流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泥石流。下图示意锄头沟流域水系,下表为20072021年泥石流物源面积变化趋势统计。

年份

坡面物源面积(km2)

增长率(%)

沟道物源面积(km2)

增长率(%)

2007

0.245

0.178

2008

6.88

2 708.00

0.62

248.30

2013

5.17

24.90

0.82

32.20

2014

4.88

5.60

0.86

4.8

2019

3.33

31.80

0.73

15.10

2021

2.04

38.70

0.99

35.60

(1)比较20072021年锄头沟坡面物源与沟道物源面积变化趋势的差异。(4)

(2)推测震后三次泥石流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说明理由。(9)

答案 (1)坡面物源面积表现出激增缓减的趋势;沟道物源面积表现出激增缓增减少增加的趋势。

(2)20198月发生的泥石流(或第三次泥石流)

理由:2013年和2014年流域内坡面物源面积均呈负增长,沟道物源面积均呈正增长,表明部分坡面物源补充沟道物源,使沟道物源量增加;同时沟道拦挡工程尚未完工,拦挡作用不明显,但沟道物源增加,说明这两次泥石流规模较小,冲刷、搬运能力弱。2019年流域内坡面物源面积和沟道物源面积均呈负增长,表明坡面物源和沟道物源经坡面径流、水流和泥石流的冲刷挟带作用冲出谷口,使流域内的总物源量急剧减少;沟道防护工程已经完工,拦挡作用明显,但沟道物源仍然减少,说明此次泥石流规模大,冲刷、搬运能力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