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通安刘刚老师连载(8)​​​热情帮助新教师示范课上话真谛 || 作者 刘军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07-19 发布于上海
耕植乡村基础教育
点亮孩子人生梦想
——记基础教育默默地奉献者刘刚老师

作者    ‖    刘军

8

热情帮助新教师

示范课上话真谛

刘刚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别关注。初中生或高中生刚刚取得民教资格是件高兴的事,要让他们乘兴而来,一鼓作气,健康成长。刘刚老师就和他们亲切交谈,对其热情指导,引导他们如何备课,如何写详案,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引入新课内容,对所讲内容如何展开,怎样抓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应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让那些新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向他们虚心求教;也欢迎他们随时推门听自己的课。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使一个个青年教师不断丰富了教育教学知识,慢慢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逐渐提高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让他们潜心深入钻研教材。让他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取其所用,补己之短,从而走向成熟,相继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安锡奎是刘老师的学生,后来,又成了刘老师的同事。安锡奎上小学时,还是刘老师的得意门生,那时,刘老师在别的班上课时,经常鼓励学生好好学,要像安锡奎同学那样,学做人,学知识,力争品学兼优。安锡奎走上工作刚位后,又虚心向刘老师学教学艺术和管理方法。后来,安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管理学生有方被调到大沟中学任教,逐渐成为状元县里的教学能手。再如:曾在甘肃省优质课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刘琦,曾任会宁县中学文科大赛评委的宋汉一、宋海禄和武夷大学教授刘进及在美国留学的李健等等都是刘刚老师的学生。

记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开学了,课本还没有发下来,刘刚老师给青年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他没有拿教科书,手里只握两根粉笔,健步跨上讲台,用深邃的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后,用宏亮的声音、流利的普通话问:

同学们,语文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名同学站起来答道:语是语言,文是文字文章,语文是关于文字语言文章的学问。他让这名同学坐下,接着随口解说道: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稳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削去髌足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对《红楼梦》的崇拜,是对《西游记》的迷恋;是对通安城铜佛爷金蛤蟆的好奇,是对爱国忠良杨家将的赞美;是对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会州城的追忆,是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的歌唱。

语文是祖厉滚滚北去的气势,是杨景举枪杀敌的激情,是大漠孤烟的雄浑,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一手漂亮的方块字,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是侃侃而谈的翩翩风度。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展示,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位堂堂正正的明代男儿于谦的《石灰吟》。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接着说:人如其诗,诗如其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做到了极致。于谦写《石灰吟》时,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位白衣少年。有一天,他和朋友散步,看见了石灰窑,看到了煅烧石灰的全过程,心灵受到了震撼,于是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首《石灰吟》。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两遍。领读之后,让大家自由读,又让学生齐读两边,之后,他串讲道:石灰吟,吟的当然是石灰,所以这首诗从一个角度去看,几乎句句写的都是石灰,但如果我们从做人的角度去理解,则句句写的又不是石灰。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的是石灰生产的第一个环节,用钢钎铁锤把石灰岩从山中凿下搬运出来,这是石灰煅烧的基酊材料。

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的是石灰生产的第二个环节,要在石灰窑中来煅烧这些石灰岩,目的就是提纯石灰的含量。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是石灰生产的第三个环节,为了便于使用,本来块状的石灰岩,要把它磨碎,磨细,磨成粉。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讲石灰生产的最后形态。

该诗从表面上看句句是写石灰,但于谦真正要吟的当然不是石灰而是人,是一种人格,一种独特的人格。也可以说,这首诗写的句句不是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这个“出”字,给我们一种自觉自愿、敢于担当的感觉。石灰自己能出来吗?所以一个“出”字,透露出了写人的迅息与端倪。

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如果这一句只是写石灰,“若等闲”三字就落空了。“若等闲”是把烈火焚烧看得平平淡淡,毫不畏惧。石灰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反映的,指的是人格。

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如果只是写石灰,“浑不怕”三字又落空了。什么是“浑不怕”?“浑”是完全的意思,浑不怕就是什么都不怕,那是一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是人才有的高贵品质。

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的颜色是白色,纯白的。“清白”不是用来形容颜色的,它是用来形容品格的,这也是写人的。

所以该诗,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句句写的不是石灰,而是在写人格,写人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首诗写的就是于谦本人。于谦在没有考取功名之前,已经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这首诗的每个字都像是一束光,不仅照亮了这段历史语境当中的那个伟大的灵魂,同时也照亮了每一个与之相遇的灵魂。

我们知道,有的作品是作家用头脑写出来的;有的作品是作家用心灵写出来的;还有的作品是作家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写成的。因为这种作品是从生命深处产生的,这样的作品,空间无法蒸发其伟大作品的清气,历史无法玷污其伟大作品的情感,时间无法消减其伟大作品的魅力,所以真正的精品是永恒的,是魅力四射永存世间的光芒。它能震撼人心,激人奋进,提升境界,升华人格。请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从中学到立志,做人,明白好的作品是对心声的表达,是灵魂深处发出的正能量!所以说,我们学语文,不光是背几首诗、识几个字的问题,更不是只简单地掌握几个词语,了解段落大意的问题。更主要的而是学习作者发自内心的人文精神与高贵人格,从而滋润心田,培养和塑造高尚人格的过程。

同学们,正是从学做人的高度,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读活、乃至读化每一首经典诗词,并使之不断滋养我们的精神,从而让自己变得更高尚一些、更纯粹一些、更美好一些。

因此学语文,贵在学做人,如果学语文不能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那么,语文学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最后,请同学们齐背该诗,《石灰吟》预备起……备完后,下课的铃声响上,班长喊:“起立!”刘刚老师点头并说:“下课!”

前排二是刘刚习,从中学到立志,做人,明白好的作品是对心声的表达,是灵魂深处发出的正能量!所以说,我们学语文,不光是背几首诗、识几个字的问题,更不是只简单地掌握几个词语,了解段落大意的问题。更主要的而是学习作者发自内心的人文精神与高贵人格,从而滋润心田,培养和塑造高尚人格的过程。

同学们,正是从学做人的高度,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读活、乃至读化每一首经典诗词,并使之不断滋养我们的精神,从而让自己变得更高尚一些、更纯粹一些、更美好一些。

因此学语文,贵在学做人,如果学语文不能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那么,语文学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最后,请同学们齐背该诗,《石灰吟》预备起……备完后,下课的铃声响上,班长喊:“起立!”刘刚老师点头并说:“下课!”

前排左二是刘刚

作者刘军,男,会宁大沟通安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会宁一中高级教师,现已光荣退休。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