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察尔徒

 江北大汉 2023-07-19 发布于江苏

老百姓希望做官的都是清官,做官的有不少人也希望能够成为清官。老百姓为什么希望做官的都是清官?因为如此这般,他们便可避免贪官污吏的盘剥、伤害,社会可以稳定和谐,他们的小日子可以过得稳稳的、暖暖的。做官的为什么不少人也希望成为清官?那是因为为官清正廉洁是官场上的基本要求,很多人也希望身后能够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现实生活中,清官却是稀罕之物,能够为官一场后留下好名声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清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中,有一则故事,可以以为我们解开这个谜:

与我同年考中的陈半江说:有个道士善于画符驱除鬼怪,拿妖捉怪很灵验。每到一个地方,他只吃蔬菜喝茶而已,从不接受主人丝毫钱财。久而久之,他的法术渐渐变得不灵验了,十次总有四、五次不成功。后来,他竟在降妖时、被妖怪们围住,受到妖怪的戏弄侮辱,只得狼狈逃走。他去告诉自己的师父。师父赶来,登坛召唤神将把妖怪全部抓来审问。这才知道,道士虽没有收取任何财物,但他的徒弟们却往往向人索取财物,然后,才肯行使法术。而且他们还常常偷道士的符,用它召来狐女淫乐。狐女们乘机污染道士的法器,所以,神灵发怒,不肯降临,而妖怪们则因此得逞。

故事中的道士,其为人无疑相当正派,为人驱除鬼怪、拿妖捉怪,物质上的要求很低,仅仅乎吃点蔬菜喝点茶。但是,他的那些徒弟的为人与做法却与他这个做师傅的大相径庭,不只收取人家的钱财,而且还利用偷来的师傅的符召来狐女淫乐。而正是他们与狐女的不三不四,才给了后者污染其法器的机会,导致神灵发怒,道士的法术的失灵。也因此,其师父有这样的感叹:“此非魅败(败坏)尔(你),尔徒之败尔也,亦非(不是)尔徒之败尔,尔不察尔徒,适(才)以自败也。赖(因为)尔持戒(恪守戒律)清苦,得免幸矣。于魅乎何尤(责怪)!”

师父毕竟是师父,他看问题的敏锐性与深刻性远远超过了他的徒弟。对他的分析,我们不能不高度认可:确实他的徒弟必须承担责任,但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因为你是师父,所以,你必须对你的徒弟们严加教育与管束;当你教育不到位,管束不够严格出了问题的时候,作为师父的你是不是该负“教不严师之惰”的责任?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导致你的法术的失灵,当然也不能仅仅是责怪他人,而同时必须反躬自省。

最有意思的还是这则故事最后部分的一段话:陈半江说这话,是因为他在直隶做官时,与某位县令正好在纪昀家相遇,所以,纪昀用这个故事暗示他,而那位县令却没有领悟。结果,虽然他两袖清风,却因为下属“廉政建设”出了问题而落了个丑恶的名声。——这段话,不只是介绍了纪昀的这位朋友之所以讲这个鬼故事的背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交代了纪昀之所以要向大家介绍这个故事的原因:对于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们来说,仅仅乎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有效地管束自己的属下,因为你对他们来说,尤如故事中的道士与徒弟的关系,你对他们负有相当的责任,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也必然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为官之人来说,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是不是真的十分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