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在清川江上造桥,江面突然静悄悄地漂来美军的定时炸弹

 冬不拉拉 2023-07-19 发布于新疆

1951年,郑绍泰和战友在清川江上造桥,美军飞机突然俯冲扔下炸弹,3名战士到江中排除哑弹,不料哑弹却突然爆炸,江面只剩下一条手表带,不久美军竟在炸弹上动起歪招。

郑绍泰是东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们先后在深泽、安文和金华等地进行适应性集训。他们通过大量的现场操练,学习架桥、排雷等战场实战技能。

1951年的深秋,他们昼伏夜行,赶往清川江地区,期间多次遇到美军轰炸,许多战友牺牲在半路上。

图片

清川江是朝 鲜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全长212.8公里。它发源于狼林山脉,流向西南,流域约1万平方公里。

而湍流不息的清川江,穿越满浦铁路和多条公路,清川江大桥就成了抗美援朝我方重要的战略要冲。

为切断我军战略后方,美军对清川江大桥进行轮番轰炸,不惜血本,郑绍泰所在团的任务,就是确保清川江公路大桥的安全。

但是,白天常有敌机临空轰炸,志愿军只得在天黑后开始架桥。

图片

战士们的腰间悬挂3个手电筒,胸前和左、右侧各挂一个,在哪边干活时,就按亮哪边的开关,夜晚的大桥灯光通明。

虽然我军在半山坡上设有多个防空火力点,但相对于美军战机的疯狂轰炸,我军防空火力捉襟见肘,反击很受限。

造桥所用的木头,是在国内加工后运抵现场的,但由于美军轰炸损坏,导致造桥的木头短缺很多。

郑绍泰和战友们时常到附近山上,去砍直径大于15公分4.8长的木头,然后一根根地背回江边。

然而,年仅19岁的郑绍泰身体单薄,背起100多斤重的木头很是吃力,但他和战友们还是咬牙坚持完成了任务。

图片

一次,班长李跃明和另外两名战士,驾船往造桥处运送木料,突遇美军轰炸,木船在江中没法躲藏,被美军炸毁,七零八落的残骸顺江而下……

然而,美军侦察发现志愿军的大桥越建越长,基本到了江对面,轰炸就更猛烈了。

美军除了扔下常规炸弹外,还扔下许多定时炸弹,定多长时间美军很清楚,而志愿军不知道,这种炸弹很阴险,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傍晚时分,美军轰炸后,江面上还有一枚未爆的哑弹,学过排雷的3名志愿军战士游到江中查看,不料炸弹突然爆炸,惊天的水柱落下后,江边只落下一截手表带……

后来,美军竟扔下定时炸弹,但志愿军却不知道这种炸弹何时爆炸。

这种诡异的炸弹,悄无声息,漂到桥墩处突然爆炸,部队通过时突然爆炸,给志愿军造成极大的被动。

图片

但是,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并没被美军的轰炸吓倒,你白天炸断,我晚上就抢修好,你雨中炸断,我雨中修好。

郑绍泰的许多战友,就这样牺牲在美军高频次的轰炸中,但是大桥还是保障我军一辆辆坦克和满载车辆,顺利通过了大桥。

郑绍泰196322复员回乡。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长。后来当村支部书记,一直到1992年。郑绍泰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中的普通一兵,然而他是幸运的,回到国内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仍有19万志愿军英烈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留在了那纵横千里的千山万水间。

图片

今天,每当我们回望那段光辉历史,追忆起那一幕幕热血奔涌壮丽瞬间的时候,深切体会到,在面对强大敌人,比钢铁大桥还坚固的,是志愿军永不言败的顽强战斗意志!

致敬每一位保家卫国的凡人英雄!

作者简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独立撰稿人,致力于原创故事类文章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