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葙子

 奇奇中医堂 2023-07-19 发布于北京

  

  

  

  

  

青葙子

(奇奇中医堂整理)


【本经原文】

青葙子,味苦,微寒,无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搔,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一名青蒿,一名萋蒿。生平谷道旁。

【释名】《名医》曰:生道傍,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日,采子。案魏略云: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常服青葙子,葙当作箱字。

青葙,苋科青葙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叶片矩圆披针形至披针形;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白色;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胞果卵形;种子凸透镜状肾形。花期5—8月,果期6—10月。

产我国南方暖地田野,为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作披针形,花作淡红色,茎叶皆入药,名草决明。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东及长江流域,在东南亚及非洲热带均有分布。一般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100米左右的丘陵及山坡。喜温暖气候,耐热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吸肥力强,以有机质丰富、肥沃的疏松砂质土壤为宜,在粘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速度缓慢,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容易烂根。青葙常用种子进行播种繁殖。

青葙,又名野鸡冠花,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其种子名青葙子,又名草决明,入药,有清热明目作用。别有一种名决明子,与此名似而物殊。

《本草正义》中记载,青葙具有燥湿清热,杀虫止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带下、小便不利、创伤出血等疾病。

【产地】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及河南,生于海拔20-1500米以下平原、田边、丘陵、山坡,朝鲜、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缅甸、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及非洲热带有分布。

【性味】 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功效】(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主治】 青葙子为眼科要药,主镇肝明目,治赤障、青盲、翳膜。

1.种子: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祛风热,清肝火。疗唇口青。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2.花序:清肝凉血,明目退翳。治吐血,头风,目赤,血淋,月经不调,带下。

3.茎叶及根:燥湿清热,止血,杀虫。治风热身痒,疮疥,痔疮,外伤出血,目赤肿痛,角膜炎,角膜云翳,眩晕,皮肤风热瘙痒。

【相关论述】

1.甄权: 治肝脏热毒充眼,赤障青盲翳肿,恶疮疥疮。

2.大明: 治五脏邪气,益脑髓,镇肝,明耳目,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相关治方】

1、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

2、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开水冲炖,饭前服。(《闽东本草》)

3、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广利方》)

4、青葙汤治慢性葡萄膜炎:青葙子15g,元明粉(冲)4.5g,酸枣仁12g,密蒙花、决明子各9g,茯苓12g,白扁豆15g。水煎服。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为君药。(《中药临床应用》)

5、青葙子丸治肝心毒热,丁翳入黑睛,兼治内外一切眼病:青葙子、蓝实、枳实(炒)、炒大黄、菊花、炙甘草各60g,草决明、黄连、茺蔚子、细辛、麻黄、车前子各45g,鲤鱼胆鸡胆(阴干)各1枚。羚羊角9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后茶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青葙子清肝热,明目退翳,为君药。(《证治准绳·类方》)

6、八子丸治风毒气眼,翳膜遮睛,不计久新,及内外障眼:青葙子、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肤子、茺蔚子、决明子、葶苈子(炒)、麦冬(去心)、细辛(去苗)、官桂(去粗皮)、生地黄,赤茯苓、泽泻(去土)、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各30g,上为细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为君药。(《医部全录·目门》)

7、青葙丸。主治: 肝虚积热,时发时歇,初则红肿疼痛,涩泪难开,久则渐重,遂生翳膜,视物昏暗。出处: 《金鉴》卷七十八。组成: 菟丝子1两,茺蔚子1两,生地黄2两,青葙子2两,防风1两,五味子3钱,黑参1两,柴胡1两,泽泻1两,细辛3钱,车前子1两,茯苓1两。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茶清送下。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内服:煎汤,3~5钱。

【禁忌】 虚寒之人,火衰目病者不宜。

【炮制】 全草入药,春夏采集茎叶,秋季采集种子、根。晒干,生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