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笨蛋”

 雨夜听荷yu 2023-07-19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

01

李白的前半生可谓风光无限,给杨贵妃写过诗,让高力士脱过靴。

然而大唐朝堂上的官员只把他当作一个给唐玄宗娱乐的人,于是李白在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叹后,毅然离开朝堂。

当他游至洛阳时,偶遇了杜甫。

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杜甫

两人一见如故,彼此交流着诗歌和人生经验。

在杜甫的引荐下,寓居于此的高适结识了李白。

此时的高适已经40岁,结束了自己在幽州塞外幕府的生活,也经历了第一次科举失败的打击。

失意的三人很快结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一起登上禹王台,煮酒论文,谈古论今,登临凭吊,狂歌痛饮。

虽然三人一见如故,但李白和高适的性格却不尽相同。

比如当好友杨山人要归嵩山时,李白和高适写诗相送。

李白说: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而高适则说: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同样的场景,李白毫无感伤之情,反而祝福朋友早日飞升成仙,高适则离愁别绪涌上心头,道出了他不愿再隐居的思想。

所以在沉醉了一段时间后,高适毅然踏上科考之路,结束了这段与李白、杜甫的漫游生活。

而李白则在不久之后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授道箓,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道士。

盛唐让两条本不该相交轨迹产生了交点,而这交点也注定随着盛唐的消逝而分离。

02

天宝八年,高适制举登科,李白则南游吴越。

几年后,高适又毅然辞去封丘县尉一职,再度西出塞外,到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三年后,李白北游幽燕,正是在这次旅途中,李白亲睹安禄山招兵买马、图谋不轨的种种迹象,预感到他即将叛乱的狼子野心,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

彼时的高适却还在跟随哥舒翰出征吐蕃,在取得胜利后,写下了“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诗句,言语中无不充满着为国家强盛而自豪不已的情感。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唐朝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03

随着擅权专政的李林甫病逝,志大才疏的杨国忠被年迈昏聩的玄宗拜相。

在杨国忠的胡作非为之下,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感觉时机成熟,终于起兵谋反,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唐廷在得知消息后,慌忙组织平叛,然而叛军势如破竹,唐军却一败再败。

玄宗一怒之下连斩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

就在这危急关头,玄宗想起了哥舒翰,于是调他前来镇守潼关。

作为哥舒翰的幕府,高适也随军出行。

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

天宝十五载,因宰相杨国忠进谗,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战。

无奈之下他率部出征,最后在灵宝之战中兵败被俘,潼关也随之陷落。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惊,玄宗因此西逃。

前线的高适也趁乱逃出,单人匹马连夜追上玄宗西逃的队伍,亲自面圣。

他向玄宗讲述潼关失守的原因,痛陈杨国忠的妄加指挥,为哥舒翰正名申冤,这一举动得到了玄宗赏识。

次年十二月,永王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路过庐山时盛邀在此避祸的李白入幕。

由于一直沉浸于报国无门的痛苦中,李白不仅欣然前往,还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文采天下无敌,但政治眼光却不行。

很快永王李璘趁着天下大乱也举起了反旗。

就这样,李白站到了高适的对立面。

04

不久高适率军讨伐永王。

至德二年,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之罪被关押在浔阳的大狱里,静候发落。

当得知高适正是平叛的主帅之时,李白满怀希望地写诗向他求救。

但是李白的求救信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

李白的夫人宗氏去高适府里拜访,也吃了闭门羹。

所幸,宗氏四处奔波求救,最终在郭子仪等人的竭力相救之下,李白被从轻发落,流放夜郎。


不久,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
了自由。

有人问,当高适得知李白被流放时,他的内心是否会有一丝愧疚呢?

对于这个问题,高适在一首诗里给出了答案。

上元二年,高适将届六十,时任蜀州刺史,由于思念在草堂结庐而居的好友杜甫,写下了感人泪下的寄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诗中“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句就是说自己老迈而身居高位,于风雨飘摇的国家无助益,于四处漂泊的友人无帮扶,内心十分愧疚。

其实,高适并非自私自利之人,对于李白下狱的沉默,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因素。

他半生郁郁不得志,五十多岁才得到朝廷的提拔和重用,可谓大器晚成。

他肩负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一旦和有谋反罪名的李白扯上关系,很可能在波谲云诡、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中折戟沉沙,他的家族将会再无出头之日。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五中,对李白和高适有如下评论:

“高适,诗人之达者也,其人故不同......白误受永王璘辟,适独察璘反萌,豫为备。二子穷而适达,又何疑也?”

高适和李白不同,他更像一个政治家,因此,保持沉默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为高适有政治家的眼光,所以他一路做到了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是大唐诗人中爵位最高的,而李白在被大赦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致亲爱的汉周小伙伴
有读者反映看不到封面头图
因为平台规则调整了
大家要“星标
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推送和封面
按下图指示操作,莫错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