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狼是狗?得看妈妈放不放手

 草草菇凉 2023-07-19 发布于四川

文:艾子悠

编辑:裴思纯

远见,决定了母爱的高度

01

母爱,这个字眼,囊括了似海深情,无私奉献的力量。自人类伊始,母爱,名副其实地成了最值得被歌颂的对象。

然而,有一点却毋庸置疑,母爱因为母亲的不同而呈现出云泥之别。那么,这高下之差,由什么决定的呢?

六月放映的影片《重返·狼群》里可以说明一点。

《重返·狼群》是部纪实电影,主要讲述了画家李微漪偶遇——搭救——抚养——教育——放生小狼的传奇故事。

青年画家李微漪,去若尔盖草原上写生,偶遇狼王遗骨。那个奄奄一息的小生命,触动了李微漪的恻隐之心。

于是,李微漪救下了小狼,并把他带回成都的家中抚养,给他取名“格林”。

刚开始,李微漪只是出于怜悯之心,像有人收留大街上的流浪狗的行为一样,她只是单纯地想搭救小狼的生命,并想着把他养活,仅此而已。

但当李微漪为格林,不断做着喂奶、洗澡、收拾粪便的琐事时,她不知不觉地对格林产生了情感。

普通感情,升华到了母爱的层次,李微漪就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进了母亲的角色。

02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里,触龙劝谏赵太后时说了一句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大意是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会为了孩子的将来,做长远的打算。

在格林跟前,扮演起母亲角色的李微漪,开始像舐犊情深的母亲一样,处处为格林着想。

然而,如何为狼孩儿着想,才算得上正确地 “为之计深远”呢?

李微漪的做法,值得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位母亲反思。

格林既不是人,也不同于宠物狗,他是条狼,他的基因里谱写着与生俱来的狼性。

既然格林生而为狼,作为母亲的李微漪,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把他当狼去养,断不能做违背狼性的事儿。

李微漪的非凡之处在于,至始至终,她做到了这一点。

为了培养格林独立生存的能力,她煞费苦心地“教育”格林,给他看动物世界,让他学着视频里的狼一样猎食。

还买了活的鸡和鱼,放在家里,让格林自己动手、生吞活剥。

影片里,格林那双黑葡萄一样圆溜溜的眼睛、歪着头看电视,在沙发上,跌跌撞撞抓鱼吃、被活蹦乱跳的鱼吓蒙的样子,和人类的婴孩一样天真可爱,憨态可掬,让人不由得心生喜爱。

03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格林身上的狼性越来越明显:深更半夜时嚎叫,抓吃小区池塘里的鱼,攻击别人养的宠物,偷跑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迷了路。

格林的种种行为,给李微漪惹了不少麻烦,这让李微漪发现,人类居住的城市,根本不是格林的归宿。

她想到了把格林送去动物园,但当她看见动物园里被圈养起来的狼,骨瘦如柴却依然围着铁栏奔跑的样子,一想到格林会面临如此悲惨的命运,她心痛不已。

为了给格林找到归宿,李微漪四处奔波。

最终,她决定送格林回老家,回到那有着蓝天疾风皑皑白雪的若尔盖草原,回到同族的狼群里,让他回归野生家园。

李微漪放下城市里的生活,亲自护送格林到了若尔盖草原。

为了让格林适应草原的生活,李微漪教他捕食猎物,以防饿死;与猎人斗智斗勇,以防被杀害,还教他正确的狼嚎方法,以便融入到同伴的群体。

做母亲,做到李微漪的这般境界,实属不易。 

04

作为孩子的格林,不但没有辜负李微漪,还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乌鸦反哺”。

沙尘暴来临时,格林以狼的敏锐感知力,咬着李微漪的裤腿不让她以身涉险。

在草原上缺氧的艰苦环境下,李微漪得了致命的肺气肿,病得卧床不起时,格林把自己续命的猎物,让给李微漪。

李微漪扭伤了脚,无法行走,格林翻山越岭,给她牵来了马,还扶着她的后背帮助她上马。

在格林受伤时,李微漪很心疼,也有过放弃让他重返狼群的打算。

但是作为母亲满足自己的心里温存是自私的,子女的正真成长,需要独立。

最终她仍坚持送格林重返了狼群。

05

影片的最后,当格林看见狼群,兴奋的溢于言表,但要与李微漪道别时,眼泪盈满了眸子。

格林一别三回头,李微漪狠心的扭头就走,转眼却失声哽咽。

李微漪与格林之间,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真挚情意,成就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人狼奇缘。

同时,也书写了世界首例放归野生草原狼的历史,这是只有伟大的母爱才可以实现的奇迹。

创造世界奇迹,绝非易事,李微漪作为一个母亲,她的成绩无疑是接近于满分的。

她的善良与坚强,还有一份难得的远见,让母爱跨越了种族,升华到了全新的高度。

世间,善良坚强的母亲常有,但真正有远见的母亲,却不常有。

06

远见,来自于自我的修为,是日积月累后才能有的品质。

一个拥有远见的母亲,他们的孩子往往与众不同。

远见,决定了母爱的高度!

【完】

艾子悠|梦想读书写作走四方,行走在心理学的路上,面朝身心自由的方向。

联系方式:77063815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