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革命英烈: 抗日战场上的华侨“花木兰”——李林烈士

 草草菇凉 2023-07-19 发布于四川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抗日战争时期,大学生李林为保护我党机密文件孤身与敌人周旋,最终饮弹自尽。
 
李林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了,在她三岁那年,遇到了养父母,跟随他们在荷属爪哇岛定居。
 
当时爪哇岛处在荷兰殖民统治之下,学校里一律不允许开设与中国相关的课程。然而,李林自小就怀抱高度的爱国热情,她对中国的一切都很好奇。
 
从学校里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就在家向养父母了解相关内容。
 
在家里,年龄不到10岁的李林从养父那里,了解到了许多中国故事,像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孙悟空、林黛玉……她都听说过。
 
她最喜欢替父从军十二载的花木兰。英姿飒爽、不屈不挠的女英雄品格,深深印在李林心底。
 
1933年,18岁的李林来到上海读书,强烈的爱国之心与对日寇的痛恨之情,时刻煎熬着她。在两者交织下,她挥笔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句话。
 
此后李林便一直活跃在爱国救亡的战线上,给予我党很多帮助。
 
1937年,本该回到太原的李林向上级报告,表明自己想要留在大同。当时山西省委派人来此地组建雁北特委,得知雁北特委的任务就是吸纳有志之士,发展游击武装,李林也想出一份力。
 
她努力说服当地百姓,先后建立平鲁游击队与偏关游击队。“能者多劳”这个词在李林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在李林的精心安排下,不仅游击队们的武装斗争、组织纪律等事情井井有条,宣传方面她也做得很好。让百姓们了解我党的思想与行动,明确我党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她出色地完成任务,带领雁北支队不断壮大。
 
敌人却对这位女八路恨得咬牙切齿。1940年,日伪军共出动8000余人,准备彻底消灭雁北支队这个“心头大患”。
 
李林率领政卫连转移至西太平村时,被敌人包围,他们想要将雁北支队一网打尽。
 
眼见前方突围的队友死的死伤的伤,李林与武装部长姜胜顿觉大事不好。他们连忙命令大部队调转方向,向西北撤退。
 
北方与南方的敌人不断缩小着包围圈,为了掩护战友,李林率领一小部分战士向东边的村庄跑去。
 
这成功迷惑了敌人的视线。他们以为李林一方是雁北支队主力,果断放弃大部队,朝李林追来。
 
枪声阵阵,马匹嘶鸣。很快,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牺牲。趁敌人还没追上来,李林将没来得及销毁的资料埋到路边,嘱咐身边的通讯员记住位置,等到危机过去,就拿走资料交给上级。
 
她自己则与其他人兵分两路,孤身对敌。
 
打斗中,她连开数枪,将身边的敌人尽数消灭。而此时,她自己也血流成河。
 
李林眼睁睁看着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她深知自己无法活着回去。一想到机密文件没有丢失、大部队也成功转移,她的心中只剩庆幸,一点也没有即将自刎的紧张与恐惧。
 
曾有媒体说她是中国民族英雄最光荣典型,这也是对她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最大肯定。贺龙同志也曾称叹:一个华侨大学生能在敌后领兵打仗,值得赞扬,李林是我们的女英雄!
 
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生活安宁,大概是所有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心中所想、所盼的吧?

一 END 一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