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得知毛岸英牺牲后吐露心声,蒋的一句话暴露出与伟人的差距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7-19 发布于北京

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一年的11月25日,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这是一件令人悲痛不已的事。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毛岸英,是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在湖南长沙出生。毛岸英幼年几遭变故,生活并不安定。1936年,他前往苏联学习,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整个少年时期。

毛岸英

在苏联学习期间,有一年,正值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毛岸英本不需前往,但他仍然坚持要求参加作战。在离开苏联回国之际,斯大林特意接见了他,并赠送给毛岸英一把手枪,这把手枪一直陪了毛岸英很多年。

毛岸英回国之后,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并没有享受什么特权。他毅然而然地投入光荣的劳动中去,并且深入基层,不怕吃苦,十分有奉献精神。甚至,他曾表示决心在基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毛岸英主动报名参战。

最初彭老总没有同意,因为他认为朝鲜很危险,不能带毛岸英过去。可毛岸英为国作战的信念十分坚定,他央求彭老总好几次,彭老总才答应带上他。在朝鲜战场上,彭老总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毛岸英的安全。

毛岸英

他不让毛岸英去太危险的地方,接太危险的任务。但是当时的美军掌握极为先进的战斗机,经常进行空袭。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正在办公,敌军的战机突然飞到了指挥部上空,数颗炮弹从天而降,使得毛岸英置身于危险之中。

当时情况十分混乱,敌军战机轰炸结束,大家开始清点人数的时候,才发现毛岸英已经牺牲了。彭老总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时间悲痛不已。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更是无比悲痛。

但毛主席为了大局,强忍丧子之痛,让彭老总不要有心理压力。毛主席说,打仗不可避免地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也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不要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就当成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毛主席与毛岸英一家的合照

毛主席是伟大的中国领导人,为国家、为人民奋斗了自己的一生。但伟人也是人,毛主席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丧子之痛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对于毛主席来说,亦是。

但毛主席即使在这样悲痛的心情下,也不忘记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考虑问题。可见为国家、为民族的信念是深入毛主席的骨髓的。伟人为了大局着想,主动地安慰起了彭老总等人,可要知道这时候最需要安慰的、最悲痛的那个人,其实是伟人自己。

毛泽东

毛主席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意志力,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让当时的所有人都深受触动、敬佩不已。旁人甚至感受不到他的悲痛一般。然而,卫兵在收拾伟人的卧室时,却发现了他被泪水浸湿的枕巾。

当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得知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这之后,他沉默了许久。

他在深更半夜,对关于毛岸英牺牲一事,和蒋经国说了很多话。蒋介石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何沉默,他沉默时心里在想什么呢?他又跟他的儿子蒋经国说了什么呢?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台湾度过了他的余生。他的一生颇具争议,有褒有贬。但大部分评价过他的人都同意,他做的错事远比他的贡献要多。

蒋介石

蒋介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一些贡献,他是英雄吗?其实,他远远算不上一个英雄。因为他心中没有真正的英雄该有的大义。他只能算是一个枭雄,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只是凭借他个人的能力和际遇。打压共产党也好,抗战也罢,攀上权力的最高峰,才是蒋介石的人生轨迹

蒋介石确实是个爱国者。但是爱国并不是什么十分值得歌颂的、超出旁人的品质,爱国是每个人的底线。而除此之外,蒋介石并不具备什么超出世人的杰出品质。他是一个爱国者,是一个枭雄,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是可能也仅限于此。

蒋介石曾问自己的儿子蒋经国: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为什么总是想去国外学习呢?在近代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并不难,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答案,但他为什么还要问呢?

蒋经国

蒋介石并不是在发问,并不是真的要他儿子给出一个答案,而只是在感叹:泱泱我大中国、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无法否认蒋介石也是一个爱国的人,只是比起爱自己的国家,蒋介石还有更爱的东西,那就是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蒋介石曾多次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当然,关于蒋介石的争议还有很多,笔者也并非要在这里争出个真理,或者主张什么观点,只是就事论事的给出一些基本的评价。

蒋介石

但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蒋介石不具备领导整个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才能和资格。蒋介石能成为一党魁首,自然有很高的个人能力,但在个人能力方面,他还是比不上毛主席。当然,他与伟人真正的差距,在思想上,在人格上。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之后,毛主席克制住心中的悲痛,非但没有责怪任何人,反而安慰彭德怀。要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可是人世间最难以承受的痛苦之一。

但毛主席深知,自己一旦表现出悲伤,极有可能影响到战士们的士气。抗美援朝战争的成败,至关重要,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整个中国的前途命运和未来走向也不为过。毛主席不允许出一点差错。

毛泽东

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未来,毛主席以大局为重,展现出了中国领导人伟大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

反观蒋介石,他远远想不了这么多,他的思想境界是远远比不上毛主席的。在他与儿子蒋经国的深夜谈话中,他除了问了蒋经国一个问题之外,还说了其他很多话。这些话可以让我们窥得蒋介石内心的本性,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完全没有领导中国的资格。

追权逐利的蒋介石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一经传开,消息灵通的宋美龄很快得知了消息。她立刻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蒋介石。而蒋介石的反应却出乎宋美龄的意料。

蒋介石 宋美龄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多年,自然是很了解蒋介石的。但是在这件事上,宋美龄也不敢确定蒋介石是什么感受。毕竟,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毛泽东是蒋介石一辈子都无法战胜的对手。

蒋介石听完宋美龄的话之后,表情有些惊讶、错愕。但他并没有很快恢复平常,而是坐在原地懵了很久,也不给宋美龄什么回应。这样的反应完全超出了宋美龄的预料,她没想到蒋介石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此情此景,就是宋美龄也不知如何处理。顾及到丈夫的心情,她沉默地离开了,留给了蒋介石足够的空间。宋美龄离开之后,蒋介石想了很多。这天的深夜,蒋介石把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叫了过来,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

蒋经国 蒋介石

这天深夜的谈话内容,旁人无法轻易地全部获知,但其中却有一句十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暴露了蒋介石内心的真正想法:儿子,好好活着。蒋总统人们已经听习惯了,不能换个姓。

这句话听上去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像不像古代封建帝王奉为圭臬的血统论?蒋介石的意思就是,这片土地必须要姓蒋,这片土地是我蒋家的,不能让外人窃取。这不就是妥妥的封建思想?

蒋介石的心中装的是他们蒋家的天下,说白了就是权力,是阶级的优越感。他确实是爱国的,但是他又是不爱国的,因为他爱的不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而是能给他带来权力的这一切。

蒋介石

蒋介石说的这句话,有一个“词眼”,把握了这个字,我们就能深入地了解到蒋介石的内心。这个最重要的字就是“蒋”。蒋介石的一生其实都在追求一家一姓可以拥有的最高的权力。

为了这个权力能得以延续,他才对蒋经国说了上面那一句话。因为毛岸英的牺牲给了他紧迫感,他害怕自己的儿子也死于意外,那蒋家岂不是“后继无人”,那他辛苦得来的权力不就只能“大权旁落”?蒋介石万万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蒋介石这样的思想,与古代的封建帝王一般无二。说起来也是十分可笑,一个在资产阶级政党的魁首,脑子里竟还是去除不掉的封建糟粕。

蒋介石

在蒋介石心中,他爱的是蒋家的天下,然而“天下”并不是蒋家的,而是人民的。这是蒋介石致命的局限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他必然走向失败,因为人民会选择拥护真正为了人民的领导人。蒋介石为了自己的权力而置国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的例子数不胜数,下面我们来看几个。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采取了臭名昭著的“不抵抗政策”政策,直接导致了东三省沦陷,给中国的抗战事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蒋介石难道不知道他这项政策的弊端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仍然做了。因为比起投入大量的军力去保护东三省的百姓、比起中国的抗战事业,他更在乎自己的权力是否稳固。

日军向哈尔滨进发

当国家和人民利益与蒋介石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是重要的抗战力量,而他却消极抗日,积极“剿共”。

1945年.中国即将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赢得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的机会之际,蒋介石再次背叛民族大义,和苏联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极大程度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抗战已经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国家和人民的光明未来马上就要来到,蒋介石此举实在是令人气愤又费解。但结合蒋介石的真正想法,他的这一举动也并不能理解。因为蒋介石要苏联放弃支援共产党,以便他在接下来的内战中有更大的赢面。

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为了一己私利,一次又一次地背叛民族大义,置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于不顾,他能成功才是千古奇闻。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时

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政府的领导人尚且如此,上行下效,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就是压迫、剥削人民的庞大机器。国民党大多军官干部的生活作风都奢靡不堪,他们贪图享乐,四处敛财,搜刮民脂民膏,迫害人民群众。

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不可能获得民心,注定了他最终的失败。

蒋介石失败的关键原因,正是毛主席成功的关键法宝。自始至终,毛主席都在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奋斗。毛主席为的从来都不是权力,而是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主席

彭德怀曾评价毛岸英: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就做不到。但毛岸英做到了,这是他耳濡目染了毛主席的言行,他继承了毛主席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境界,是蒋介石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甚至无法理解的存在。

蒋介石终极一生,恐怕也无法明白他到底输在了哪里,因为他心中有无法拨开的迷障,对权力的追逐贯穿他的一生,也灌满了他的内心,他理解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不明白为什么毛岸英不选择明哲保身而挺身冒险,心里没有人民,他永远无法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毛岸英的牺牲,表明了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派,人人都愿意为了共同的信仰付出一切。哪怕是毛主席的孩子,也愿意为了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毛主席

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说:不要把这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蒋介石对蒋经国说:好好活着。二人高下立现,甚至伟人根本不必拿来作此比较。蒋介石希望蒋家能够后继有人,永远持有这份权力。这就是蒋介石最大的追求。蒋介石的思想境界就止步于此了,毛主席的境界是他难以企及的。

伟人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蒋介石的一生只是在为了权力而奋斗。尽管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他们曾是针锋相对的对手,但实际上,胜负早已决定,蒋介石与伟人的差距,早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