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用药——如何避免养殖事故发生,这些不得不看!

 水产前沿 2023-07-19 发布于广东


我们需了解高温天用药基本常识,尽可能避免用药事故发生!
  • 文/ 河南安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安进·互渔技术部经理 何强

夏季高温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病害爆发的高峰期,伴随高温季节的到来,养殖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针对这些情况,如果采取不当的施药方式及方法,轻则效果甚微耽误治疗时机,重则发生用药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高温天用药的一些基本常识,尽可能避免用药事故的发生!

一、高温天养殖水体特点及影响

1、水体溶氧低,易“爆塘

来源于网络

从上面大家可以看到:水温越高,溶解氧的饱和度越低,也就是水温越高,水体能够储存的溶解氧越少。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占整个水体溶氧消耗总量的80%都是由水体和底部的有机质分解所消耗,因此不难看出高温池塘有机质过多、水色过浓的池塘更容易发生缺氧现象。

2、水体温度高,调整投喂

在合理的水温范围内,养殖动物随水温的升高而吃料加快,而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吃料减慢或者不吃料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检测水温并根据水温情况主动控料,而不是一味地加料,不仅导致饲料的浪费还污染了水质和底质,造成有害菌繁殖,后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闷热)在去采取措施有可能为时已晚。

3、水体温度高,藻相单一

高温藻类代谢速度加快,同时藻类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当它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变快,生命力也会随之消耗,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水温高会降低水体藻类多样性。

来源于网络

从图中可以看出硅藻的最适温度在20℃,绿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35℃,蓝藻的最适温度是40℃。因此当水温超过32℃时,此时池塘水体基本是绿藻(蓝藻爆发的塘口除外),藻相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夏季高温池塘水体的藻相可能会出现两个走向:一是变成蓝藻水,二是倒藻变清。

4、水体温度高,易分层

高温期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上下水层很难对流混合,尤其是遇到无风晴天水体上下分层更加明显,这也导致了上层丰富的氧气无法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也不能及时补充给上层,这也是导致高温天易倒藻、底层“氧债”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偏高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夏季高温养殖池塘水体最为常见的几种情况,如果我们对池塘水体情况不够了解,遇到养殖动物发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随意用药很容易出现用药事故。如:

1)高温天蟹塘水草腐烂导致水体净化能力减弱,后续在没有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这时在随意用药很容易造成河蟹大面积死亡,这种案例每年都有发生;

2)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爆发,这时若还只是停留在传统思想“杀”的手段,那就把蓝藻想的太过于简单(蓝藻基本跟地球同龄,由此可见蓝藻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无论我们使用传统方法(硫酸铜)还是目前市场酶类产品,都不能完全的处理掉蓝藻,这是其一;其二是对蓝藻的危害性缺乏了解,即池塘缺氧、养殖动物中毒。池塘缺氧:蓝藻爆发的池塘一方面会抑制其他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也阻隔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养殖水体,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药害事故的发生。养殖动物中毒:蓝藻大量死亡时会产生蓝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应激、亚健康等)。

3)处于脱壳阶段的虾、蟹等养殖动物,遇到水温过高等情况很容易造成脱壳不遂或死亡。有数据显示在高温养殖阶段,河蟹池塘中下层水温仅比表层水温低2-3℃,因此高温天出现损蟹损虾时,不妨多观察是不是底层过热导致,以免造成用药事故,之后再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4)养殖动物发病后,不考虑实际天气情况及水质情况,凭经验用药及随意搭配药物,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用药事故,尤其是高温天这种情况发生几率更大。

二、如何准确用药

1、预防应激

任何水产用药或多或少都会对养殖动物有些刺激,这种刺激有可能来源于药物本身也有可能是水体环境因素所致,因此在用药前提高养殖动物体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准确诊断

高温天气养殖水体水质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养殖动物一旦发病速度就很快,因此要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及对症下药,在不确定产品性能的情况下避免联合用药,治疗时尽量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及国标中药及化药,准确把握药物剂量,不得随意加大使用剂量。

3、适时用药

选择最佳施药时间要根据当天天气情况而定。夏季高温季节,应在上午9点前用药,这时水温适宜,可减少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和体能消耗。此外大部分渔药的药效与水温呈正相关性,水温越高,药效作用及产生作用的速度也就相应增强,比如碘制剂,18~3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游离碘释放速度加快,消毒效果提升,再比如苯扎溴铵,在37℃时,只需一半浓度便可达到和20℃相同的杀菌效果,因此要注意水温对相关渔药的效果影响。

若是连续高温天时,应在用药前使用增氧机或其他产品打开水体通透性,因为持续的高温天易导致水体分层,这种情况会影响药物的扩散性,使其无法到达水体底层,也就意味着上层水体药物浓度可能是正常用药浓度的好几倍(主要看养殖水深),再加上“下猛药能治病”的观念在部分养殖户中根深蒂固,这也大大增加了用药事故的发生。

4、泼洒均匀

在确定所使用的药物后(联合使用时应了解相关药物配伍性,如酸性药和碱性药不能混合使用),在充分溶解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稀释,之后均匀泼洒与池塘,同时根据不同区域水深遵循深水区多施,浅水区少施的原则,尽量保证整个水体的用药浓度相当,以免发生个别区域药物浓度大造成养殖动物应激或中毒现象。

5、加强巡塘

高温季节用药后,应在现场巡塘观察2~4个小时,这是因为有些药物在处理相关病害时也会杀死浮游生物(藻类或其他浮游植物),极易引起水体缺氧。因此在使用这类产品后,一定要适时增氧,以免养殖动物因缺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高温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等,做到勤观察,防患于未然。

以上几点是关于如何安全、科学、有效用药方面的一些浅显之谈,希望对我们养殖朋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所帮助,避免因不合理、不科学用药而导致养殖事故发生!

三、总结

三伏天的高温还将持续,这将对整个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也就注定了我们在用药时不能仅考虑药物本身的性能,还要综合考虑水环境、天气以及养殖动物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解决养殖病害问题,同时避免养殖事故发生。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