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发现惊人真相:化石能源时代已结束,中国是关键!地球真的有救了?

 蓝林观海 2023-07-1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持续不断的高温高热可能已消磨了你的耐心和信心,地球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啊!不过一个令人震撼的好消息是,美国一家研究所发现,“化石能源时代已经结束”,人类锲而不舍的努力可能已经获得回报,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已经达到顶峰,再过7年就可能直线下降,地球可能有救了!

化石能源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已毋容置疑。为应对这一挑战,全球19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即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平衡,力争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工业革命前1.5℃之内。

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我们需要看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碳达峰,即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并开始下降。而要实现碳达峰,最关键的就是清洁能源占比达到某个程度,让化石能源的排放不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碳达峰,并开始下降呢?

图片

最近,美国洛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和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化石燃料需求的下降,可能已经让这一里程碑近在眼前。

与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的模型预测不同,洛基山研究所预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呈指数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

根据这份报告,目前全球发电量中只有约12%是可持续的,但该报告预测,最早到2030年,仅太阳能和风能就将达到全球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全球电力行业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到本世纪末将下降16-30%。

最令人兴奋的是,目前从乌拉圭到丹麦再到纳米比亚,已经有八个国家的太阳能和风电增长速度超过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所需的速度,这意味着这8个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证明人类整体向可再生能源快速过渡,实现碳达峰的里程碑是可能的。

按照目前的趋势,即使没有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可再生能源已经与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相符,而化石燃料在电力行业的需求已经达到峰值,并将在2030年之前开始“自由落体”。

图片

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大幅下降到经济上的压倒性地步。从2012年至2022年,太阳能和陆上风电成本分别下降了80%和57%。到2023年上半年,太阳能和风能的均化能源成本 (LCoE) 只略高于每兆瓦时40美元,约为煤炭或燃气能源价格的一半。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持续下降,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保守估计到2030年,太阳能的价格将降到25-28 美元/兆瓦时,而根据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很可能还会降到15美元/兆瓦时,风电价格接近20美元/兆瓦时。

这意味着什么?化石能源将可能被彻底淘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可能只剩几年来苟延残喘了!

除了成本下降的主因,俄乌战争也吓坏了欧洲,刺激其迅速采取行动,加快清洁能源的转型,以彻底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所以地球那么大,能源资源等东西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无法作为要挟的手段,反而会砸在自己手里。

报告还认为,不仅是欧洲,中国也在可再生能源转型中起到了领头作用。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但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这是因为中国国内没有大量石油或天然气供应,所以能轻装上阵,迅速推动变革和创新,不像美国欧洲等国家,需要安抚强大的化石燃料游说团体。

图片

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同时逐步淘汰煤炭等高碳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导者之一,预计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太阳能和风能占18%。

看来情况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悲观,美国洛基山研究所的这份报告甚至让我们感到非常乐观,虽然现在全球暴热像是在烧烤,气温也迭创新高,但碳排放如果真的已经见顶的话,我们只需熬过这几年,就可能迎来地球气候漫长的修复期,最终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也拯救全球无数的生命。

这份报告真的带来希望了吗?我的解读是这样,但愿事实也是如此,让我们可以在7年后看到地球厄运的结束。

参考:https:///press-release/renewable-energy-deployment-puts-global-power-system-on-track-for-ambitious-net-zero-pathw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