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文人骚客吟风弄月,观草赏花,图的是一个消遣娱乐,很少有含沙射影、小题大做的。如果在这样一种快乐中指桑骂槐,那不但丧失了互相之间的和气,还会伤害自己的心情。 但是唐初有一个叫孔绍安的就是这种人,他咏石榴花,把内心的忿忿不平隐藏在其中,他借咏石榴花,表达了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其目的可能是想暗示李渊,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当然他和唐高祖李渊是有交情的。在隋朝的时候,李渊带兵平定陈朝,孔绍安和夏侯端,都受隋炀帝杨广之命做过李渊的监军。 后来李渊在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儿女的配合下,在晋城起兵反隋,建立了大唐王朝。这个时候夏侯端捷足先登,首先过来归顺了高祖李渊,李渊封他为秘书监,享受三品官待遇。 而孔绍安从洛阳一路赶来投靠,由于路途耽误,比夏侯端晚到,李渊只授予他内史舍人,官五品,另外赐住宅、良马、钱粮布帛若干,也算是皆大欢喜。 但是毕竟还是有点别扭,原来三个人都不分彼此,现在形成了天壤之别。夏侯端任秘书监,是秘书省的一把手。而孔绍安是内史舍人,上头还有内史令、内史监等长官大人管着。 一日,唐高祖李渊宴饮功臣,夏侯端、孔绍安都在列。酒饮数巡,李渊来了诗兴,忽然指着庭院里的石榴树,要求孔绍安以此为题,作诗助兴。 当然这并不是李渊要为难孔绍安,李渊在隋朝和他是故交,知道他的旷世诗才,也是要故意让他露一手,同时也显示新建立的大唐王朝的文治武功。 这孔绍安对唐高祖李渊的授职本来就心存芥蒂,这一下叫他以石榴花为题作诗,机会来了,正好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迹,不然李渊还认为自己是个傻子,也好在以后有所照顾。 于是孔绍安稍加思索,就吟出了上面《侍宴咏石榴》那首诗。本来李渊是想孔绍安把这石榴花的绿叶红花、如火如荼歌颂一番,以显示他李渊新时期的新气象,谁知他对这种繁华只字不提。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诗的前两句反而是说石榴树的美中不足。因为这石榴树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引进的树种,所以说它是跟随汉朝的使臣,移栽到我国的。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这三四两句是说它引进得比较晚,所以它没有赶上趟,错过了美好的春天,现在落得个孤孤零零,在炎热的夏天孤芳自赏。 这里表面上是写石榴花开花迟,落得在夏天孤单寂寞,实际上是写自己投靠李渊晚了一步,只得到一个五品官。这个时候,不知道李渊和夏侯端作何感想,一场宴饮最后竟如此扫兴。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现在李渊是主子了,又是刚刚新开创的,正是用人的时候,更要笼络人心。对孔绍安不但不恭贺祝愿,而且在诗中带刺,李渊也是宽宏大量,装着没听懂。 但是后来李渊把孔绍安专门抽调了出来,让他去牵头撰写史书《梁史》,这不知道是对他这个知识分子的尊重呢,还是对他那一首诗的报复。不久孔绍安就在抑郁中辞世。 因为有这么一个故事,孔绍安这首诗就流传了下来,成为吟咏石榴花的佳作。特别是后面两句,更引起了古往今来不少时运不济、怀才不遇者的感情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