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赵翼《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馀戏题一律》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馀戏题一律
                 (清)赵翼
只为名心銶肺肝,纷纷梨枣竞雕刊。
岂知同在恒沙数,谁独能回大海澜。
后代时逾前代久,今人传比古人难。
如何三寸鸡毛笔,便作擎天柱地看。

注释:
1.十数: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
2.戏:开玩笑,戏耍。
3.题:写。
4.一律:指律诗一首。
5.赵翼:(1729—1814)清江苏阳湖人,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殿试第三,授编修,历广西镇安知府,官至贵西道。晚主讲安定书院。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又精史学。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6.名心:求名之心,立名之心。    
7.鉥:shù,刺。
8.肺肝:肺藏与肝藏。比喻内心。   
9.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
10.竞:争,争着。
11.刊:刻,雕刻。   
12.恒沙数:见“ 恒河沙数 ”。佛教浯。形容数量多至无法计算。
13.回:阻挡,挽回。
14.澜:大波浪,也泛指波浪。
15.后代 :后世。  
16.逾:超过。 
17.前代: 先世。
18.三寸鸡毛:指毛笔。 
19.擎天柱地:指托着天撑着地(的天柱)。擎,举、托。柱,支、撑。语本《楚辞·天问》:“八柱何当。” 王逸 注:“言天有八山为柱。” 洪兴祖 补注引《神异经》:“ 昆崙 有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译文:

       近日又有十几人刻印诗集,(我)翻看之后,写下一首律诗开个玩笑
                          赵翼

       只因为邀名求名之心炽烈难消,仿佛像刺在了肺肝之上,人们才会纷纷争先恐后地雕刻书版印刷诗集。(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印出的诗集也不过是恒河沙岸上的一颗沙粒,有谁能够阻挡大海波浪无情的淘洗呢?后世的人相比于前代的人,要面对更广远的时间(自然也会面对比先世诗人更多的诗人);今天的人比起古人,想使作品流传更为困难。明明手中握着的是三寸许的鸡毛笔,怎么就把它看作擎天撑地的天柱呢?

简析:

       针对人们纷纷刊印诗集以沽名钓誉的现象,诗人借助律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嘲弄与批评。

       首联揭出生活中人们刊印诗集邀取名誉的现象。梨枣,指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其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故而以其材质指代之,使用了借代手法。纷纷,多貌,描绘了刊印诗集的人之多。竞,争、争着。借助动作描写,表现了人们的热衷与痴狂。“纷纷”和“竞”,在描摹人们狂热痴迷的情态之外,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一现象的否定与嘲讽。上句中,诗人直抒胸臆,指出人们狂热的背后实在是求名之心作怪,可谓一针见血,犀利而深刻。鉥,刺。诗人使用夸张手法,写这些的人的求名之心仿佛是刺在了肝与肺上一样难以消除,生动地表现了这些人的痴狂,可谓穷形尽相,尖锐辛辣!

       颔联写诗人对这些诗集的态度。上句中,许人运用“恒河沙数”的典故,指出这些诗集就像中国诗歌这一条恒河岸边上无数沙砾中的一粒沙子一样,在无尽的沙砾中,放入便是汩灭。同时,反问句式的运用,既增强了语势,加强了诗歌的讽刺力量,又颇具有警省的力量。下句中,诗人把诗歌的历史比作波澜壮阔的大海,只有那些经得起历史或岁月风浪的淘洗的诗歌才会成为不朽的文化宝藏,并非多印诗集便能够阻挡海浪的淘洗。这样写,流露出诗人对世人竞印诗集以邀取不朽声名的不屑与嘲弄。同时,诗人采用疑问句式,也颇为引人深思。
       

       颈联写今日诗人所面对的“不利”局面。上句中,诗人从时间角度入手,指出今天的诗人所面对的时间范围超过了先人,苏轼、辛弃疾面对的诗人诗歌肯定要比屈原多,而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要面对的诗人、诗作只能更多。下句中,诗人在上句的基础上,指出今天的人们想要写出不朽的诗篇并以此流芳千古,相比于古人,只会更难。这样写,一方面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的清醒认识,一方面由表现了诗对时人痴狂浮躁之行的批评与否定。

       尾联写诗人对时人的批评与嘲弄。三寸鸡毛笔,三寸,极言其短小。鸡毛,极言其轻薄。用“三寸”“鸡毛”来修饰“笔”,突出了笔的短小轻薄。同时运用双关手法,表面上写这些人“笔”的短小轻薄,实际上写这些人的才学、境界的浮浅庸俗。下句中,诗人使用“擎天柱”的典故以比喻雄豪超群的诗才与境界,从而与上文形成对比,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时人的浅薄、浮躁、庸俗与可笑。

       在诗人看来,相比于古人,虽然今人创新和出彩的难度是更高了,但是我们应直面现实迎接挑战,用实实在在的创作谱写时代华章,赢取不朽声名,而不是一心抄近路走捷径凭借偷机取巧来沽名钓誉。只有这样,才不会贻笑大方贻笑后人,显示了诗人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对文学发展高远的认知。

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馀戏题一律
(清)赵翼
只为名心鉥肺肝,纷纷梨枣竞雕刊。
岂知同在恒沙数,谁独能回大海澜。
后代时逾前代久,今人传比古人难。
如何三寸鸡毛笔,便作擎天柱地看。
注释:①鉥:shù:导,引导②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
③擎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后来用“擎天柱”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认为众人因名利之心引导思想,故纷纷竞相刊印诗集,期望能扬名立万,导致了诗人泛滥。诗人对此持怀疑批判态度。
B.颔联诗人用连续问句,表明众人皆如恒河沙一般,谁能力挽狂澜谁就能脱颖而出,诗人对有这种能力的人持赞赏钦慕的态度。
C.颈联表明时代更迭延续之久远,后代年份应远超今朝以前的年份,因而诗人认为当下的诗人名垂青史比前人更加困难。
D.尾联表明诗人对诗歌难以传世的悲痛与无奈,但是他认为知识分子在此情形下更应担起时代重任。
16.北大教授王岳川在与季羡林对话时说到:“清代赵翼诗:如何三寸鸡毛笔,便做擎天柱地看’,是何等地沉痛和无奈!……知识分子是文化身份的命名者,不可能跻身为'沉默的大多数’”。请从本诗中分析,知识分子应如何承担“文化身份的命名者”的时代重任,创作出传世佳作?(6分)




答案:
15.B诗文的意思是无人能仅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古往今来的诗人是一个整体,诗歌史是由无数的诗人通过长期的共同努力而造就的。

16 ①不应为名利心所诱导驱使。首联作者陈述了众人刊印诗集实际是为了个人私欲,以期能扬名立万,作者对此持批判否定态度;
②诗歌创作应继承前代诗人的优良传统。颔联作者以连续两个问句表明诗歌史是由无数诗人共同造就的,今人创作应继承前人优良传统。
③诗歌创作还应大胆创新。颈联表明后世恒远,今人想要有传世佳作仅仅靠继承前人传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此基础之上大胆创新。
④诗人应有清醒的责任意识和怀有的高尚的德性操持进行创作。尾联表明如何使三寸鸡毛笔传世,需如“擎天柱”般担负时代重任,拥有高尚的操守品行。
(每点2分,答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诗歌鉴赏:
       本诗是赵翼在刊印诗集时有感而发写就的诗作首联作者批判了当时众人为了追逐名利而竞相刊印诗集,造成了诗人诗集泛滥的现象。颔联起作者开始申发论述,认为古往今来的诗人是一个整体,诗歌史是由无数诗人经过长期努力共同造就的,没有人能够仅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今人创作应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而后世恒远远超前代,历代诗人珠玉在前,清代诗人们时常感觉到好诗已被前人写尽。因此,诗人们想要“各领风骚”,就必须要审慎
       对待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各领风骚的从来不会是附庸风雅之徒。诗的可传与否,也绝不取决于其数量。古人流传至今的作品,已然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大浪淘沙,偶然获宝。今人则更需苦心孤诣,才可能在诗史上拥有一席之地。追名逐利者、附庸风雅者,虽能付之雕版。然其果然可传否?其诗虽千万而何益?末句诗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当今诗人更应担负时代重任,呕心沥血创造佳作。众人唯唯,不若一夫谔谔。面对乾嘉年间诗的空前“鼎盛”,赵翼的这首作品无疑敲响了一声洞彻古今的警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