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师》​​|相信孩子并为其铸就成长的平台——俞芬老师的感情之美和策略之妙(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相信孩子并为其

铸就成长的平台

—  (三)  

俞芬老师

“爸妈课堂”让

家校共育大见成效

到乡村支教不长时间,俞老师发现班里一个男孩虽然已是三年级的学生,可却非常矮小,甚至连走路都不太稳当,而且常流鼻涕,没有餐巾纸,也没有手绢,常常用衣袖一擦了事。

俞老师通过与他谈心方才知道,他的妈妈是一家服装店的雇工,每天晚上9点半才能回到家里;爸爸是送快递的,中午基本上不能回家吃饭,晚上匆匆吃过饭后,便立即走出家门,继续他的快递生涯。

每天吃过晚饭到晚上9点半这一段时间里,家中只有这个男孩一人。孤身一人的他很害怕,有的时候楼梯上有点动静,都会吓得心惊肉跳。为此,他一吃过晚饭,就把楼上楼下的电灯全部打开。即使如此,依然惴惴不安。

从走访中,俞老师发现很多外来务工的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长背负着家庭生计的压力,投入到孩子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微乎甚微。而孩子的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教育产生更大的作用。

如何让农村家庭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联动起来,更好地促进农村孩子的成长呢?这是俞老师在乡镇学校交流期间努力攻破的难题,于是,“爸妈课堂”应运而生。

一、俞老师的讲座旗开得胜

“爸妈课堂”第一项内容是俞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开讲之初,有些家长多是迫不得已而来,而且带着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可在俞老师讲了十来分钟之后,他们个个全神贯注地听讲起来。原来,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父母竟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他们不但领悟与认可了俞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也从她那里“拿来”不少家庭教育的方法,而且在付诸实践之后,看到了效果。于是,俞老师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参加俞老师开设的家庭教育讲座,成了他们主动参与的事情,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长,还主动地购买了一些家庭教育图书阅读起来。

二、家长成为孩子务农的指导教师

“爸妈课堂”的第二项内容是邀请家长到校为孩子作务农的指导教师。

学校有一块空地,每个班级分到一块自留田。可孩子对于如何种植却一无所知;而他们的父母生长在农村,大多精于农活,邀请他们在播种等方面作指导教师,当是名至实归。孩子们一向认为父母只知一味地打工或务农,现在发现他们在庄稼的施肥、播种和收割等诸多方面如此得心应手,也对父母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由于家长指导、孩子喜欢,所以,每个班级的自留田都经营得风生水起,同时,也就有了喜人的丰收。然后,俞老师将这些丰硕之果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中,从而让全家享受这种特殊的喜悦。

有的家长还将孩子带回家中的粮食或蔬菜制作成食品,让孩子带回学校,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比如一个家长将孩子带来的豌豆做成馅子包成包子,第二天由孩子带到教室,让同伴们品尝。在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心里情不自禁地生起了一种很少有的欣慰感。

这个孩子妈妈的创意之举,很快产生了群体效应,其他家长也将孩子带到家里来的东西,再添加上自家的食品与调料等,制作成美味佳品,让孩子带到教室,让大家一起分享,从创设了班集体其乐融融的氛围。

三、推销产品的孩子成果斐然

在俞老师的“诱导”下,孩子们还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乃至家长做成的美味进行推销。当然,开始的时候,俞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培训”,让他们学会如何推销。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不但向教师和其他班级学生兜售,还“胆大包天”地闯进校长室、书记室进行销售,大大锻炼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俞老师还让大家写出销售过程以及彼时彼地的心理感受,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形象,让人有一种如履眼前的感觉。因为俞老师明白,没有生活实践,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空洞无物。从这个角度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写作的水平,并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实践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四、家育沙龙产生重大影响

针对当下关于家庭教育中的某些热点问题,俞老师邀请对此感兴趣又有感而发的家长参加定期开展的家育沙龙。每次一般十人左右,各抒己见,有时还可以相互争论,最终达成一致。比如有一期关于二胎家教的问题,就邀请了十位已有二孩的家长,既谈可供人们参考的家教之方,也讲家教之中的某些困惑,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培育二胎的有效方略。

这次沙龙的视频不但在本班、本校家长圈所为热搜,而且很快在全国很多网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乃至上了《人民日报》的网络平台。

俞老师惊喜地发现,当父母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在持续不断地变化着。变化的不只是他们课堂学习的认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对课外阅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乃至对于公益事业的热爱。而看着孩子发展越来越好的父母,欣喜不已的同时,对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他们也与俞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正是这位老师,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让他们看到了孩子未来美好的前景。



-全文完-

原载于《新教师》,2023年第5期。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