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 | 再平凡的技艺做到极致亦是非凡……

 引水思源 2023-07-20 发布于福建

马宏达:我是世界“刮腻子”冠军

文/梁水源

原载《时代青年》202305期

以前没想过,'刮腻子还能走上世界舞台。”00后小伙刮腻子刮成了世界冠军后激动地说。20221023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收官,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马宏达,经过4天激烈角逐,摘得了抹灰和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实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的突破。

马宏达出生于浙江温州。在他小时候,父母就到杭州工作,小学毕业之后,他也来到杭州求学。马宏达的父亲是一名技艺精湛的木匠,耳濡目染,他从小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初中毕业之后,马宏达进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习建筑装饰专业。

刚开始,马宏达只是想把专业学好,毕业后找个工作就行。然而,父亲告诉他说:你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再平凡的技艺做到极致亦是非凡,关键要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马宏达默默地点了点头。从此,他不仅认真学习建筑类有关的专业知识,还积极参与每一次的实训,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

一年后,马宏达报名参加学校世界技能大赛训练研发中心新队员的招聘。经过理论和实操考试,他从2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世赛中心一共有三个项目,马宏达选择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成绩突出的马宏达,被学校选拔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第一名。

2019年,马宏达随学校教练团队一起前往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为学校参赛选手加油助威。虽然没有上场,但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能代表中国出战,特别的热血。回国之后,他更加认真钻研技术,并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代表中国出战的那个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宏达对自己下狠手。每天早上8点,他的身影总是会准时出现在实训室内,一天的训练量不低于7小时,让每一个动作刻进肌肉记忆里。夏天,他的身边总会备着几套训练服,因为几组动作就能让身上的衣服湿透,一双5公分厚的钢头鞋,他往往两个月就磨破了底。

付出终有回报。20219月,马宏达如愿加人国家集训队,由于参赛年龄限制,这是他登上世界舞台的最后机会。因此,他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完成训练赛之余,他还默默观察身边选手的操作技艺,完善自己的操作流程。马宏达英语基础算不上出色,但为了更好读懂大赛技术文件,他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跟着项目翻译学习,背诵英语短句,并尝试自学基础交流。

项目赛程为期4天,选手不仅需要读懂英文图纸,还要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考验选手的不只是技艺,还有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马宏达顶住压力,在最后的创意模块,他的作品需要的技艺最多也最复杂,细微的地方,需要靠镊子一点点抠出细节,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一毫米。马宏达凭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作品最大的难点,最终毫无悬念地摘得该项目金奖。

再平凡的技艺做到极致亦是非凡,刮腻子也能当世界冠军。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新视频上线

新文分享,精彩------





作者/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梁子等。退役军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社签约作者。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读者》《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公开发表超过3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