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不发生,太子是否能赢?有可能开辟一个盛世吗!

 liuhuirong 2023-07-20 发布于湖北

历朝历代,新势力在打天下的初期一般都比较团结,可是江天下改朝换代之后,分歧也就随之而来了。主要问题有,这些将领们论功行赏,比谁和谁的官职大、爵位高;在统治集团的接班人上,也有矛盾,在今后是谁登基,执掌天下,也就有了站队和结党的事情发生。

唐国公李渊,在几个儿子的贤能辅助下在晋阳起兵,当时他是逼得隋恭帝禅让,自己才成了九五之尊。没有几个儿子的尽心辅佐,李渊夺得天下可能就要推迟一些时候了,也可能是其他的势力胜出。要知道,隋末时候也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这些起义军中,有窦建德、李密、王世充、罗艺、薛仁杲等,他们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要知道,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到了公元623年,李世民还在平定杜伏威的余部,平定各路诸侯也是用了几年之久。

太子人杰,秦王英武

我们都知道的是,为什么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发起了玄武门之变,最后李世民成为太子。可最后,李世民也背上了杀死亲哥哥的不忠义骂名。难道李建成就真的是很没有用的人吗?他最后败给了李世民,其实不然。

尤其是对于隋唐演义的小说话本、电视剧的描写,更是将李建成写的、表演得像是一个没有用的废物。真实的情况是,李建成不只是年长的大哥,贵为太子,李建成的身上也是有着闪光点的。

李建成是长子,在内辅政;李世民是次子,在外征战。李建成后成为太子,对内统领朝堂,一人之下;李世民被封秦王,手握兵权,四处征战平定各方势力。李建成手下有魏征、薛万彻、弟弟齐王等人,甚至在后宫妃嫔上还能说上话;李世民的秦王府人才济济,战将如云。两相对比,两者可以一较高下。

势均力敌,终下决心

说到了太子之位,讲到皇帝以后的继承人,到底还是皇上说了算的,也就是李渊的意思决定了谁会继承他的位置。那么李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呢?对于二子相争,李渊起初是对李世民说过,等以后会将位置传给他,李世民也会先成为太子。可是后来李渊却封了李建成为太子,没有做到将太子的位置留于李世民。李世民想必心中也是心有不甘的,不然后来也不会那么残忍的杀死了哥哥和弟弟。

他们两个的实力相差无几,李渊已经将李建成立为太子,心底里是想让李建成继承大统的。按照礼制,以后的皇帝之位非太子莫属。但是李建成的心还不够狠,抛开玄武门之变,他们都没有将对方置于死地的意思,李建成在斗争中偏于占了上风,多次有杀死李世民的机会,曾经给李世民喝的毒酒,没有真的毒死李世民,他不仅一次的优柔寡断。再有一次,李元吉让人暗中杀死李世民,可是还是李建成制止了李元吉。这些都是为自己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种子,后来的李世民察觉到了自己再不先下手为强就有可能会殒命了,随着激烈的争斗,太子会一次次的放了他吗?

皇室秘辛,盛世淹没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下定了决心要杀死大哥了。为了给自己有个合适的理由发起玄武门之变,对长孙无忌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于是手下的将领们就都十分的气愤了,想要有力地还击。李世民却说,兄弟自相残杀不合乎伦理道德,自己不能真的成了杀死哥哥的罪人。说不想做归说,他还是顶不住手下兄弟的压力,要还击太子了,还有一种可能,手下的将领们想要更高的官职。他也许是算准了这一点,将人心把控得死死地。

后来,玄武门之变一发生。李渊见到长子已死,朝中大势归了次子,他又握有重兵,那么自己也只能默默接受了他的作为,几年之后,李渊退位,贵为太上皇。晚年生活歌舞升平,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些曾经的争斗流过的鲜血和死去的人也就逐渐的不为人所熟知了。

死去的太子早已随着新朝的开始而渐渐地被人遗忘,尤其是当贞观之治的到来,盛世的大唐,在当时盛名不仅传到了西非等地,更是将盛世之名传到了千年后的现在。谁还会去想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呢?

生在帝王家中,也是有着十分难以接受的残忍手段的,毕竟不流血的政变很少发生的。假如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会想要生在帝王家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