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78岁,一生养育6个子女,老屋拆迁拿到90万,晚年生活却孤苦无依,临终前我把遗产留给了“外人”

 新用户5076lFre 2023-07-20 发布于四川

78岁的她一生养育6个子女,老屋拆迁拿到90万,晚年生活却孤苦无依,临终前她把遗产留给了“外人”

78岁的熊婆婆老屋拆迁拿到90万,六个子女平分掉60万。临终前,熊婆婆把余下的30万遗产留给了“外人”。

结果,还没等熊婆婆安葬,子女们就扬言必须分到遗产,否则就要这个人好看!


熊婆婆有六个孩子,老房子拆迁时拿到90万元,6个孩子平均分掉60万元,剩余30万则留给熊婆婆,并写下一份赡养协议。

协议内容为:熊婆婆的30万由小儿子存入银行理财,由老大和老二共同监督。

六个孩子都必须赡养老人,每人轮流照顾老人三个月,且一个月拿出200块钱生活费。

每年不少于十次探望,以及生病时能得到子女的照顾,尽到子女的责任,才可享受30万元遗产继承。

然而,这份赡养协议只履行了一半就停止了。当时,因协商好每个子女轮流照顾,其余五个子女都履行了协议内容,而轮到老五的时候就被中断了。

因为老五暂居澳大利亚,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于是,老二便提议老五拿钱请保姆照顾老人,或者由家境较差的老三照顾。

原本,这都是商议好的事,却因为老六把老人的30万理财款存入自己名下,导致了老二和老五的不满。

老五一看钱都存在老六名下,那这个钱不是他的钱了吗?那照顾老人的事情就该由老六独自负责。

本来按照协议,老五无暇照顾老人,则由老二代为照顾,加之老人安装有线电视,需要用钱而老六不给,这也让老二非常的不满。

老六在没有通过两位姐姐的监督,擅自将母亲30万存入银行理财登记在自己的名下,这一行为惹了众怒,这也导致了赡养老人的事就此搁置。

之后,老六拿出了30万存款归还给母亲,但是赡养老人的制度却没有恢复。

对于老二的指责,老六表示完全是无中生有。老六说:因为母亲年岁已高,不能购买理财产品,所以才存入自己名下。

并且他每个月都给母亲700块生活费,从未间断过。所以,按照协议上所写,他们都没有做到赡养老人的责任,更没资格分遗产。

再者,这30万给母亲买块好的墓地,才是最好的选择。几个子女各说各有理,显然每个人都充满了私心,都想分到这笔遗产,所以才上了调解节目。

主持人了解情况后,对现在保管30万遗产的“外人”问道:熊婆婆怎么会把钱留给你,而不留给她的子女们?

其实,这个“外人”不是别人,而是老四媳妇。老四媳妇说:“婆婆住院期间几个子女都没有来,只有我忙前忙后地照顾她。当时,婆婆可能觉得自己不行了,便让保姆把30万的定期存款单拿过来交给我。"

三天后,婆婆去世,其他子女纷纷打电话给我,让我尽快把钱分了。但我有一个条件,钱可以分,必须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协商好,公平公正地分给每个人。

接着,主持人问道:”老人住院期间有谁去看望过?“

老三:母亲住院我去了的,临走的时候也去了,只是最后一刻没有守在身边。

老六:我当时在外面,没赶回来。我一直以为大姐在照顾母亲,直到母亲过世了,大姐都不知道母亲住院的事情。

老大气愤地说:你是母亲最宠爱的小儿子,你不照顾母亲,还指望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照顾老人。

听到大姐的话,老六觉得很是无奈,他说:”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陪伴母亲最后一程,感到很是内疚。这些年不论大节、小节,母亲都是在我家过的。

看着场上吵得不可开交的姐妹,调解员给出了建议:六兄妹一致同意平均分配遗产,并承诺以后对遗产不再产生纠纷,六兄妹团结友爱,重拾亲情。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想到了一句话:一母可养十儿,十儿不养一母。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老人含辛茹苦将儿女养大,临终时却无一个儿女送终。

这六个子女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连探望的次数都要明确在协议中,为人子女看望母亲难道不应该吗?

并且还是为了能顺利平分拆迁款才同意写下协议,有钱尚且如此冷漠对待老人。

假如没钱,老人又将是怎样的待遇。可以想象老人在晚年时候对养老有多么惶恐。

幸好老四媳妇、小儿子老六懂得尽孝,尽管其他姊妹不履行责任,他们依然没有推脱,让老人在最后的日子有了一丝暖意。

对于尽孝,我认为不仅是经济上的给予,还有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是要抽出时间,多陪伴老人,多和老人谈心聊天,这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道。

对于故事中的六兄妹,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