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陈正兴 2023-07-20 发布于湖北

17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主体建筑一览

这会馆建筑,在黄昏日暮的封建社会末期却花开叶茂,繁盛一时,演绎着中国古建筑艺术至臻完美的最后一个巅峰,绝对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群俯瞰

会馆这一机构设施起于明初,盛于清代,衰于近代,《闽中会馆志》有云,“京师之有会馆,肇自有明。其始专为便于公车而设,为士子会试之用,故称会馆”。由此可见,早期会馆是为方便举子应试之用,后期会馆之风刮遍全国,商人会馆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为会馆的绝对主流。由于历史风俗文化原因,其带有极重的地域性色彩,这一时期较为有影响力的有山陕会馆、徽州会馆、湖广会馆等,遍布全国,争奇斗艳。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悬鉴楼与大拜殿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悬鉴楼与大拜殿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建筑檐角装饰细节

自明初中央政府为解决边防军需实行“开中制”以来,陕商和晋商凭借得天独厚的接近边防戍地优势迅速崛起,处于全国商帮中的领袖地位。直至明中徽州崛起,为制衡徽商、应对客地经商风险并扩大竞争优势,陕商与晋商联手抱团,于是便产生了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四川自贡西秦会馆

但不论是行业性会馆亦或是地域性会馆,都有个共性的特点,那就是互相倾轧攀比,以彰显其财大气粗、地位身份不凡。其结果是当年最恢弘壮丽的会馆,近乎皆出自晋商或山陕商人集团之手笔,例如现存的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四川自贡的西秦会馆河南周口的山陕会馆安徽毫州的山陕会馆等。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河南周口山陕会馆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安徽亳州山陕会馆

而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的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结构工艺、雕刻装饰等断然不敢说是全国之最,但自有其独到之处。社旗县赊店镇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商业重镇,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通要冲,其建筑技法汲取南北之长,融北方之雄浑恢弘,糅南方之柔美俊逸,风格独树一帜。时年寓居赊店的山、陕二省商贾抱以“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倾力投入,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用材之优,规模之盛,延聘工匠之多,耗时之长,费银之巨,为同期同类建筑工程之冠。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东西辕门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琉璃浮雕照壁,高20米,阔13米,采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琉璃浮雕照壁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琉璃浮雕照壁多角度一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山陕会馆标配之铁旗杆两株,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重5万余斤,高20余米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悬鉴楼,重檐歇山式,上下三层,前出抱厦,通高24米,飞檐叠嶂,错落有致,雕工华丽,玲珑奇观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悬鉴楼,为会馆标配之戏楼,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悬鉴楼立面各角度一览

其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终成今日所见之规模,共经六帝137年。建筑占地面积约13000平,建筑面积6235平,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旗杆、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陪殿。纵观各地的山陕会馆我们不难发现,旗杆、戏台、关帝庙(核心的拜殿)三者堪称其“标配”,整体风格更像是商业民居与庙宇殿堂建筑的融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钟鼓楼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二进院东西两侧廊房,七十二行祖师堂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大拜殿,重檐庑殿形制,为会馆中心建筑,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大拜殿,楼通高34米,面阔23米,内设关羽牌位,前殿为宴会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大拜殿多角度一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大拜殿多角度一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拜殿及附属建筑内景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拜殿东西两侧药王殿与马王殿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梁枋、柱头、雀替木雕,极尽繁复之能事,除了柱身几乎达到无木不雕的地步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檐下梁枋木雕,浮雕、圆雕、透雕,令人眼花缭乱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悬鉴楼门前的石雕对狮,生动传神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石坊、石碑、柱础等石雕,技法精湛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细腻精湛的石雕技法,浮雕与圆雕

社旗会馆整体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有序,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物共152间,室内外均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穷极奢华繁复之能事,几近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现存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是河南遗存古建筑群中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

18云南水目寺寺抱塔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云南水木寺寺抱塔

这一处与前文提到过的飞英塔“塔中塔”、无际禅师亭“殿中有亭,亭中有塔”的构造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水目寺的这座砖石塔显然过高了些,只能建了个大殿环抱了个下半身。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水目寺寺抱塔内外构造一览

所谓寺抱塔,即在塔的四周,建有八角环形殿宇,把塔围住,形成双重廊庑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寺抱塔”。塔身从殿顶伸出,颇为独特,原塔殿建于明代,已毁,仅留下塔基上的48个石柱础。现在看到的殿宇朱漆红廊,鲜艳夺目,显然是近年复建的产物。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环形殿宇复建前的面貌

水目寺寺抱塔始建于大理国时期(1238~1253年,对应为南宋时期),其塔身为15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8.16米。塔身下砌台基两层,下层台基为方形,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上层台基呈八角形,其上为砖砌双重莲花基座;塔身第一级较高,东侧设塔门,第二级以上逐级递减,叠涩式塔檐,其上各级每面均设有龛洞;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铜质葫芦顶形。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内外多角度一览

该塔结构及工艺在现存众多古密檐式塔中也算不上惊艳,尺寸形制也并不出众,不过这种采用塔殿环形半包的结构较为少见,能算得上是个另类。

19 广东开平碉楼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开平碉楼群览,自力村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开平碉楼,自力村

这一处奇异特殊的背后,折射的是近代广东以开平为代表的沉甸甸的血泪史。它土洋结合、中西合璧式地兼具居住与防涝防御于一体,虽产生于明末,但大量兴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它多数是近代遗留的产物。它还有个非凡的标签—“中国第35处且为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其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与西方建筑文化艺术,遍布于广袤的农村乡间,独特而又瑰丽,是为中国近代华侨文化的象征之一。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开平碉楼群览,锦江里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开平碉楼,锦江里

从建筑角度来讲,开平碉楼的精华或是最大的特点在于上部造型的表现力,其在西洋式的穹顶、山花、廊柱等元素大作文章,并结合中式传统元素符号,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结构上可粗略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几乎集全了古希腊式、罗曼式、哥特式、伊斯兰式及中式传统风格的各种元素,绚丽而又奇葩。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开平碉楼裙览,马降龙村

星罗棋布地散落于开平各镇、村的1400余座现存碉楼(1920年代鼎盛时期3400余座),根据功能又大致可分为更楼、众楼和居楼,其中多数为居楼,占比逾六成。所谓【居楼】,顾名思义主要用于居住,但同时兼具良好的防御功能;【更楼】,又称之为“灯楼”,位于村落外土岗、交通要道或田野,一般又相邻村落共同出资建设,用于村落间的共同联防。其往往体型高瘦,似瞭望塔,配备探照灯、报警设施,用于警示放哨;【众楼】,由村民合资兴建,负责监探敌情,守卫全村。其内设施简单,仅供村民遭遇险情紧急避难之用。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方氏灯楼,建于1920年,典型的更楼,戴着拜占庭头盔的“哨兵”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天禄楼,众楼的代表,建于1925年

正史往往强调开平籍华侨与碉楼的关系,突出碉楼所处地理位置与社会治安的关联,即防涝防匪患。其历史来源通常解释为“自明开国以来其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且河流众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于村中修建碉楼以自保”。 “防匪防涝”是其最突出的重要功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通过史籍抽丝剥茧小心翼翼地还原历史本身,你会发现开平籍华侨另一段鲜为人知的出国社会历史背景。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1996年的开平碉楼,原生态面貌

19世纪时,广东的宗族势力庞大,蔚为壮观,宗族械斗构成广东地方大患。及至咸丰初年,太平军兴,广东原本兴盛的宗族与团练武装迅速扩张,且多数合二为一。其得到清政府的默认与扶持,借机协助清政府镇压反清势力而不断得以壮大,由此埋下了灾难的祸根。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4~1867年),广东土客两族之间爆发了一场“构祸至十余年,彼此仇杀至数十百万人,为历来未有之浩劫”的土客大械斗,是为中国民间历史上极为血腥沉重的记忆片段。因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洪兵反清等重大历史事件勾连交织而隐匿于后台。究其本质,源自于生存环境的极端恶劣,长期以来土客族群对有限的土地水利资源及自身利益的争夺,亦有不同宗族族群文化与习俗的差异使然,但事态失控且造成如此严重恶劣的社会影响,是为广东近代史上抹不去的伤痛。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瑞石楼,层高9层,钢筋砼结构,顶部为罗曼式、拜占庭等风格的融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瑞石楼,建于1923年,开平现存最高、最精美的碉楼建筑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瑞石楼多角度一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瑞石楼及顶部细节一览

土客冲突至清末广东“洪兵之乱”时达到巅峰,清政府此时为应对太平军而自顾不暇,无力兼顾,因而当局招募广东当地客家人组建地方武装,“客勇”应运而生。但不幸的是鹤山、开平等地客勇迅速偏离了协助清政府镇压洪兵的轨道,借机将矛头对准昔日的“仇人”土民,由此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土客大械斗,双方你来我往,血腥杀戮,毫无人伦道德底线,而开平当时是土客械斗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铭石楼,建于1925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铭石楼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铭石楼

同治二年(1863年),广东巡抚郭嵩焘奏称“土、客交相掳杀,各至数十万人……总论其大势,则土、客两家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不可以势压,客民残杀土民,掘毁坟墓,洗荡村庄而以为固然;土民残杀客民,屠灭种类,霸占田产而亦以为固然”,足见开平等地族群械斗之惨烈。此时已无是非善恶,土客双方行事手法雷同、毫无底线,不同阶段攻防转变,积怨深远势同水火。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开平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建于明末清初,是为开平碉楼最为传统原始的模式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升峰楼,建于1928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养闲别墅,建于1919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居安楼(1922年)与安庐(1926年)

其结果可想而知,战事不断加之匪患横行,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不安,生产贸易凋敝,开平等地土客大量民众流亡海外,客居它乡成为华侨,亦有械斗期间作为俘虏被土客双方贩卖至海外。《开平县志》记载:“有为土人所俘获者,于杀戮外,择其青年男子,悉载出澳门,卖往南美洲秘鲁、古巴等埠作苦工”。当然更多人因家乡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主动选择漂洋过海自谋生路。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云幻楼(1921年)与龙胜楼(1917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适庐,建于1924年,墙体采用“三合土”建造

在清季民初之时,当成批的开平籍华侨或满怀故土情节,或受海外排华压迫,不得已归国购地置产、成家立业之时,传统的社会矛盾宗族械斗、匪患依旧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形制各异、具有强大防御功能的碉楼由此勃然兴焉。综上,仅从另一个角度交代开平籍华侨出国的历史背景,还原历史真相,往往残酷又血腥。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中坚楼,建于1918年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日升楼与翼云楼,建于1926年

所以关于开平碉楼,我们更应该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关注这一段开平民间近代苦难血泪史,以及它在兵荒马乱、盗贼猖獗、匪患横行、械斗频发的动荡年代所发挥的保卫家园与守护民众生命财产的作用。如果局限于建筑本身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特点,来印证近代的华侨文化,显然是肤浅的。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寿田楼,建于1920年代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5六也居庐,建于1930年

最后之心灵拷问:是什么样的仇恨,能构祸出惊人的百万伤亡结果?在极端残酷的生存问题面前,是“人之初,性本恶”的自然释放?山河破碎,外忧内患,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它是晚清夕照中民众生存状态以及土客族群文明碰撞融合的极端缩影。以史为鉴并非揪出是非对错,历史证明,只有国富民强才是维护一切团结稳定的基石与根本。

20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一览

这一处的奇特在于,几十座靠崖连洞的古建亭台楼阁都集中在中河山腰宽40米、高低约60米,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分布有祠庙、道观、学堂、会馆等建筑,勾连密集,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远观之,犹如一幅悬挂在舞阳河畔的山水长卷。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青龙洞古建筑全一览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青龙洞古建筑群一览

其位于贵州镇远东郊,坐落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具体由青龙洞、紫阳书院 、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令公庙、东山寺、香炉岩组成。建筑群依山临江就势而建,与悬崖峭壁、巨岩洞穴浑然一体,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勾心斗角,错落有序。其道、儒、佛三教建筑和谐共生于山腰,成为镇远文化凝聚的缩影。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中元禅院

【佛】:即中元禅院,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其内有大佛殿、藏经楼、望星楼、独柱亭、六角亭等建筑物,西接祝圣桥。中元洞山门是两块巨石斜靠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紫阳书院

【儒】:即紫阳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其位于万寿宫东侧石崖上,北通中元禅院,南接青龙洞,下至万寿宫,具体由圣人殿、老君殿、考祠、三角亭等建筑组成,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地势险要、环境幽深、建筑比较紧凑的一组。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青龙洞

【道】:即青龙洞,由正门、正乙宫、吕祖殿、药王殿、观音殿、玉皇阁、望江楼等建筑组成。其位于青龙洞的制高点的玉皇阁,相传为道教传奇人物张三丰修行的地方,可俯瞰整个府卫两城,玉皇阁建筑洞连楼、楼连洞,从而形成“楼中有洞、洞中有楼”的奇异景象。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万寿宫,即江西会馆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万寿宫

【馆】:即万寿宫,又称之为江西会馆,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筑在濒临舞阳河东侧长45米的石基坎上。由山门枋、戏楼、厢楼、杨泗殿(供祀杨泗将军)、客堂、许真君殿与文公祠等单体组成。北连中元洞,南通青龙洞,上居紫阳洞,是一组从北往南延伸的高风火墙四合院。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祝圣桥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祝圣桥多角度一览

【桥】:即祝圣桥,西连府城,东接中河山北段中元洞,为一座横跨舞水的大型石桥。大方青石筑砌,全长135米,宽80.15米,高17米,共有7个孔。桥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桥身建成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5年)至今保存完好;至于桥面上的三重檐八角攒尖顶式“魁星阁”,则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

21湖南茶亭镇惜字塔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一塔头顶参天大树,蔚为奇观

所谓惜字塔,又称敬字塔、字库塔、焚字塔等,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用以体现“敬惜字纸”的理念。但此处无关建筑,唯惊叹于塔树共生的壮丽景观,宁静、和谐而又奇异。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茶亭惜字塔,塔树和谐共生

塔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角五级,通体石构,通高12米。清道光二十六年(1900年)塔顶被雷击毁,尔后长出一株朴树,经年岁月,树根经塔缝不断向下,已经扎至塔底土壤深处,如今小树终变成大树,现树高约7米,胸径0.8米,枝繁叶茂,成就为奇特的塔树共生稀有景观。

奇异古建筑之旅(三)

茶亭惜字塔,左为修复前,右为修复后,对比一目了然

然而维护这一瑰丽景象并不容易,随着塔顶古树的不断成长,原树根已将塔身的花岗石胀得四处开裂、分崩离析,加之塔身表面风化严重,已接近危塔的状态。但现今塔身石块严丝合缝,结构完好如常,源自于2008年修复后的结果。茶亭惜字塔给人的启迪也许在于,通过人与自然的互相渗透,相互包容,相互提携,方能构建或维系一幅和谐绝妙的神奇自然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