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A娃——允许一切发生,坦然面对

 ADHD互助联盟 2023-07-20 发布于重庆


在我的记忆里,儿子从小就是高需求宝宝。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精力旺盛,婴幼儿时期哄睡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不容易入睡,好不容易花两个小时哄睡着了,可能睡半个小时就醒了,时常把大人折腾的筋疲力尽。

幼儿园小班的时候不肯睡午觉,因为不想给老师添太多麻烦,只上半天中午就接回家。中班大班虽然上全天了但是中午睡觉的时候也屈指可数。

老师似乎含蓄的表达过,他与别的孩子略有些不同,但是因为他没有上课乱跑,也不会跟同学发生冲突我们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想来,那时他的A娃症状已经初见端倪。

小学阶段是问题显现的时候。我们就读于一所优秀的小学,班级里的同学家长的素质都很高,孩子也都比较听话乖巧。

于是儿子的上课接话茬,影响同学,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就变得非常显眼和别的孩子显得格格不入。

班主任经常联系,言语间也是给到很多压力,认为我们过于宠爱,家教不严,再后来,后来委婉的建议我们去医院看一下。

于是,就这样在二升三的暑假,我九岁的儿子确诊了ADHD。

诊断书出来之后,看着量表上的数据显示孩子是典型的混合冲动型ADHD,我陷入了深深的错愕之中。

然而记忆闸门开启,我开始反思我的前30几年的人生,类似的从小注意力不能集中,畏难,不求甚解,喜欢的课很认真,不喜欢的课一点也听不进去,脾气也不太好,很情绪化,虽然是女生,但也没少惹麻烦。

幸运的是父母没有给到我很大的压力,也在自己混混沌沌的努力下最后算是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儿子应该是妥妥遗传到我了。

但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学习环境相对宽松,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老师和家长都相对放松,我的成长环境相对还算舒适不那么恶劣,但我的儿子就没这么幸运了,一方面男生可能症状上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化模式过于强调遵循规则,让“天生反骨”的A娃们备受责难。

孩子确诊那一年,考虑到年龄还小及药物的副作用,我没有给他吃药。

孩子的症状表现基本就是上课插话,扰乱课堂纪律,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考试也一直倒数。

因为孩子父亲从小优秀,他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也不相信有注意力缺陷这种病,只是指责我教育上的失职,小时候过于溺爱,对孩子也非常失望。

孩子这边呢,因为在学校一直被批评,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了自信,变得低自尊和习得性无助。

基于各方压力和孩子的状况,我反复斟酌,在三升四的暑假末期开始给孩子服用择思达,当时的想法就是,择思达至少不是精神管控类药品,心理上相对能接受一点。

由于家人一直反对给孩子吃药,这个事情推进的很艰难。孩子也总说择思达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吞咽的时候想吐,就这样吃了半年。

就这样,我们停药了。因为择思达对我们并没有什么显著效果,因此停药之后也没有不适反应。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度过了小学生涯。

新开学,我们升入了预初,在这个过程中,我陆陆续续关注过一些与ADHD有关的公众号,涛哥就是其中之一,通过不断地学习前沿理论和自我总结,我了解到了ADHD不是可以通过单一手段干预就可以缓解的疾病,涉及到药物,微量元素,益生菌,理疗,正念练习等等。

甚至有时候要几种干预方法同时推进。

下定决定吃专注达是因为我希望孩子在初中能有一个新的形象,我是从距离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用药的,方便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药效。

至此,药物,益生菌,补剂,除了正念,基本上有理论支持的方法我都用上了。

而正念,虽然有所听闻,但从没有认真研究过。

可能是天意,在我们服药后不久,涛哥的公众号上一则正念练习开班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把公众号上的帖子翻了一个遍,了解了一方面涛哥本身就是ADHDer,他描述的儿时的遭遇,让我产生了共情,确信他的确是成人A,有什么能比一个成人A通过自我疗愈自我救赎改善疾病症状更有说服力的呢?

与此同时,我也询问过医生,医生也对正念训练给予了肯定。


于是我几番思量之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孩子报了名。

所以我们是从服药半个月之后开始参加9月初的第二期的正念训练营,差不多两者同时进行。

话先说回到孩子服药之后的表现,他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也没有像有的孩子变化那么大。

但是情绪的确比以前有时候容易激动,而专注达副作用里其中有一条就是易激惹,因此情绪问题又成为了目前比较担心的问题。

而正念练习,据我了解是可以锻炼前额叶的灰质层的厚度,改变大脑结构,锻炼人的底层行为控制力,执行力,情绪能力等等。

于是我非常庆幸这在开始服药的同时可以参加正念训练。

9月初第一次大课,相对于那些我已经非常熟悉的医学角度的理论,我更注重的是涛哥自身作为一个ADHDer本身的经历和遭遇以及他本身通过正念练习对自己带来的提升和改善。

同时也因为同是大A,类似的经历和遭遇,让我可以感受到并且非常认可涛哥的真诚和努力。

正念练习对我儿子来说很新鲜,老师温柔得法,循循善诱以及每节课还设有邀请表达的提问环节,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表达欲,渐渐的,正念练习成为了每天的习惯,可能有时候他不一定配合的那么认真,但是他都会听老师在讲什么,也不排斥。

我们几乎有空就都会参加,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正念真正有了信心。

由于学校连续考试,数学是他喜欢的科目,一次考试因为重感冒状态不好没及格,满心期待下一次考试好好准备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证明自己,但是因为考前过于紧张,又没有考好。

回来后他很失落。我心里也很着急,怕他从此习得性紧张,我想起了正念呼吸法,我建议他在考试前认真的做几次腹式呼吸,调节一下状态。

第三次考试回来,我问他有没有在考前做正念练习,他说做了并且回答真的不那么紧张了,可以相对平和的把注意力放在考卷内容本身。

所幸,那次考试真的还不错,他也克服了越在乎越紧张越考不好的恶性循环。

我也趁机鼓励他要继续坚持正念练习。

在这之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他在学校被老师当众批评,觉得没面子,情绪崩溃,回家之后我给他进行心理疏导,建议他下次做一下腹式呼吸看看是否有帮助。

没多久,他因为想和同学一起打球,不被接受不开心了,另一个同学和那几个同学动手起了冲突,而他只是不开心的表达了一句就走开了。

回来之后他跟我说他在那一刻心里想到了正念,所以控制住了自己。

我也不去深究到底当时他是不是真的运用了正念,就顺着他的话鼓励他做的好,并且再次强调正念练习的帮助。

直到几天后,我们乘电梯下楼,有个小小朋友拿着手电筒在电梯里乱晃,强光晃到他两次,其实我有点紧张的,我怕他发脾气,但是他只是把头别开,没有说话,也没有做出会让人尴尬的厌恶的表情。

而是出了电梯之后,跟我悄悄表达了不满。

我也是抓住机会拼命表扬他做的好,并且问他是不是觉得正念练习之后增加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我想法就是,通过即时表扬固化他做的好的地方,逐渐培养习惯,并且增加他对正念练习是有作用的暗示,建立正向循环。

在这里我想说,无论什么方法,既然尝试,就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要轻易放弃,有些东西是需要量变达到质变的。

就这样三个月过得飞快,他也习惯了正念练习,于是当我问他还要不要继续报名正念练习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要。

我也希望利用正念练习,从底层或者说核心的层面改善他的执行力和自控力,以及对于情绪的控制,怀揣着相当于用正念抵消掉吃药所带来的副作用的美好愿望。哈哈。

碎碎念了这么多,只是因为每个养育A娃的家庭都被迫开启了HARD模式,大部分A娃的家庭都有一本血泪史。

沿用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需要在玻璃渣里找糖吃。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尽量找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不要执着于某个阶段,人生的路是很长的,成功的定义也不能也太狭隘。

最后我想说的是,非常赞同涛哥的观点:

孩子的成长是成螺旋式发展的,不要因为一点点进步而过于开心,也不要因为偶尔的倒退而失去希望。

要允许一切发生,坦然面对,调节心态,积极解决。



注:图源网络,侵删。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