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囊湿疹中医内服外浴,告别难言之隐。

 钱首相小泉 2023-07-20 发布于江苏

郭某某,男,34岁,2023年4月1日初诊。阴囊红斑肿胀、肥厚脱屑,瘙痒3 月余。3个月前腹股沟处红斑,痒,后阴囊亦出现红斑肿胀,剧痒,曾用激素软膏皮肤皮损消退,但阴囊仍皮肤肿胀,增厚脱屑。舌稍红,苔薄黄腻,脉稍弱。

诊断:阴囊湿疹。

证属:肝经湿热下注。

治则:清利肝经湿热。

处方:土茯苓20g ,黄柏10g ,生苡仁30g ,陈皮9g,柴胡9g 白芍18g ,通草9g ,防风12g,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7剂,水煎服。

黄柏30g ,马齿苋60g ,雷公藤40g ,生苡仁30g。7剂,水煎坐浴,日2次。

一周复诊:阴囊肿胀、增厚脱屑大部消退,皮损已变软薄,左大腿根部红斑、痒,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中药原方加党参20g,7剂,水煎服。

4月16日三诊:皮损基本消退,舌淡红,苔薄白,脉左弱。中药初诊方加太子参10g,14剂,水煎服。药后病愈,停药。

体会:阴囊湿疹属中医”肾囊风、绣球风 、阴囊风、胞漏疮”等范畴。以阴囊部皮肤痰痒,起丘疤疹,搔破滋水淋漓,糜烂脱皮为主症。中医有“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及“囊为肾之外廓”之说,故该病病机为肝肾湿热下注,湿热相搏,滞留肾囊肌肤所致。本案是典型的肝经湿热下注,治以清利肝经湿热,阴囊皮损基本消退后,适时加用太子参、党参等补气之品,强化中焦,使肝经湿热清除而中州不损,远期疗效当可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