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本出于颜,不衫不履,遂自成家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纸本墨迹,高约29厘米,宽度不详,书于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行书,计八行77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是杨凝式代表作之一,是为唐卢鸿草堂十志图所题的一段跋,此帖用笔沉着松涩,线条浑厚,不露圭角,巧妙夸大大小、疏密关系,学颜又不完全是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清人刘熙载《书概》所云:“景度书机括本出于颜,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

一、卢鸿其人及《草堂十志图》的主要内容

卢鸿,又名卢鸿一,字浩然(或颢然),唐开元初著名的隐士,因唐玄宗数次征召而不就,隐居嵩山,玄宗备礼召至东都,拜为谏议大夫,固辞还山。赐隐士服,为营建草堂居住。聚徒至500人,所居室号“宁极”。

据新、旧《唐书》及《宣和书谱》等史籍记载,卢鸿博学工书、画,颇善籀、篆、隶、楷。他以自己在嵩山的隐居之所为根据,创作出《草堂图》(亦称《草堂十志图》、《嵩山草堂图》、《嵩山十景图》)。此十景包括草堂、倒景台、樾馆、云锦淙、期仙磴、涤烦矶、洞玄室、金壁潭等,每一图还有一段描绘景物的文字,因此又称《草堂十志图》。

《说文》释:“堂,殿也”。孟子说:“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玉台新咏・木兰辞》中即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之句。相对于代表天子的朝堂、庙堂、殿堂,出现了代表平民的“草堂”,即“草民”之堂。

唐代文人隐逸之风的盛行,使“草堂”成为唐代建筑中极为普及的一种样式。“诗圣"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建有“杜甫草堂”;白居易在庐山时,建有“庐山草堂”;卢鸿在嵩山建有“嵩山草堂”;“诗佛"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诸如此类,同属“草堂” 的范畴。

据明代文人傅梅所撰《嵩书》记载:“卢岩寺。在县东北十五里,太室之左麓也。遮岭渡润,五六转,始望见寺门。峰峦环绕,寺后有瀑布泉,茂树清遄,足称幽胜。相传是卢鸿故居,因名卢岩。”

卢鸿因玄宗数次征召“固辞不就”,在唐代及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真隐者”。张三丰就曾作诗称赞八位隐者,其中就有《卢灏然鸿》:“超超卢鸿,蒿山之巅。逍遥居士,快活神仙。赐官不受,赐服不穿。草堂何处?白云满天。”

台北故宫藏《卢鸿草堂十志图》,传为宋代李公麟临作

卢鸿《草堂十志图》,因此也备受历人文士喜爱,竞相临摹。宋代画家李公麟、清代画家王原祁等都有临作传世。现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阪市立美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绘卷三种。卢鸿为草堂十景所作的十志,也成为书画家创作的来源,如文徵明就有著名的小楷作品《草堂十志》传世,并成为其小楷代表作之一。

二、杨凝式及其《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的书法艺术特色

杨凝式(837—954,一说957),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弘农人等,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昭宗时进士,任秘书郎。唐亡后,先后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任礼部员外郎、左仆射、少傅、少保、太保等官职。因曾在后汉任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因其为避祸而“佯狂”之故,世人也称其为“杨风子”“杨疯子”。

苏轼所称:“自颜柳氏后,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绪。”黄庭坚有诗赞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米元章说:“唐末书画甚卑。惟杨景度行书与颜鲁公壁坼屋漏同意。”在书法史上也被认为是自唐向宋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杨凝式怀有维护正统的政治理想,却又“变节”分仕五朝,面对无力改变的时局又无法摆脱。或许其存世书简一帖一面,几乎不像一家所为,正是其人生际遇之矛盾在书作上的反映。

如《韭花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则变化多端,点化狼藉,线条扭曲不安,一股对时局不平的郁悒之气跃然纸上。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则深得颜真卿《祭侄稿》的的神髓,错落有致,气势开张,其厚重古朴茂雄浑之气扑面而来。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方圆并重,结字欹侧并用,字体大小变化错落,墨色浓淡枯润相间,风格朴素茂密,在颜真卿行书的基础上,加入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此图跋时,杨凝式已七十四岁,堪称晚年力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