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时光里的书院文化

 wxsjbcf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济南,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崇师尚学的风气源远流长。据《济南通史·明清卷》记载,明清之际,在山东创办的书院有133所,济南地区的书院多达30余处。长清以愿学书院和五峰书院为代表,呈现出一派朗润和畅的治学氛围,琅琅书声回荡于山水间。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书院制度滥觞于唐,成型于宋,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古代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片

济南各书院大体采用自学辅导、集体讲解和问难辩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问难辩论,或师生之间提问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问答。教学内容不拘泥于“四书”、“五经”,还鼓励学生阅读《左传》《国语》《战国策》二十一史等书籍,以广博其学识。

据清《长清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长清地区有五大书院分别是:丽泽书院(在射圃西)、愿学书院(在五峰王遇岭东)、福山书院(福山旧称奎山,明李沧溟读书处)、见泰书院(在五峰王遇岭西)、五峰书院(旧在张夏后移入县城)。

百年来,这些书院继往圣、开来学,保护传承长清文脉,培养造就卓越人才,书院文化至今仍彰显着强大的影响力。

愿学书院,自愿而学

明隆庆年间,茌平教谕张后觉、恩县举人王牧相约卜居于五峰,默居究学。山东提学副使邹善在王遇岭东(今五峰山街道讲书院村)建“愿学书院”。愿学书院的创立人张后觉,是阳明心学第四代弟子,也是北方王门的代表人物,因此,愿学书院继承了王阳明办学的主体模式。

张后觉钻研理学,创建了“以良知为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知”的“良学”体系。他在“愿学书院”收徒授课,极大地促进了阳明心学在济南的传播。这一时期许多远近闻名的学者和慕名而来的学子齐聚于此,一时书声琅琅,学风鼎盛,愿学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书院的成就与端正的学风有着密切联系,“愿学书院”意为天下之人皆有愿,积财者愿在富,思崇者愿在贵,此皆外愿;而心存孔孟,自愿而学,非为富贵名利所阻,是自愿。自愿而学,学而在我,故提倡“自有而愿,愿在我也;自愿而学,学在我也”的优秀学风,这一学风也激励着代代学子。

四百年后,一座代表长清本地元素的建筑于济南国际园博园拔地而起,追根溯源,这座建筑的原型就是“愿学书院”,也是展示长清学风的重要文化景观。

图片

石麟书院的前世今生

嘉庆二十年,时任长清县知县的李应会,见书院荒废,在张夏镇青云庄(今张夏街道莲台山下丁庄)建立“五峰书院”,捐俸七百缉以益膏火。不久又移书院于城内。据民国版《长清县志》载:“五峰书院移此,因旧名石虎不雅,更名石麟书院。”石麟书院受业者众多,士人振兴,连年乡会多捷中者。道光年间长清知县张元鼎,闲暇之时与士子讲学于石麟书院。

图片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谕:“即将各省府、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至于学校等级,自应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郡城之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石麟书院改为小学堂,即现在石麟小学的前身。今天的石麟小学承“书院文化”,启“石麟精神”,实现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学校的传承与创新。

图片

续写长清“书院”新篇章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文化的高地,精神的家园,是梦想开始的地方。随着济南长清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大学与长清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原本散落于城市中心的大学纷纷迁往长清,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学城”。

在长清,大学与城市血脉相连、共生共荣。这里有厚重的人文底蕴,有前沿的学术研究,更有大学生独有的青春与活力。这里的山水、文脉、人才无不彰显着长清独特的品味与气质,大学城的建设或现代或传统,但以人为本、兼容并包、传道济民、与时偕行的理念仍赓续传承。

图片

当今,在大学城提升上,长清正全力打造一站式科创链条。发挥大学城科创优势和平台资源,加快打造集成果研发、中试孵化、成果落地于一体的科创链条,“科教新高地、生态智慧城”正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千年文脉绵延,缕缕“书香”不断。在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老树正开出“新花”。(长清区委宣传部)
编审:刘哲 李冉 杨甜梦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