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00后大学生返校,化肥袋子装行李惹争议,老师:结实耐用,不丢人!

 新用户6212tyBe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最近,节庆日后开学,00后大学生陆续返校,校门口的学生们拎着各色行李箱进校是非常常见的画面。

但是,河南某高校门口返校学生的身影中,几位同学身后拖着的袋子,有点与众不同,仔细一看,不是普通的塑料袋也不是编织袋,而是城市中很少用到的“化肥袋”。

化肥袋子装行李,说真的,在我小时候都挺少见的,很多家长会买编织袋或者直接用床单包行李。

所以,这件事发生在00后身上,还是略微有点神奇的。

毕竟现在物质生活都比较好了,00后们不说含着金汤匙,至少也是含着木汤匙出生的,都是家里的大宝贝。就算家境很一般,也不缺那个箱子的钱。


所以,用“化肥袋子”装行李这件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儿,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一些网友有点担心,因为现在的孩子“攀比心”挺重的,表面上不说,心里面也会有标准。这样做,可能会让别人“另眼相待”,不利于孩子融入校园生活。

另一些网友就说了,这有啥的,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谁也不比谁高贵。


老师则说了,这不丢人,化肥袋子很结实耐用,看到这些袋子,想到了我们小时候。

说到底,这件事儿讨论的还是俩字——“面子”以及它背后的“攀比心”。

话说到这,我想起了我儿子班里的一件趣事儿,那是他们二年级时候的事儿。


冬至的时候,老师邀请部分家长和全部学生去班里包饺子“联欢”,我也去了。那自然是不能空手去的,锅碗瓢勺,零食饮品,面油馅料等等,总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他们班,有一个胖小伙,长得特像东北大哥。

当时,我们都开始包饺子了,小伙的妈妈领着他,拎着几箱高端有机纯牛奶,风风火火地进来了。

他妈妈应该是忙,放下东西就走了。小伙子很热情,穿着一身黑,像大哥一样开始招呼同学分牛奶。


分完了本班的,还拎着一箱去外班分,被班主任揪回来了:你咋这么大方呢,我们班还没分完呢,你妈妈让你给别的班也分了啊。

我们都乐了,有个家长刚好站在他身边,摸着他的外套问他:你这身上穿的什么啊?

小伙儿用带着点东北口音的语气,扬着下巴回答:

我这是貂~!儿童貂~!

(调调你们自行脑补,特别搞笑)

我们听完,更乐了!这小家伙还知道“貂”呢~

你说,现在的小孩对物质真的没有概念吗?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他虽然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的行动和语言表达,已经开始享受物质给自己带来的一种“虚荣心”了。


很多人应该看过前几年的一个幼儿园“毛毛虫鞋”事件,没看过的,我简单描述一下。

就是有一对父母,省吃俭用把自己孩子送进一家私立幼儿园,结果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原因是,他没有穿跟他们一样的某品牌的“毛毛虫鞋”。

孩子妈妈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几个穿“毛毛虫鞋”的小朋友出幼儿园后,伸出脚围成一个圈,互相说了再见,但没有一个小朋友来给自己儿子打招呼......


那一双“毛毛虫”鞋,多少钱呢?当时是刚出的新品,大概四五百一双。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家长,你会怎么做?

这可是幼儿园啊!这些小娃娃可能并不知道这双鞋多少钱,但他们是从另一个层面“攀比”的,就是——“我有,你没有。”

幼儿园、小学生的攀比,跟钱多钱少的关联度可能还没那么强,相对于这件东西花了多少钱,比得更多的还是——“我有,你没有”。

但,中学生比得可就是父母的“真金白银”了。


为了遏制攀比之风,各学校基本都统一了校服,平时也要求学生穿校服。

不过,攀比这件事儿,只要你想“攀”,就有“缝”可钻。

“新型攀比”风气悄然兴起,衣服攀不成,我们还能攀鞋子、书包、手表、手机、游戏、甚至生日会的规模......

尤其是鞋子,最方便最明显,特别是男孩,对品牌限量鞋有着极大的热情。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读私立中学,还是一个重点中学。她跟我说,那边的孩子特别爱比鞋。


因为学校要求穿校服,在衣服上比不出什么来,所以很多孩子就开始比鞋。

这些孩子特别推崇一个品牌的鞋,限量版的要几千甚至上万,他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回家跟他父母要钱,为了抢限量版的鞋,父母没同意,孩子就使劲闹,没办法,父母求助老师。为这,班主任还专门开班会,问问大家的鞋子都多少钱的。这一问不打紧,问出来好多一两千的。

我在网上也看过类似的访问,有一个同学就很稀松平常地回答,自己的鞋是1300买的,没打折之前要1800多。


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了。

前段时间,河北衡水某中学,为了遏制学生的攀比之风,一位八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到一招,为全班学生购置了一样的运动鞋,每双鞋子200元,由家长承担。

这看起来,应当是一件好事,不过,我是为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的。


为啥?就因为我隔段时间就要填写的关于学校的调查表中,总有一项:学校是否统一购买过教辅资料或其他用品。

一本教辅资料都不能统一购买,这位老师居然敢统一代购鞋子。

我去评论区一看,果然“歪了”,叫好的声音自然是有的,但质疑的声音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
“200元也不便宜啊,不想买也不好说。”
“找个理由又赚了一笔。”


看着这些评论,真的有一种“两眼一抹黑”的感觉。

所以说,遏制攀比之风,只靠统一校服,统一鞋子,或者把其他什么的都统一了,就管用吗?

难!啊!

“攀比之心”在于“心”,如果一个人内心对于物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你采取再多的外在措施,也是无法阻挡的。

在物质上有攀比之心的人,通常在“精神”上比较匮乏。他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其他可以展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所以才依赖于外在的“包装”,来实现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富足,就能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

不过,能做到颜回那种境界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人存于社会,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物质心”,如何能不被“物质”绑架呢,这也是之前有点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我在听哲学老师王德峰的课时,得到了一个观念,当时,我就有种被“点醒”的感觉,突然就释然了。

这个观念是:于相离相。


怎么讲?

简单来说,你穿了一个限量版的鞋子,我穿了一双30元的布鞋,他们有差别吗? 有!

你的贵,我的便宜,这叫“于相”,表示承认有区别,承认有相。

但是,你的鞋子再贵,我的鞋子再便宜,也改变不了它们都是鞋子这一属性,想清楚这一点,就做到了“无相”,也就是“离相”。

我们之所以容易陷于物质的攀比,而无法自拔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相中不能离”。

“他有,我没有,我也想有”,于是,攀比来了,烦恼来了,心被绑架了。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自己就要离相,无论是家境好还是不好,买的物品贵还是便宜,都应该把孩子的目光从对物质的关注,提升到对人生的关注上来,给孩子灌输更高的人生价值观,让孩子更乐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因为穿着用品被人嘲笑,该怎么办呢?

这个小孩的回答非常棒,我们就用这段回答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感谢阅读—

关注 点赞 转发

我是素人远兮,

分享教育那些事儿,

有观点,有态度!

个人账号,良心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