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拉图系列07】小孩穷养还是富养,柏拉图告诉你更好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小播读书 2023-07-20 发布于广东
小孩子应该穷养还是富养?

东西方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这种教育理念都是不对的,今天我们看看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柏拉图的经典代表作《理想国》,上一期我们分享了苏格拉底和克劳格展开了一个漫长的思想实验,他们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城邦模型,以此来寻找正义的城邦是如何产生的。

上一期我们沿着苏格拉底的思路,明确了城邦中至少有两种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劳动者和护卫者。

这个时候其实《理想国》的三种角色已经出现了两个,柏拉图把城邦中的人分为三个等级或者三种角色:统治者、军人或者护卫者、以及劳动者。

劳动者就是一开始健康城邦提供基本生存资源的人,而护卫者就是在城邦不断扩大过程中,保护城邦安全和稳定的人。

苏格拉底继续说,军人打仗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需要长期训练的,也需要更多的知识,所以,需要尽量挑选那些具备护卫者禀赋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

那护卫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禀赋和品质是什么?苏格拉底说:应该是对自己人温和,对敌人凶狠。

否则,用不着敌人来消灭,他们自己就先消灭了自己。

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护卫者对自己人温和和敌人凶狠是两项不可或缺的品质,一个人能不能持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禀赋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之前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辩论中,玻勒马霍斯就提出了“正义就是以善报友,以恶报敌”,之前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事物不可能同时具有两种相反的禀赋,现在看来好像是可以的,苏格拉底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狗就是这样,对主人温和,对陌生人凶狠。

所以,一个事物持有两种相反的禀赋是可能的,并不违背自己的天性。

当然,护卫者因为需要辨别自己人和敌人,所以他的认知能力或者说智慧要更高一些,否则就无法区分敌友。

那他的这种认知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然要通过教育和学习,因此,苏格拉底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护卫者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还是回到护卫者的目标:对自己人温和,对敌人凶狠。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苏格拉底继续思考,他觉得对护卫者应该用体操来训练他们的身体,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制服敌人,然后还要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心灵,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人温和。

于是,苏格拉底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针对护卫者教育的两个方面:体育和音乐。

体育能培养人面对敌人勇敢的品质,而音乐可以培养人面对朋友温和有礼的品质。

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之后,苏格拉底继续思考,应该先教音乐还是体育呢?

当然是音乐,苏格拉底说,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就把故事融入音乐之中。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故事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应该给儿童什么样的内容呢?

一句话就是“善的理念”,一定要在儿童心中从小种下善的种子,美的种子,这是至关重要的,苏格拉底把它称之为“好的原型”或者说“好的理念”。

苏格拉底认为,绝对不能让儿童从小看到邪恶的、不正义或者不好的东西。

比如不能让儿童看到成年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各种痛苦,因而儿童的心灵还不具备辨别善恶好坏的能力,必须要灌输美好的东西给他们,以免误导和毒化儿童的心灵,所以要对儿童的教材严格的审查,苏格拉底尤其强调,最荒唐的莫过于把最伟大的神描写得丑陋不堪。

关于小孩的抚养方式,有的专家说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抚养;有的专家说,不管是男孩女孩都应该富养,最近还听到一位教育博主说,一个人都没有去看过世界,怎么能有好的世界观?但这些观念都是有问题的。

要富养小孩这种思维方式背后,很多父母是希望小孩从小见多识广,见识多了,尤其是女孩子就不会轻易受到诱惑,被人骗。

但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以大人的视角来对待小孩,因为只有大人才能分辨善恶好坏,小孩子并没有这样的辨别和理解能力,他们只会模仿。

很多家长为了让小孩能见多识广,甚至带小孩去酒吧,饭局等成年人的场所,以为这样可以扩大小孩子的见识。

他们以为小孩子可以通过观察,然后反思,但他们忘记了,小孩子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模仿。

他们并不能理解抽烟喝酒对健康有害,因为小孩子对健康这个抽象的概念并没有认知,但他们很擅长模仿。

而且穷养和富有这种观念其实本身就是带有价值取向,因为它区分了贫穷和富有在道德和价值上的高低。

所以,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并不是好的教育理念,而更好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

在古代先贤柏拉图和孔子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那就是,要让儿童和小孩尽早接触,尽可能多的美好的事物,尽早在儿童心灵中种下“美的种子”和“善的种子”,这才是良好的教育理念。

不要试图挑战小孩的心智,强迫他们从小区分善恶美丑,这样很容易让邪恶的价值观占据了他们的心智。

见多识广可以让人精明,但不一定能让人向善;只有见识到的美好的事物足够多,才足以让他们拥有美好的心灵

正如柏拉图说,正义的人能区分正义和不正义,而不正义的人,会认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正义。

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博雅教育的重要内容,非常经典, “思无邪”就是让人心灵没有邪念,保持善念。

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黄省问王阳明,为什么“思无邪”就能概况《诗经》的三百篇呢?

王阳明说,何止是《诗经》,包括《六经》和古代圣贤的话,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也就是:“思无邪”。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秉持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占据了他的心灵,他的心灵就拥有了“善的原型“,那么当他遇到邪恶的时候,他就可以通过对比,来识别出邪恶和不正义的事物。

而相反,那些心灵拥有“坏的原型”的人,因为他们心灵中没有“好的原型”,所以,他们无法识别出美好的事物。

柏拉图说,如果让假的、恶的东西先入为主,儿童接受的见解就会根深蒂固,而不容易改变。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最高尚的故事,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跟贫穷和富有无关,跟见识多少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好了,今天我们介绍了柏拉图的教育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从小培养儿童“善的理念”,这种善既是美,也是好,也是正义。

正如有句话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小播哲学·认知进化营

新栏目已开启,欢迎你加入

🔼🔼🔼

点击上方名片扫描进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