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纪事:图以翼志,览图知意,《江南旧志图选》读后(下)

 吴越尽说 2023-07-21 发布于浙江

图以翼志

览图知意

——《江南旧志图选》读后


境域图与沧海桑田

       古往今来,地理情况变化很大。《[光绪]江阴县志》卷首《凡例》云:“图为考镜之助。”意思是说利用舆图可以考查地理情况的变化。芙蓉湖的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芙蓉湖在武进县东、无锡县西北、江阴县西南,也称为“无锡湖”“三山湖”等。唐李绅曾有诗写过这个湖:“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这本是一个碧波万顷、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大湖。自明代开始围湖造田,导致水域面积大减,直到后来逐渐消失。



       这一情形,在舆图中都有确切反映。如弘治《江阴县志》卷十四《离合图谱》列“宋志全境图”中,西南角秦望山、焦山山麓,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很大的湖泊,名为“三山湖”。然而在反映修志年代县域面貌的“今志全境图”中,这个湖泊已经完全消失。县志记道:“今皆壅涨为圩田矣。”证实了芙蓉湖消失这个事实。在《图选·境域》各图中,均已不能看到这个湖的踪影。到光绪年间刻《营建舆地全图》,虽列有“芙蓉湖图”,但图中均为圩田,与“湖”已完全没有了关系。



       古代有个成语叫“沧海桑田”,也叫“沧桑巨变”,意思是说大海变成了桑田、农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这种巨大的变迁,在舆图上反映尤为直观。


城池图与社会管理


       志书各图对城池图非常重视,各类重要地点会有明确标注。例如清代苏州府城,官署林立,有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还有各类专属机构及驻军机构,《图选·城池》所选“苏城全图”(第128页),用插页的方式完整地展示了苏州城内各类官署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在东北角图中,有粮道、北织局等,西北角图中,可见西大营、宝苏局、守备、吴县等,东南角图中,可见长洲县、元和县、织造(织造衙门)、织局(织造局)等,西南角图中可见巡抚、布政司、按察司、司狱司、苏州府等。这类地图通过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给读者形成一个构成整体分布状况的概念。通常认为苏州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城市,而“苏城全图”还显示出苏州城市也是一个行政中心。它不仅管理着苏州府,还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着江苏省,在政治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八景图、名胜图

与乡情书写

       八景,本指八个胜景,后来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地方风物景观。地方志中的八景图,即是对地方著名风景的图绘。根据各地的风景特点,也有作十景图,甚至更多的。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八景和名胜是相关联的。八景是名胜中更具典型性的一部分古迹或风景,名胜也可以说是扩大化了的八景。

       地方志中的八景图(有些还配有相应的八景诗或图说),或浩淼崒嵂,或淡远迷离,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相处。《[光绪]周庄镇志》卷首《凡例》称所绘《贞丰八景》“近水遥山,平林修竹,春秋佳日,雅足流连”。自然景致不是孤立在外,而是存在于人的欣赏、感悟之中。



       八景命名多用四字,如梅岭春深、具区云涛、蓉城晓烟等,虚实相间。实辞显示景点定位,以唤起桑梓记忆。虚辞或气势磅礴,或秀美安逸,蕴涵着深远意境,是画家对乡情的体悟,也是乡情的书写。



       就地方志来说,前人对八景图等则多有贬抑。例如《[乾隆]高淳县志》卷首《图记》就说:“前志所图八景或十景,徒涉夸张,无裨政教。”《[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首《舆图序》甚至说:“邑志之图,率皆点缀景物,吾容向无此陋。”这种说法带有偏见。《江南旧志图选》将八景、名胜分别出版成册,可使我们尽情欣赏桑梓美景,感受地域文化内涵。

       前几天,在苏州唐寅故居文化区举办了“志说江南·江南旧志舆图展”。《江南旧志图选》的出版和“舆图展”的举办,一定会使人们对地方志中的舆图有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使用舆图,赏读舆图。


拟稿:江庆柏

来源:《方志苏州》公众号

2023-07-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