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息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7-21 发布于山东

息县之名源于古代息国。

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 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西晋建立后,新息县为汝南国治。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均以此地为汝南郡治。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王朝,仍为汝南郡治。北魏又增置东豫州。南朝萧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后又改称淮州。东魏时复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时改置息州,均为州郡治所在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三年(607)废息州为汝南郡。新息县属之。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县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以后属蔡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据有。北宋建立后,新息县属蔡州。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以新息县为州治所在地。并移今县城。元朝(蒙古国)元中统三年(1262)省,四年(1263)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将新息县省入息州。至元三十年(1293)属汝宁府。明洪武四年(1371)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七年,属汝宁府光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息县属之。

民国元年(1912)直属河南省。三年属豫南道。1917年,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1921年,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属潢川专区,1952年10月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至今未变。

息县境内有息国故城遗址、秦楼遗址、赖国故城遗址、五七干校遗址等数十处省、地、县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淮河及其支流孕育的的河流生态带,有苏轼笔下的“东南第一峰”濮公山,更兼有丰富的农牧渔产品、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主要景点有息州森林公园、濮公山矿山公园、淮河国家湿地公园、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赖氏文化园、月儿湾休闲生态观光园、传统古村落庞湾、息国风情园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