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涛的回家之路

 lm70cc 2023-07-21 发布于重庆

当我看到石涛的这一套册页时先是被其中一页里的人物所吸引,继而不可收拾。原来小小的这一套册页里面的内容这么多。

图片

和八大山人一样,石涛也是明代皇族后裔,在政权更迭的时候他只有2岁,被叔叔庇护。他们为了躲避灾祸而出家,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自学了书画。他的作品大多是诗书画集和的精品。

图片

这一套册页一共是十二张画,每一幅画又配了一页诗,所以总共二十四页。难得的是,每首诗的书法字体都有所不同,充分展示了石涛的书法功底。神奇之处是这本册页是在日本的收藏家手中兜兜转转最后来到了大都会。所以册页最外层是一个精致的日式木盒,里层还有日本藏家装裱的丝质封套,收藏家手书了标题然后才是原始的册页。

图片

这十二幅画其实是石涛带着我们一起踏上了回家之路。因为在此之前,他大约四十岁了,前往北京追逐功名,想成为文人画家,可是无人赏识,经历了痛苦的二年后他决定回家以卖画为生。所以这本册页是一个中年男人在痛苦的职业生涯转折时期的作品。

图片

“落叶随风下,残烟荡水归,小亭依碧涧,寒衬白云肥”。这是踏上回家之路的第一幅,一人一舟慢慢飘荡。从配诗来看,相当萧瑟的秋日。诗作的字体来源于汉代书法家钟繇。

图片

第二页却是完全换了一个风景。放大的画面中展现了梅花和竹子,季节也是来到了冬末。配诗的字体也像是为了和竹子的笔触合拍,采用了尖细的线条,和第一幅仿古的字体截然不同。“初试一朵两朵,渐看十田五田,落日霞明远映,与余笔墨争先。

图片

接着又回到了山水画,却和第一幅细致温柔的风格完全不同。粗粝的山峰配了粗犷的字体。“山高秀色寒,白云飞不白”,孤独寒冷的感觉又来了。

图片

第四页是兰花和荆棘。“同心之言,其臭(嗅)如兰,如兰之意,其合永欢,子宜佩之,保护春寒,春风寒兮,谁谓乎安”。不知道是不是兰花和荆棘代表了自己和敌人。

图片

最有趣的一页就是第五幅,“潦倒清湘客,因寻故旧过,买山无力住,就枕宿拳宁,放眼江天外,赊心寸草亭,扁舟偕子顾,而且不箪丁”。通过诗句明显写了清湘客,指的是石涛本人。所以这幅画面描写的是他本人从北京“逃走”的情形,想访友却无处停泊,佝偻着身体为保暖。第一次在面部上了一点色彩。从这个画面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物理上,心境上的迷失。

图片

“花叶田田水满沟,香风时系采莲舟,一声歌韵一声槳,惊起白云几片浮”。非常简洁的荷花图,书法据说是仿了倪瓒。

图片

“荒亭岑寂荒山重,老树无花傍水矶,饭后寻幽偶到此,十分寒苦惨斜晖”。水边傍晚的萧瑟场景,让人觉得特别孤寂。书法是仿黄庭坚的字体。

图片

这一幅画了陶渊明最爱的菊花。菊花代表隐士。“九月寒香露太真,东篱晚节可为怜,从来天地无私运,梅菊同开一样香”。现在临近冬天了,还会不会有第二个春天?

图片

“新长龙丝过屋檐,晓云深处露峰尖,山中四月如十月,衣帽凭栏冷翠霑”。孤身一人在山中,望着准备发芽的老树枝,是何心境。

图片

“此帧拟李营丘而有别意,美人素质澹妆,流丽漫而效颦,不免气缩。”其中李营丘指的是宋朝的李成,这里石涛的意思是仿李成画作。

图片

这是唯一一幅上色的风景画,虽然尺寸不大,但是用笔老道,气势磅礴。山色苍上树色秋,黄雾欲碎背谿流,苦瓜客笔,画灋应愧老贯休”。

图片

”君与梅花同赏,岁寒时许争夸,暖日晴牎拈笔,几回清思无涯“。最后一幅最轻松,倚在窗边欣赏一枝水仙花,让自己的思绪乱飞。淡淡的墨色在轮廓线附近晕染,让花朵从背景中立体了起来。尽管石涛的一生伴随着孤独愤慨不尽如意,但到了五十几岁后,也是渐渐得平和。

图片

图片

最后是日本收藏家Tomioka Tessai写的跋,一并贴上。小小册页道尽了石涛的经历、心境,看得让人唏嘘。诗句中有大量繁体字,所以肯定会有差错,也欢迎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