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团舞夕阳

 微信用户6k16y8 2023-07-21 发布于山东

组团舞夕阳
——东营市体育舞蹈休闲广场艺术团玩出花样晚年生活
文/刘培华
大秧歌、锣鼓队、新疆舞、交谊舞……每天清晨,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清风湖畔,一支欢快而又灵动的老年队伍在群众的围绕下翩翩起舞,一支支欢快律动的舞蹈、一首首深情高昂的歌曲、一个个欢乐有趣的游戏,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给清新的城市早晨,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演出的是东营市体育舞蹈休闲广场艺术团,参演人员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
今年76岁的孟昭铭是艺术团成员之一,也是团长,人称“头”。孟昭铭,东营市第一届舞蹈协会主席,退休老干部。退休不退志,与老伴孙惠君夫妇俩,16年如一日,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义务培训民族舞蹈,宣传推广群众业务文化。是我市民间群众业务文化推广第一人!
“退休以后,我觉得不能老宅在家里,我跟我老伴一商量,不仅要走出家门玩,还要玩出新花样,人老但是心不能老。于是我们就自发购买音响,脚踏三轮,来到清风湖广场,刚开始人不多,我们就自己跳。我们在这边跳就有不少市民在旁边跟着学,跳着跳着,在一边看的也学会了,慢慢地来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孟昭铭说。后来社区就发现了他们,在社区的指导下,这样一个小团体就成立了

了,他们叫艺术团,孟昭铭自任团长,期初,给艺术团名字取名为“清风湖艺术团”。后来定名为“东营市体育舞蹈休闲广场艺术团”。艺术团成立之后,人员越来越多,刚开始是自发的,来这里跳舞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社区的退了休的居民,每次主要以大秧歌、交谊舞、新疆舞为主,整个氛围很欢快。大家都纷纷发挥自己的所长,有教大家扭秧歌的,有教大家打腰鼓的,而艺术团有个特色就是新疆舞。“新疆舞优雅欢快、便捷易学,大家学得快也爱跳。艺术团的人也都越来越有才,唱歌的、跳舞的”。孟昭铭说。“在传统文化这一块,我们虽然没有专业的精通,但是我们把所知道的,学到的教给我们身边的伙伴,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扬”。
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观众变团员,从原来的俩人,已发展成交谊舞新疆舞秧歌舞近200人的大型艺术团,现有秧歌舞、交谊舞、新疆舞三个团长,孟昭铭负责音响,老伴负责摄像。市里有重大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企事业单位有活动聘请,他们都是义务演出,从不收费。不管什么时候需要排节目,团员们都是自告奋勇地上台。孟昭铭夫妇和艺术团多次受到《东营日报》、大众网采访,受到社会赞誉。
跟了孟昭铭学习五年舞蹈的舞友隋志善说,很佩服两位老人,风雨无阻,

16年如一日,发挥余热,无私奉献,脚踏三轮,自配音响,义务培训民族舞蹈,宣传推广群众业务文化。他们做到了许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也感染了许许多多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帮助他们走出落差感,找回失去的自信。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将他们对老年人固有的形象打破,从而转变对老人的态度以及正确面对青春逝去的思想。 
孟昭明夫妇都是东营退休市民,人老心不老,多年组织老年人休闲娱乐,活跃广场文化,推广群众文化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展才华。两位老人表示,只要活一天就会坚持一天。朝阳明媚,记者看到了坚持的光芒在老人相伴而行的背影里熠熠生辉。

乡隐居士
癸卯春于清风湖公园

作者简介:刘培华,1957年生,利津人;字,成之;号,三寿;笔名:乡隐居士;书斋:成之文苑,亦署:鸣丁书屋。中国煤矿作协、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东营市作协会员。《东营日报》特约记者,《中国乡村》编辑,《东营文学》《利津商业史话》《百科拾珠》丛书编委。《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原创达人;中国作家联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