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堂吉诃德》与音乐相遇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7-21 发布于北京

《堂吉诃德》(Don Quixote)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该小说于1605年首次出版,后来在1615年进行了修订和扩展。

《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是阿方索·康斯坦萨(Alonso Quixano),一个陷入疯狂幻想的贵族,他自命为堂吉诃德骑士,决定离开家乡去追求冒险并行善事。他选择了一个乏味的农民作为自己的武器师,将一匹瘦马改名为羊皮马,然后出发寻找巨人和美丽的公主。然而,他的冒险旅程充满了荒诞和幻觉,他经历了一系列滑稽的事件和误会。

《堂吉诃德》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探讨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对立,以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冲突。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对骑士道精神的嘲讽,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的幻想与疯狂的本质。

《堂吉诃德》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智慧。它对西班牙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翻译和阅读。

那么,当《堂吉诃德》与音乐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开放40年学术文萃》(共4卷6册)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时出版的一套文集,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这40年来各位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仅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文献,而且其中体现出的各个学科丰富的内容、鲜明的学术观点、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一些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方法,对年轻一代的学子在今后的治学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音乐学卷(下册)》中收录的《五线谱上的堂吉诃德》一文的节选,文章作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王雪教授。

图片

微店购书二维码

这位行为异常、看似“疯癫”,却又能道出惊人至理名言的堂吉诃德,被许多作曲家青睐,17世纪末便陆续出现了《堂吉诃德》的音乐作品。

18世纪,在欧洲音乐界,正是严肃的正歌剧盛极而衰,意大利“趣歌剧”(Opera buffa)和法国“喜歌剧”(Opera comique)逐渐兴起的时候。因此,生动刻画了一位悲喜剧人物形象的《堂吉诃德》,便恰逢其会地成了一些作曲家取材的理想佳作。

图片

就笔者看到的资料,1690年德国作曲家福特斯(J.P.Fortsch,1652—1732)创作的歌剧《拉曼却奇思异想的堂吉诃德》,乃是第1部以这部巨作为脚本的音乐作品。

1719年,意大利的作曲家孔第(F.B.Conti,1681—1732),以第1部的第23至27章中被堂吉诃德认为是“探险猎奇好去处”的“黑山”为背景,描写这位游侠骑士为落魄绅士等人排忧解难的事件,写下了歌剧《堂吉诃德黑山奇遇》。

1743年,法国作曲家布依莫蒂(J.B. Boismortier,1689—1755)的芭蕾喜剧《堂吉诃德在公爵夫人家》取材于第2部第30章的《堂吉诃德路遇美貌女猎手》。

1769年,歌剧《拉曼却的堂吉诃德》出自意大利作曲家帕依谢洛(G.Paisiello,1740—1816)之手。

意大利的萨列里(A.Salieri,1750—1825)以第2部分第20—22章《财东卡马却的婚礼和穷人巴西里奥的遭遇》为内容,于1780年创作了趣歌剧《堂吉诃德在卡马却的婚礼上》。

作为一部趣歌剧的脚本,第20—22章确是上等佳作。在此,塞万提斯详细地描述了既有佳肴美食,又有欢乐歌舞、热闹的婚礼场面,以及堂吉诃德“扛枪骑马、高举盾牌”帮助一对穷苦恋人终成眷属的趣事。

1829年,另一位意大利作曲家麦卡丹德(S.Mercadante,1795—1870)笔下的同名趣歌剧,也摘取了这段巴西里奥与心上人劫后重逢的悲喜情节。

1840年,英国音乐家麦克法兰(G.Macfarren,1813—1887)作有歌剧《堂吉诃德的冒险行径》。

1869年亮相的芭蕾舞剧《堂吉诃德》,乃是法国舞剧编导名家珀蒂帕(M.Petipa,1819—1910)的佳作。其中的“双人舞”最为著名,至今仍是不少国际知名芭蕾舞团的保留节目。

1897年,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以后期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技法及丰富的配器,完成了《幻想变奏曲——堂吉诃德》,简称《堂吉诃德》,作品第35号(Don Qujote,Op.35)。

施特劳斯的这部作品,全曲共有13段,即序奏、主题、10段变奏曲和尾声。和以音乐及语言共同表述剧情的歌剧不同,这部变奏曲是一部完全以音符构筑的、纯器乐作品。在内容上,又比较完整地描写了堂吉诃德糊涂与清醒兼备的一生中那些重要的人生经历。

100多年以来,早期取材《堂吉诃德》的歌剧作品,在舞台上基本销声匿迹了,而这部《幻想变奏曲》却一直流行不衰。柏林爱乐乐团冯·卡拉扬指挥的版本,至今畅销。

1904年5幕歌剧《堂吉诃德》亮相。其作者法国作曲家马斯内(J.Massenet,1842—1912)素以善于描写多愁善感人物而闻名。

1923年,西班牙音乐泰斗德·法雅(Manuel de Falla,1876—1946)取材《堂吉诃德》而创作的《彼德罗师傅的木偶剧》(EI Retablo de Maese Pedro)影响深远。

《木偶剧》整部作品简洁朴实、自然流畅,并且充满了浓浓的西班牙民族音乐风格。作为西班牙音乐史上一部典范的音乐作品,其至深至远的影响绵延至今。

20世纪30年代后,取材《堂吉诃德》的音乐作品不多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