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职大学生:读了19年书,到头来像菜市场没人要的烂菜叶,网友:没人要,很正常!

 就是这理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刚毕业时,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曾在2个月内,跑了广东省内的9个城市,单深圳就去了3次。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我一大早从中山出发,下午到了深圳应聘的公司,前台小妹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她说:“经理今天刚好出差了,你先回去,回来后我再通知你。”

这一段经历刻骨铭心。

今天看到一则关于求职大学生的报道,我感同身受。

报道说的是即将毕业的李鑫,还没能与任何一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而他的实习单位也不能给他一个转正留用的保证。

回想起自己半年多的求职时光,李鑫用一句:”读了19年书,到头来像菜市场没人要的坏菜叶!“的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01

李鑫只是万千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那整体形式到底如何呢?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今年真是一个字“难”!

两年前,我部门要招个设计师,一天收到的简历都只有寥寥几个。

现在只要挂出招聘信息,一天能收到几十份。关键这几十份的简历中,一大半都是与本职位要求不是很相符,还有一些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一约一个准。

听人事那边讲,今年招人薪资降低了五分之一,但是招进来的人员的质量,却比以往要高很多。

我一朋友他们公司的做法更耐人寻味,去年他们招人,进入面试环节的比例高达25比1。今年年初大会已开完,他们老板明确表示:“今年不招人了,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要招人,那么就要尽量避开应届生……”

这老板的意思是,上了三年网课的学生,要在各行各业上岗实习了,能力上不太让人放心……

02

整体形势是很难,但并不是说找份工作真像登天那么难。

读完了书,读好了书,并不是说就步入了事业成功的道路。求职和就业是所有年轻人进入社会的一道门槛。

只不过有的人有能力、有资源可以轻松跨过去;有的人自知能力不够,资源太少,也会放下面子选择钻过去;就怕有的人心气太高,能力不足,跨不过去又不愿放下身段钻进去。

我当年为了找份合适的工作,曾在2个月内,跑了广东省内的中山、江门、番禺、珠海、广州、鹤山、佛山、顺德、深圳9个城市,没应聘上有这些公司的原因,比如前面说的深圳那家公司,过去后才告之我他们经理不在,下次再来。

但我痛定思痛后,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期望值下降一下,要求降低一点,最后是在深圳找了一家工资4000的公司上班了。

工资4000在深圳根本存不什么钱,房租1200,吃喝用什么的差不多两千,那一年春节我都没回家过年,因为真的是没钱。

不过当时的那种忍辱负重为的是攒经验,这个策略还是奏效的。在那公司拼命工作一年,把公司来务流程都熟悉了,再把一些技巧方法整会后,我就跳槽了。

后面的几次找工作都是这样降低期望,顺利切入进去,然后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大概是毕业五年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自己找过工作了,要么是同行之间的相互介绍工作,要么是猎头来联系我。

所以从我的经验来讲,并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难。一个成年人拿个四五千块的工资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想着拿高工资买房结婚生子,那就没办法了。

03

在关于李鑫求职找工作的这个报道中,有网友评论说:“读了19年书,还看不清市场规律,没人要很正常!”

我倒是觉得,像“读了19年书,到头来像菜市场没人要的坏菜叶!”这样的比喻是有些怨天尤人。

如果一个读了19年书的大学生真的没啥用处,如果读书真的无用,那高学历的人才更没有可比性了,所以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找工作和职业发展这个事。

都知道宇宙的尽头内是体制,你如果有机会有资源能进则进,进不了也没有必要怨天怨地的。

如果拿不到自己满意的薪酬,进不了大公司,那就降低期望,先沉淀自己,多掌握一些技能。现在一边干着本职工作,一边兼职做短视频的人不也大有人在吗,活得也不也很潇洒吗。

最后,社会在变,有些观念也要变。

以前,我们都是大学毕业后,才开始竞争工作机会,才开始锻炼挣钱能力。现在,我觉得有必要在进入大学后就要开始提前研究。

而且,成才的方式也有很多,不一定非要盯着本行业的工作,如果有自己的爱好领域,也可以及早深耕,这些都是工作方向的新选择。

那么,各位朋友,你身边的应届生都找到工作了吗?你怎么看现在的市场形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