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级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7-21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哈尔滨市级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 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
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顺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 ②柏拉图与学生讨论 ③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④翻车应
用于生产A. ①②③④B. ②④③①C. ③①④②D. ④③①②2. 有学者认为:相较古希腊艺术与西亚艺术,前者“只能是一个小弟
弟而已”,“西亚文化对于爱琴海地区诸文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下列选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
上最早的史诗B. 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首创“历史”一词C. 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D.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
很多方面都来源于西亚3. 阿拉伯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第七代哈里发马蒙时代(813~833在位),在智慧宫中设置了
翻译局,统一组织翻译和学术研究活动。马蒙派人把大量希腊古籍译为阿拉伯语和叙利亚语,亚里士多德的几十部著作,几乎都是他一手翻译为阿拉
伯文的。上述举措(  )A. 开创了多种宗教并行的局面B. 促进了阿拉伯文明的崛起C. 改变了帝国对外扩张的方式D. 推动了东西方
文化的融合4. 古代雅典城邦婴儿出生后,7岁前在家里受教育,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用。7岁后,男孩开始接受学校教育,7-12岁,
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8岁接受军事训练。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成为身心既美且善,和谐发展的人。20岁通过一定仪式成为
公民。该教育理念(  )A. 维护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 反映了民主政治很注重公民素养C. 抑制了公民个人自由意识D. 提高了雅典
所有民众的文化素养5.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
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马克思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
义的发展B. 开启了亚欧交往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加速了物种交流6.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
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
?路德的翻译活动(  )A. 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C. 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D. 维护了民
众宗教信仰的自由7.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废除了自1643年开始实施的《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873年
,日本政府又颁布《地租改正条例》,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以货币形式缴纳。这些措施
的出台(  )A.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B. 意在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问题C. 反映出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D. 加速了日本社会
的近代化转型8. 16世纪英国领主圈地的通常方式是契约圈地、法庭圈地以及协议圈地,以合法圈地为主。领主非法暴力圈地确实存在,不过
“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A. 地权变革适应经济发展B. 资本原始积累以和平手段为主C. 前工业化时代的示
范性D.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民主化进程9. 巴黎公社在政权体制上取消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与此同时
,公社成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这表明巴黎公社(  )A. 完成了解放无产阶级的任务B. 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C. 是无
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 给予资本主义制度毁灭性打击10. 苏联解体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主张充分利用美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抓
住时间”,用有明确目的的经济援助、自由贸易,以及美国“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的传播,来拓展发展中世界这一“自由最后的边疆”,实现美
国“自由在全世界的胜利”的战略目标。据此可知,尼克松(  )A. 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 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
间要共处与合作C. 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方面渗透D. 积极维护国际社会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局面11. 面对拉美解放后的糟糕局
面,玻利瓦尔曾悲叹道:“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
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拉美这一局面的出现(  )A. 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薄弱B. 反映了拉美新兴国家间矛盾的尖锐C. 折
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D. 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奔赴欧洲,其中有超8万人来
自山东,他们挖战壕,修公路,甚至去前线流血拼杀,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  )A. 表明中国已经加入协约国集团B.
体现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精神C. 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D. 增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13. 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不合
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这表明巴黎公社(  )A. 呈现出人民掌权的趋势B. 对旧势力作出巨大让步C. 以实现普选为主要目标D. 勾勒出理想社会的
蓝图14. 学习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要紧扣“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等重要内容。其中,第二次世
界大战对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有(  ) ①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自由、民主与独立思想在亚非拉更广泛传播 ③
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被反法西斯联盟确认 ④新兴民族国家融合了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
5. 1965年,苏联开始在工业方面大力推行联合公司模式,通过联合公司集中发展生产,制订有科学根据的生产计划,了解社会需求,并减
少部门管理体制的管理层次。到1981年底,苏联已组建了4144个联合公司,人数占工业总人数的50.3%。这一模式(  )A. 推动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B. 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C. 限制了国营企业的活力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16. 据统计,2018年世界500强
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0万亿美元,总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88万亿美元,这些利润的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的公司。这表明(  )A. 经济全
球化成为历史潮流B.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C.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全球化D. 经济全球化已经遭到各国的抵制第II卷(非选
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留下的文明火种——
城市——在战乱中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除去与拜占庭有贸易往来的少数城市外,多数城市随着帝国的垮台而消失。总体来看,中世
纪初期的欧洲城市萧条,规模萎缩,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是到了10世纪,城市才又缓慢地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大城市,但城市主要还是孤立
存在的,在教堂和修道院周围兴起的市场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起点。 ——摘编自李少杰《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材料二:中世纪欧
洲手工业的发展改进了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特别是纺织业可以不必固定在某一地,而向交通便利的地点转移,这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9世纪
之前,西欧处于长期战乱之中,许多罗马时期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被改造成堡垒。对于那些生活在乡野之中,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普通农民来说,唯
一能选择的就是尽量靠近这些堡垒居住,一旦战争来临,他们就可以躲进去,在和平时期城堡内外的居住者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通常
紧靠着城墙外居住的是一些手工业者,他们为城内的居住者提供服务,并以此获得生活来源。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那些位于重要商路上的城堡就成
了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城市。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具有凝聚力的防卫中心,为后来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一种物质形态上的准备。 ——摘编自徐芳
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初期欧洲城市发展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世纪之后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因素以及影响。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
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到了明朝后期,一些思想家又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
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
取得了巨大进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
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
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
科书?历史必修③》(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北宋掀起“儒学复兴”和明朝“提倡个性自由”的代表人物。(2) 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在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
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
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
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
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
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这些在较大程
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
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述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带
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这促进了整个世界
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生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效率。另一方面,世界发展不平衡,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基础有着明显差异,导致经济全
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矛盾。 ——摘编自张芷寻《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视角的经济全球化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经济全球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1908年美国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柏拉图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翻车最早出现在东汉,1世纪到3世纪,
由此可知,材料中的时间顺序应为②④③①,B正确。 故选:B。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本题侧重于考查工
业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答案】C【解析】据材料“相较古希腊艺术与西亚艺术,前者‘只能是一个小弟弟
而已’,“西亚文化对于爱琴海地区诸文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知西亚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西亚文明对古希腊
文明的影响,而《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首创“历史”一词,分别是西亚和古希腊各自的文明成就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而不是来源于西亚,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
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
【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设立翻译局,将大量希腊古籍译为阿拉伯语和叙利亚语,这有利于希腊文明在阿拉伯乃至世界的传播,推
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D正确; 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排除A; B错在“崛起”,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方式,排除C
。 故选:D。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答案】B【解析】古代雅典城邦的教育理念强调强调儿童在体、美、德、智方面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为城邦培养合
格的参政公民,故B项正确; 题干中的“儿童”不仅仅局限于贵族子弟,A项错误; “个人自由”与城邦教育不冲突,也没有抑制公民的个人自
由意识,C项错误; 受教育权是城邦公民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而不是所有人,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城邦,需要学生阅读史
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城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据材料“美洲的
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给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 亚欧交往之前就已存在,排除B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
C项; 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并不是在强调物种交流,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学
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C【解析】
A.材料未涉及宗教的世俗化改革,故A项错误; B.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但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 C.根据材
料“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
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可知,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形成,这有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德意志
民族国家的形成,故C项正确; D.宗教改革并非强调民众对宗教信仰的自由,而是强调对上帝和圣经的信仰,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
查了宗教改革,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宗教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
;土地以货币形式纳税有利于估进农产品的商品化。由此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日本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故D项
正确; 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集约化发展,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政府的财政情况,故B项错误; 材料内容与民生问题无关,故C项
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
内容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6世纪英国领主圈地的通常方式是契
约圈地、法......不过‘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进步,城市
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可见地权变革适应经济发展,A项正确; 资
本原始积累以暴力手段为主,排除B项; 材料主旨与前工业化时代的示范性无关,排除C项; 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之间的关系,
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圈地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圈地运动的特征来分析。本题考查圈地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可知,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未完成解放的任务,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
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并未给资本主义制度带来毁灭性打击,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在民
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主张美国用有明确目的的经济援助、自由贸易,以及美国“自由、
民主”的价值观念等作为手段,对发展中国进行渗透控制,以维护美国的霸权,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
不合理,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体现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要共处与合作,而是强调美国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方面
渗透,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输出,引起世界的动荡不安,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
,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答案】A【解析
】依据材料“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
两个死于谋杀”可知,反映的是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薄弱,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体现出拉美新兴国家间矛盾的尖锐,故B项错误; 材料中这一局面出现主要是拉
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当时拉美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
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结合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及其原因分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
动的失败及其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
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大量劳工赴欧,其中一半以上是山东人,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C项正确; 中国只是
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并未加入,排除A项; 中国人民确实非常吃苦耐劳,但材料设问强调华工赴欧“以工代兵”的“意图”即“目的”,排除B
项; 材料时间是一战,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
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巴黎公社成立后,规定全体劳动群众甚至包括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
限制,体现了巴黎公社人民掌权的性质,A正确; 材料并非强调对旧势力让步,排除B; 实现普选并非巴黎公社的目标,排除C; 材料只是强
调劳动群众有选举权,并未勾勒理想社会的蓝图,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
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美国就确立了权力制衡原则,并非是二战后,排除①;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大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
,自由、民主与独立思想在亚非拉更广泛传播,②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
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③正确; 结合所
学可知,新兴民族国家坚持本民族文化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文化,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选:D。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1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时间是1965年
和1981年,当时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题干表明苏联通过勃列日涅夫改革,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改进工业管理
体制,推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使苏联成为了在军事上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故A正确。B.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
,与题干中的勃列日涅夫改革不符合,故B错误。C.题干中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发国营企业的活力,故C错误。D.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计划
经济体制,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故选A。?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利用其优势,在经济全
球化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B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成为历史
潮流”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科技进步”问题,排除C项;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各国是否进行了抵制全球化的活动,排除D项。
故选:B。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答案】【小题1】特点:城市数量较少;城市规模小;城市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孤立发展;城市发展以宗教建筑为
核心展开。【小题2】因素: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堡垒的修建。影响: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欧洲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有利于
市民阶层的产生;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第(1)问,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2)问,
结合所学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因素及影响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18.【答案】【小题1】程颢、程颐兄弟、朱熹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小题2】文艺
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冲破了教会的束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启蒙思想的追求等。【小题3】
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启
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第一问要结合宋明理学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解答。本题考
查宋明理学、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答案】【小题1】积极影响:推动了英国战
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缓和英国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小题
2】社会背景:凯恩斯主义失灵,社会经济陷入“滞胀”新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主要内容:推动社会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减少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
预;调整国家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财政支持。【小题3】认识:经济政策要结合国情,积极调整;合理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经济政策调整应坚持以人为本。【解析】本题考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问结合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
影响分析;第二问结合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分析;第三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围绕主
题“经济全球化”,依据材料“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同
时还带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不利因素”可知,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论题是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并存。然后
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积极方面如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世界各个地区的生产要素在更广泛的范围流动并不断优化,从而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
展和全球资本的流动,有力地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完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来实现经
济的繁荣。消极方面,如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从而获取了大部分利益,加剧了世界经济格局的不平等,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此外,经济全球化给社会环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关于文化同质化问题,威胁着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结论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并将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论题: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阐述: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世界各个地区的生产要素在更广泛的范围流动并不断优化,从而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资本的流动,有力地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完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来实现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从而获取了大部分利益,加剧了世界经济格局的不平等,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此外,经济全球化给社会环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关于文化同质化问题,威胁着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并将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主题,依据材料信息,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