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宅门原著:为白萌堂站岗托着白景琦摘匾,胡子头叔叔不是秉宽叔

 云卷云舒说文史 2023-07-21 发布于吉林

京城大宅门白家老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一个走街串巷摇铃的郎中起家,在京城牢牢扎下了根。

如果不是詹王府大格格和表弟贵武私通怀孕,白家二爷白颖轩赶上倒霉,卷了进来。白家这艘大船,会在老爷子白萌堂的指挥下平稳向前。

一个好汉三个帮,大户人家要兴旺,当家人的眼界格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后方的稳固。

小家小户讲究男人是耙子,女人是筐;男人挣钱女人装。

男人挣不来钱,女人的筐里自然筐中羞涩;但若是女人的筐编得不严实,甚至是漏的,男人挣得再多也存不下。

大户人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分工更细。像白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除了结交达官贵人,宫里宫外地应酬;家中的安全也尤为重要。

白景琦盖了新宅后,就把大舅哥黄立留在了家中,名义上是门房,但其实身兼保镖和看家护院的重任。

白家老宅也有这么一号人物——胡子头。在郭宝昌所著的长篇小说《大宅门》的前半部分,胡子头的出场次数相当高。

但到了大宅门的后半部分,胡子头突然就销声匿迹了。有读者认为,新宅的门房秉宽叔就是胡子头;还有人认为,新宅的小胡总管是胡子头的儿子。

对这种猜测,笔者认为是读者朋友太喜欢胡子头这个人物了,所以才会做此揣测。

胡子头的最后结局,在大宅门这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交代。这在郭宝昌的写作手法中,是很罕见的。

作为自传体小说,郭宝昌对大宅门中的各色人物,绝大部分都是有来有去,前尘往事交代得清楚。

为什么独独对胡子头,却让他成了切切实实的迷呢?笔者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在胡子头身上,折射着白家大宅门的命运。

大宅门开篇,就是一出大戏:二房长子出生,不哭反笑,而且越打越笑;白家二爷白颖轩到詹王府出诊,先喜后悲,被詹王府杀了马,砸了车。

白家天翻地覆的一天,出场的都是重量级人物。而胡子头作为一个外人,不仅出了场,而且在两个大场面都占有一席之地。

这两个大场面,充分把胡子头在白家的地位、职位和他的忠诚、高情商,描写得入木三分。

胡子头第一次出场是白景琦出生后,白雅萍到后院给父亲白萌堂报喜。胡子头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白老爷子的书房外挡驾。

从胡子头和白雅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白萌堂作画时,需要绝对的安静,不许任何人打扰。

替老爷子挡驾,这份工作可不简单。能做这份工作的,首先肯定是老爷特别信任的心腹;

其次,还要有能力,有威信。白老爷子是一家之主,一天大事小情多如牛毛,不说日理万机,也是难得浮生半日闲。

为白萌堂站岗放哨,让老爷子清净半日的胡子头,除了信任和尽责,还必须有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处理紧急事物的能力。

一旦有人来找白萌堂,什么人必须拦住,什么事必须放行,这都需要胡子头自己判断。

白景琦出生,白雅萍去给父亲报喜,被胡子头拦下。但胡子头对白雅萍的阻拦,并不认真,只是做做样子。

因为胡子头知道,在白家,这位姑奶奶地位不一般。白雅萍虽然出嫁了,但是在白家,依然是千娇百宠的姑奶奶。

别人闯书房,白萌堂会雷霆大怒,但对这位掌上明珠,白萌堂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胡子头说自己要是放白雅萍进书房,自己会挨板子。白雅萍根本不为所动,甩下一句“替你”,就闯进了书房。

白萌堂看到白雅萍,虽然扔了毛笔,但那份明里生气,暗里宠溺的装腔作势,大约也只能糊弄糊弄自己。

胡子头假意拦阻白雅萍之举,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自己的高情商;继而,胡子头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自己职业素养。

白萌堂听说二儿媳生了个不会哭的孩子,问大爷白颖园在哪?胡子头立刻告诉老爷子:大爷进宫了。

接着胡子头又告诉老爷子,二爷白颖轩在柜上支应着呢;三爷去安国办药,随行的喜子已经回来报信了,三爷今天一准回来。

白家所有人的动向,胡子头全都了如指掌,对答如流。这样的员工,想不得到重用都难。

但也因此,不能不让读者在心里画个问号,这位胡子头,在白家究竟是什么地位、职位呢?

从胡子头的首秀,我们能够得出以下信息:胡子头在白家,首先是老爷子白萌堂的私人保镖。

这个私人保镖,不仅深得老爷子信任,而且情商极高。老爷子安排的工作,能做到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这个私人保镖不仅立足于本职工作,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兼做了老爷子的私人秘书,办公室主任。

二爷白颖轩天黑还没回来,老爷子白萌堂有些担心,让胡管家派人去看看。这个重任又被派给了胡子头。

胡子头到了詹王府,看到白颖轩的马车被砸,马被杀,马夫也被打得躲在石柱子后面不敢出来。

面对惨烈的形势,和詹王府门前一堆如狼似虎、虎视眈眈的家丁,胡子头毫不惊慌,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去,把白颖轩拉回了家。

第二次出场,胡子头展示了自己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好汉不吃眼前亏,无疑是最明智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这句话在胡子头身上完全无效。老爷子白萌堂临终,把白家交给了二儿媳白文氏,白家进入了二奶奶时代。

在二奶奶时代,胡子头出场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每次白家遇到惊涛骇浪,都有胡子头的影子。

二奶奶要去白家老号摘匾,是胡子头带领着白家伙计,紧紧跟在二奶奶身边,给二奶奶壮胆,做二奶奶的保镖。

摘匾时,也是胡子头扛着白景琦,把老匾摘下来的。有胡子头在场压阵,二奶奶的底气,无形中提高了不少。

虽然大宅门原著中没有特别说明,胡子头是否是个练家子。但见微识著。笔者认为胡子头一定是有武艺傍身的,而且功夫不低。

如果胡子头仅仅只是情商高,那么就算白萌堂用着舒心,能让他当贴身跟随,却不会让他去接白颖轩。

二爷白颖轩没有按时回家,经验丰富的白萌堂已经意识到有事情发生,所以有些凝重地吩咐管家派人去接一下。

突发事件,情况复杂,肯定不能派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深知老爷心意的胡总管,派去接白颖轩的就是胡子头。这些都说明胡子头不仅办事妥当,而且是有真功夫在身的。

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胡子头的不一般。白颖园的案子被人再次告发,白家上下手足无措。

朱顺适时出现,解了白家之困。朱顺临走留下一封书信,一个地址。对这个扑朔迷离的情况,为了谨慎起见,二奶奶让白景琦亲自去处理。

跟白景琦一起去西韩地的,仍然是胡子头。而且是骑马去的。我们知道,白景琦的功夫,得自恩师季宗布的真传,武艺不低。白景琦为人张扬,一般人入不了他的眼。

处理这么重要的事情,白景琦能带着胡子头,说明在他心里,对胡子头不仅有心理上的信任,而且有能力的认可。

胡子头和白景琦一路策马来到西韩地,先进屋观察情况的也是胡子头。要不是艺高人胆大,胡子头不会挑这个大梁。

这也是胡子头最后一次出现在原著中。那么胡子头后来去哪里了呢?笔者认为胡子头的下落就在二奶奶的一句话中。

白景琦和胡子头从西韩地回来后,二老太太一边感慨朱顺的仗义,一边做了一个决定——咱们得好好伺候韩张氏,给她养老送终。

突然消失的胡子头,最可能的,就是被二奶奶派去伺候韩张氏了。因为这个工作,只有胡子头做最合适。

胡子头不仅是白家老人,而且深得白家两代掌门人的信任。他去照顾韩张氏,能做到既保密又稳妥。

在白家,胡子头和白景琦的感情深厚。每遇大事必出手,每临大事有静气的胡子头, 一直以纯爷们的形象出现。只有面对白景琦,胡子头才表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

白景琦被贵武绑走,胡子头无比自责,比二奶奶都着急。白景琦被季宗布送回来,胡子头发现后,眼眶发潮,欣喜若狂。一把抱起白景琦举过头顶,一口一个小兔崽子,你去哪儿了!

白景琦被季宗布责罚,胡子头心疼得不行,化身碎碎念,一个劲地央求二奶奶进行干涉:管孩子不能这么管。

关心爱护,从心里疼爱。胡子头对白景琦,已经不是下人对少爷的感情,而是几近于父子之情了。

看着白景琦长大的胡子头,肯定会竭尽全力帮助白家,帮助白景琦。照顾韩张氏当然是义不容辞。

至于胡子头最后有没有回到白家,笔者认为应该没有回来。否则作者不会不做交代的。胡子头没有再回白家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韩张氏高寿,胡子头一直在照顾她回不来;二是就是韩张氏百年后,胡子头也老了,怕给白家添累赘,所以不愿意回来。而是回到老家颐养天年。

第三个原因,就是胡子头阅历丰富,未卜先知。从白景琦当家后的蛛丝马迹上,看出了白家的衰败之象。

为白家奉献了一生的胡子头,不忍心看着白家一点点走向没落,又无力回天,所以干脆告老还乡,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至于有些读者认为,在白景琦新宅看大门的秉宽叔就是胡子头,笔者不这么认为。

人是会变的,但即便岁月怎么变迁,一个人的秉性脾气是不会大改的。窝窝囊囊,唯唯诺诺,剪个辫子都要哭哭啼啼,跑到二奶奶面前告状的秉宽叔,哪有一点胡子头的意气风发?

再说,白景琦是个很讲孝道的人,胡子头对他是亦父亦友。如果秉宽叔真的是胡子头,他怎么会如此狠心地捉弄秉宽叔?

大宅门原著胡子头去哪了?不仅和白景琦新宅的小胡总管无关,也和老脑筋不会变通的秉宽叔无关。

也许,英雄自古如美女,不许人间见白首这句话,才是大宅门悬案——胡子头去哪儿了的最好注解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