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法找回的爱和深刻的童年阴影,才是杨九红输给香秀的主要原因

 云卷云舒说文史 2023-07-21 发布于吉林

大宅门中的杨九红和李香秀都是白景琦的女人,这样的关系注定两个人是一对天敌。

但实际上杨九红和李香秀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她们的不同之处是导致杨九红和李香秀性格、处事态度、方式方法迥异的原因。也直接导致了她们不同的命运。

杨九红和李香秀出身相似,都是家境贫困的草根,机缘巧合才和白景琦这个富家子弟搭上关系的。

不同之处是杨九红从小父母双亡,李香秀父母双全,并且很得父母宠爱。

和被爱包裹着长大的李香秀不同,杨九红从小就生活在冷漠的环境中。

父母离世后,杨九红的哥哥嫂子不仅没有善待她,履行长兄如父的职责,反而把她卖到了青楼。

这种经历,不仅改变了杨九红的人生轨迹,还直接导致杨九红性格和心理的改变。

在青楼龌龊勾心斗角环境长大的杨九红,性格具有泾渭分明的两面性:

一方面内心敏感卑微,习惯性讨好他人。希望被承认,被看见,极度渴望存在感。

杨九红有脆弱的一面,又有强势的一面:做事偏激,气量狭窄,没有大局观念。

谁对自己好一点,就心怀感激,倾心相待,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报答。

但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回报时,又立刻心怀怨怼,念念不忘,睚眦必报。

杨九红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就是这么的拧巴。因为拧巴,她和白景琦渐行渐远;

因为拧巴,在二老太太去世后,杨九红依然不能认回自己的女儿,而且造成母女终成陌路的终身遗憾。

杨九红嫁给白景琦后,没有像她以为的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而是无论从性格还是境遇,都每况愈下。

缺乏安全感的人大多心思细腻,过早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杨九红也是如此。

在青楼这个大染缸中,杨九红接触了太多人性不堪的一面,这使她的心智比同龄人早熟很多。

杨九红知道,青楼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但以她所处的环境和身份,靠自己是摆脱不了的。

要想脱离苦海只能依靠他人。结识白景琦,尤其是知道白景琦为自己坐牢后,杨九红以为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在没有得到白景琦首肯的情况下,杨九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赎身。

杨九红巧用白景琦的援手,成功离开青楼,成为自由人。

这次成功对杨九红来说,是关键的一步,也是她最为得意的操作。

从良的成功经历奠定了杨九红的思维方式,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那就是对他人精神上的高度依赖。

其实杨九红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很正常。过早失去父母被亲哥哥抛弃的经历,让杨九红严重缺失安全感。

所以很多时候杨九红都像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抓住每一根能够给自己带来希望的稻草。

但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杨九红都是自以为是,自我感动。

杨九红唯一的一次自我感动的同时,也成功地感动了别人,只有白玉芬。

白玉芬不同意杨九红和白景琦的事,杨九红打苦情牌,在白玉芬的府门前坐了三天三夜,感动了白景琦的堂姐玉芬,得到了玉芬的赞成票。

而杨九红以为的终身靠山白景琦,对杨九红并没有她以为的那么真心,不过是有钱有闲公子哥拈花惹草的行为罢了。

这从后来白景琦在二老太太和杨九红之间,香秀和杨九红之间,永远牺牲杨九红就可以得出结论。

虽然白景琦牺牲杨九红,给出的大口号是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年面对黄春的取舍和二老太太的苛责时,白景琦可是毫不犹豫选择了黄春。

白景琦对黄春是真爱,所以宁可违逆母亲,也要负责到底;

对自己找上门来,不过图一时新鲜的杨九红,不过展示公子哥的优越感而已。

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这老话用到杨九红和白景琦之间,最恰当不过。

杨九红如果是个平常的,资质不高的女人,例如像槐花一样认命,那她大抵能够在白家平淡度过一生。

可惜杨九红偏偏是个智商高,能力强的女人。有本事的人,自然需求高,不愿一生平庸,希望自己掌握命运。

而不幸的是,杨九红想自己掌握命运的方法从来没用对。

杨九红的第一个孩子小红被二奶奶强行抱走,自己又再次怀孕时,白家二奶奶对杨九红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各种滋补品流水样的往屋里送。

都说一孕傻三年,但杨九红例外。杨九红看穿了二奶奶突然转向,不是接受她,只是想要她肚子里的孩子的图谋。

为了避免再次骨肉分离,杨九红决定逃离白家。这是杨九红反抗方式最正确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可惜孩子最后没保住。

如果杨九红能自信一点,不那么在精神上依赖白景琦,失去孩子后,就留在青岛,帮白景琦经营阿胶庄;

或者和白景琦要资金,自己开一个的店铺,自食其力。那么杨九红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杨九红很聪明,她不缺乏才能,她缺乏的是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

杨九红输出自己能力的前提,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是依附在白景琦身上。

杨九红在白家东北的进药渠道被RB侵略者阻断后,自告奋勇代替白景琦去东北进药。

杨九红一路女扮男装,披荆斩棘大放异彩,就充分说明了杨九红的个人能力。

可惜缺乏安全感的杨九红,心理上永远脱离不了拐杖。这是杨九红的死穴。

这个无解的死穴,让杨九红做多错多。再加上杨九红在白家上下受尽白眼和蔑视,也让杨九红的心理越发扭曲。

后期的杨九红,因为心里积攒了太多的郁郁之气。因为心怀怨怼,所以做事也越发偏激,甚至有些歹毒。

二老太太去世后,杨九红肤浅地摆出一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丑态。

故意为难槐花,和槐花争风吃醋。这让杨九红不仅跌份丢面,而且还让一直认可自己,对白景琦有影响力的白玉芬有了微词。

在杨九红一系列的骚操作下,杨九红在二老太太死后的家庭地位,不升反降,人心尽失。

反观同样出身低微,但最后却成功咸鱼翻身,一跃成为名正言顺白太太的李香秀,只比杨九红多了一样——幸福的家庭、父母的爱宠。

李香秀家境不是很好,父亲做工,母亲操持家务。虽然是普通人家,但父母关系和睦,从小对李香秀宠爱有加。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言论,说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最奢华,也最经济实惠的拼爹。

作者窃以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爱,确实可以造就孩子优秀的性格。

杨九红论个人能力,论智商都不输李香秀,但李香秀身上扎扎实实的安全感,杨九红没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缺少安全感的杨九红,就是没有李香秀豁得出去。

杨九红和香秀吵架,白景琦不胜其烦,随口说了一句——再吵都给我滚出去。

杨九红听了立刻闭嘴,香秀却一甩辫子,扔下一句哪儿不吃口安生饭?拂袖而去。

李香秀的底气不仅仅来自已经拿下白景琦的恃宠而骄,更多是性格中多年形成的安全感。

这从后来李香秀在家里被母亲埋怨不该自己跑回家时,可见一斑。

李香秀对唠唠叨叨的母亲说:大不了我回乡下种地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

当时的香秀,对于白景琦是不是能够上门接她回去,并没有把握。

但李香秀依然敢于单方面解约,裸辞、炒东家,一番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试问,这样决绝不留后路的果断,杨九红做得出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她不敢。

杨九红在白景琦面前需要压抑自己,需要做贤妻良母,温良恭俭让的人设。

不敢做自己的杨九红,和敢说敢做的李香秀,谁在白景琦的心中更有魅力和吸引力呢?不言而喻。

杨九红对白景琦有不满,不敢明说,只会不疼不痒地抱怨,委婉传达自己的想法;而李香秀则是做自己,敢于直截了当地说不。

而且李香秀有大局观念,能设身处地站在白景琦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小缺少爱的滋养,没有安全感的杨九红,害怕改变;而安全感满满的李香秀,不惧变化,能勇敢做自己。

这些差距,导致杨九红注定斗不过李香秀。只能在在大宅门郁郁一生。

看文至此,点个关注不走失哦。先谢谢了,各位看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