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内瘘皮肤水泡、溃烂的处理讨论汇总

 两针见血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背景案例


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处皮肤老是起水泡、破溃,穿刺到哪一块,哪一块就特别严重。换了胶布、消毒液无效果。患者自己说这么多年一直这样,到处看也看不好。(图片来源于群友)

案例分析


1、患者本身是否有易感染的基础疾病,比如嗜酸性料细胞高不高?血糖高不高?

  2、皮肤敏感?

处理办法


排除和治疗基础疾病。

从物品着手。

换治疗巾,用棉布

不用压脉带

换消毒液,用酒精

换穿刺针,比如不同厂家或者不同消毒方式的穿刺针,或者用套管针

换穿刺点

换胶布,比如纸胶布

换敷贴,比如透明敷贴

换绑带,比如用纱布绷带

换固定方法:

从病人着手


透析前用流动水清洗皮肤,自然待干或纱布擦干。平时也不要用消毒液清洗皮肤。透析中及透析后尽量不要抓挠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保持干净。穿无刺激性的衣服,比如棉的。

在皮肤比较正常的时候,用喜疗妥和红霉素软化血管、预防感染。

从护士着手


改变固定方法:穿刺后针柄处垫纱布,勿使接触皮肤。用纱布覆盖整圈胳膊,再用胶布固定。

专人看守:不用任何固定物品,派专人看守,慢慢再找原因。

必要时另建血管通路,比如插管。


皮肤敏感的病人工作中经常有,比如有的不能用胶布、有的不能用络合碘,经过处理都能解决问题,但像本例如此严重的极少。虽然患者说已经习惯了,但是毕竟是隐患所在,而且给穿刺和护理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知道大家有碰到这样的病人吗,还有什么我们没有想到的原因和办法吗?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