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家:不论什么年纪,想要越来越聪明,就用阅读改造你的大脑

 两针见血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世说新语》记载: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救了曹植的性命,可以说是曹植聪慧过人的铁证。是什么让曹植拥有如此敏捷的思维,从而七步成诗,扭转局面呢?应该说是读书的缘故。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诗词歌赋等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他爹曹操怀疑他是请人写的,于是让曹植和兄弟们即兴作赋。曹植一挥而就,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铜雀台赋》。南朝谢灵运也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不可否认,是阅读,大量的阅读,造就了曹植聪明的大脑。

无独有偶,《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也说:读书可以带我们深入了解自身和世界的发展变化,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读书,更容易使大脑得到锻炼。

读书决定你的高度

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有没有想过这个巨人是谁?这个巨人不就是前人吗?不就是前人的知识吗?不就是积累前人知识的书吗?

如果你身高一米七,想要够到一米九, 你该怎么做?你可以搭个凳子上去,你也可以垫几本书,对吗?这时,你的眼睛是不是看得更多、看得更远?是的,读书就是这样,读过的书会成为你脚下的台阶,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

不过,如果你只是垫一本书的位置,恐怕稍微高一点,就有点危险了。所以,我们要扩大读书的范围。你涉及的领域越多,你的立足之地就越稳固。

比如一个医生,他光知道用什么药治什么病,不是好医生。他可能还需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法学等等。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动物,疾病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生大脑里综合的信息越多,对疾病的认识更透彻,对治疗的把握更精准。

读书决定你走多远

读书改造大脑,是有脑科学研究依据的。大脑有一个地方叫颞叶。通俗来说的话,颞叶在我们耳朵周围这一块。在医学上,大脑是这样分的:额头那儿是额叶,后脑勺是枕叶,上边是顶叶,侧面的是颞叶。

颞叶是大脑中掌管人的记忆、听觉和视觉的地方。这个功能厉害了,因为看和听可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功能。我们正是通过看到的、听到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记忆和经验。所以,颞叶的功能就是存储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要么看、要么读、要么听,所以,通过读书,可以在大脑的颞叶内不断积累信息数据。读书,就等于增加自己的阅历。

比如我们读琼瑶阿姨的《一帘幽梦》,我们会不自觉跟着紫菱和云帆,来到普罗旺斯神秘的古堡,沉醉在遍地的薰衣草里。若非如此,我们可能一生也不知道还有这么美丽而又浪漫的地方。因为读书,我们不再只有一次生命。

读书也可以很快乐

虽然说读书是丰富生命,让大脑更聪明的好办法,但还是有人会说:我的大脑早就锈掉了,我读书就打瞌睡,这还有救吗?《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的作者茂木健一郞是这样回答的:“不论到什么年纪,大脑都可以得到锻炼。”

尽管我们长大了,大脑的成长模式其实还像小孩子一样,就是喜欢快乐。一个小孩子可以把一堆沙子,倒过来倒过去,玩一整天,因为他单纯地觉得好玩,乐此不疲。大脑也是这样贪玩。比如我们唱一首歌,觉得很快乐,就会想再唱一次;和女儿爬了一次山,非常开心,还想再去一次。

如果用脑科学来解释就是,人在高兴时,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叫做“多巴胺”。比如跳舞可以使你释放多巴胺,想要跳舞的这一大脑回路就会被强化,你听到音乐就会条件反射地动起来。

我们知道的兴奋剂依赖性也是这个原理,只是通过何种行为释放多巴胺,强化的是哪一条脑回路,结果当然不同。天天吸毒,与沉迷读书,那能相同吗?

研究表明:在完成自己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或发生了本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的时候,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因为大脑,拥有化辛苦为快乐的机制,拥有吃得苦中苦的经历,才能体会方为人上人的快乐。

如此,想要使大脑聪明,就要运用这一原理。你不妨先从头至尾地读完一本书。相信读完那天,你会感叹:哇,原来我真的可以!你的大脑也会高兴地表扬你:你真的可以!

不过。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作者建议我们:选择对自己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过于难懂的书,就好了。你的大脑很厉害,它就喜欢“跳一跳,能摘到”,而且永远不会厌倦。

大脑既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也需要锻炼和改造,才能越变越强。多读一本书,你就比别人多看一步、多走一步,你的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你的颞叶更发达。想要体会这神奇的变化,想要大脑越来越聪明,开始读书,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