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望在于行动》:成大事者,极度理想,超级现实

 两针见血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大家好,我是两针见血,今天由我来为大家领读斯宾塞·奈尔斯教授等4人的经典力作《希望在于行动:生涯浮流与职业生涯发展》最后两章的内容。

第十三章:求职行动

第十四章:适应当前和未来

我们先看第十三章:求职行动。这一章我说它是本书的高潮应不为过,作者也说:这个环节是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准备的顶峰。

这一章有四个主题:寻找工作机会、建立有效连接、掌握面试流程、实现职业转换。这些都不难理解,我拣两个比较有感触的地方和大家讨论。

第一个是求职目标。明确的求职目标是求职行动的起点。如果你心中有了明确的求职目标,而且这个目标现实、有吸引力且值得去积极追求,那么这个环节会很顺利;但如果你心中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对任何工作都持开放态度,则很难产生具体的求职线索。

作者在书中举了报考大学的例子,我们不妨想想自己的一些经历。比如,填过高考志愿的都知道,如果你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那选择的范围是相当大的,毕竟360行。而一旦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报考的学校,仅个位数而已。

所以,为什么人们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你考得好,对应的学校和专业并不明确,但你报得好,这就是分数、专业、未来的高度契合,怎么会不重要呢?

所以,求职行动也是一样,你的个性特质也好、技能也好,只是代表你的分数,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求职目标,高分也可能会浪费。

那么,如果你的目标还有些模糊,怎么办?请回顾或修改已经完成的自我评估活动,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规划。

在这里,我还想分享一个私人的例子。亲戚有个孩子,读师范,研三了,才突然发现要找工作了,又想考公务员,又想考老师,于是到处投简历,找信息。深入其中才发现,考一个有编的学校有多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为夸张,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往往包括前很多年毕业的学生,这样一届届累积下来。

这还只是其一,他还根本不清楚考试是怎样进行,要考什么内容?可想而知,他的竞争力?后来几乎要放弃了,准备回到小地方来,随便找所学校。幸运的是,恰在此时,省城一所学校提高标准,只招应届研究生,这才有了机会。

更巧的是,其他亲戚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居然有几个孩子“复制”成功!

你看,两相对比,明确的求职目标有多重要。亲戚的孩子,如果早就明确自己的目标:省城、教师、体制内。那么其实,从大一大二就要开始着手了,这可是五六年的时间投入。相反,那些“复制”的孩子,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本身的“分数”,更多成功在于锁定了“复制”的目标!

明确的求职目标,这是第五章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另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点是:人际关系网络,实际上也是这本书从头至尾明里暗里强调的一个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88%的职位空缺是通过人际关系渠道填补的我想刚刚提到的复制案例也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和上次领读一样,这次我也想推荐一个拓展阅读:《沟通力》,特别是对于需要面试指导的朋友,里面不但有3份不同职位的简历模板,而且列出了8个常见面试问题及参考答案,还有12个最常导致求职被拒的负面因素。以上是求职行动这一章带给我们的启发。

接下来我们看第十四章,也是本书的结尾。主要是阐述当工作或生活发生变化时,人们如何去适应。其中列出了11条影响职业选择的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

其中的第6条,离我们每一个人很近,很切身。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可以让你度过整个职业生涯。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因为个人、工作、生活各方面始终在滚滚向前,所以工作状态的变动才是常态,一劳永逸只是相对。

那么,既然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又该如何去应对职业生涯的变幻呢?这就回到本章主题:适应当前和未来。有一句话说得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究竟怎样变化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

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具体的答案,当然这个答案不是你想象的鱼,而是渔。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理论:“创造性”模式。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模式而言。传统性模式收敛而简单,以成败论英雄。创造性模式开放而复杂,因为世界本不是非黑即白,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应是多元。

当面对困局时,如何创造性处理呢?一、要有意识地把精力集中在你的优势方面;二、考虑各种可能性;三、尝试创造性地制定成功策略。

还以我在上次领读时提到的职业转换为例。当时,我急切想重回临床,恨不得当天就有人把我调走,真正是度日如年。这种传统性模式当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徒增了很多问题,让我感觉很失败。后来怎么做的呢?现在想想,就是一种不自觉地创造性处理。

一、集中优势。年龄老化、技能生疏确实是劣势,但是这些劣势远没有优势那么大。说年龄,也有和我一样的。说技能,学会骑自行车了,会忘么,重拾而已。

二、考虑各种可能性。回不到原来的岗位,还有那么多岗位,哪里不需要一个肯做事的护士呢?暂时去不了,等一两年也可以。现在也不是没饭吃。

三、制定策略。思考怎样达到目的。找领导表明心迹;找同事打听机会;不定期跟进,静静等待。在我不那么用力的时候,只问过程不求结果的时候,却成功了。

因为有这些事做,两年的时间非但再无度日如年的难受,反而别开生面,发展出了一个副业,就是如今的读书写作。可见任何东西,都要有创造性的眼光。当前和未来,都是你创造的结果。

好的,到这里,《希望在于行动》,整本书的领读部分接近尾声。“希望——行动”理论是本书的核心,是职业生涯的奠基,更是我们人生的幸福路径。

愿你我心存希望,手握行动!极度理想,超级现实!

全书领读结束,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