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17岁,167cm,体瘦。高二学生,主诉:身上、胳膊上长满小水泡,不痒,大小便睡眠寒热汗出等皆正常,脉沉细。 用方:麻黄10 杏仁10 连翘15 赤豆25 桑白皮15 金银花15 大枣6枚撕 生姜10 炙甘草10 7碗水煮成3碗水 日三服 5付 反馈:服用四付后未再服,痊愈,未留下疤痕。 解读:因快到高三季,学业繁重,起完水泡后曾到大医院开了药,又到一常去的中医那诊治,这个中医未给开汤药,总之没有效果。邀余诊治,晚上快十一点左右,孩子放学回家路上,昏黄的路灯下,看到了她,简单问了几句,摸了摸脉,看了看胳膊上的水泡,遂处上方。这到底里面出现了什么问题,还真不知道,病毒?吃坏东西了?过敏?不用猜了,知道也意义不太大。其实只要知道,这种水泡用两个字来形容就可以了,知道之后,方子也出来了。医者意也。表湿,皮表上有湿气,水泡当然是湿的。不信的话,自己可以挤一下。那表湿不是病名啊,那到底给他起个什么病名呢,我还真回答不出来。名字不重要。治好才重要。中医有汗吐下温清和消补,治病八法,病在皮表,用汗法来治,肺主皮毛,要用到能入肺的药,同时汗法,汗走的太快,湿性又粘腻,走的慢,故要加入祛湿的药,让药走的慢些。整体方意如此,此方是医圣张仲景所创,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医内科上水肿病上,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湿毒浸淫证,是不是很形象。凡是读过中医学大学本科教材的都应该知道。 |
|
来自: 中医临证随笔 > 《全息经方临证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