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X管清友X施宏俊:如何在实践中践行长期主义?

 中山春天奏鸣曲 2023-07-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设置🌟星标

一起做终身学习受益人

7月18日,在《芒格之道——查理·芒格股东会讲话:1987—2022》中文版全球首发之际,中信书院联合芒格书院,特邀万科集团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和芒格书院创始人施宏俊展开对谈。

王石先生从芒格思想和长期主义的智慧中,解读当代企业家精神。深受精神富足的芒格影响,他强调企业是代代相传的,万科的长期主义在于简单性、制度化和透明度,以此为社会创造财富;管清友先生以芒格主义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他认为芒格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是对经济发展、产业变迁、商业模式的创新分享,而《芒格之道》更是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人生智慧;施宏俊先生则评价《芒格之道》是自《穷查理宝典》后的又一本价值投资圣经,为读者指明了终身学习的意义及掌握普世智慧的路径。

三位老师都从自身经历出发,探讨了查理·芒格思想与长期主义在当下的意义,希望能够给身处迷茫与困境中的读者,带去一些启迪。以下为本次嘉宾个人分享的实录

图片

嘉宾分享实录可在视频号“芒格书院by芒典文化”观看

点击音频,立刻收听


图片

王石:从芒格思想和长期主义

看当代企业家精神

谈到查理芒格,相信企业界都不陌生。尽管大家更熟悉的是巴菲特,就我个人而言,我多次去过巴菲特股东大会,作为被邀请的嘉宾,我是在台下的,所以我没有和巴菲特一块吃过饭,也没有和他畅谈过。但查理·芒格确实不一样,我和他不仅吃过几次饭,而且还在一块交谈过。

今天这个主题,我从芒格身上感受到了。说到长期主义,我今年已经 73 岁了,我认为我是有资格来谈的。
 
长期主义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如何能一直做一个长期的事情。当然首先要身体好,芒格、巴菲特身体都很好,今年正好是芒格百岁生日了。第二:长期主义是一种精神。比如“朝闻道、夕可死”,你只要得到了一种道理、一种精神,那就已经知足了。人的长寿只是一方面,但更多是你能创造价值且能代代传递下去。我个人觉得,芒格两者都具备,所以是很令人羡慕的。
 
但是我还想谈谈,说到芒格长寿,大家都说一定要锻炼身体,一定要注意饮食。就我的感受来说,第一:芒格先生好像不怎么锻炼;第二:他天天捧着可乐喝。有时候嚼起巧克力,吃得特别香。所以如何长寿?看来,不仅仅要锻炼身体,还要注意饮食健康,但真正能够长寿健康地活着,显然还有其他的秘诀。
 
我的体会就是这两点,一种是精神的追求,另一种是社会上的利他主义。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什么叫利他主义?首先你能利己,没利好自己,怎么能利他?简单来讲,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服务。我个人觉得,这是我在芒格身上体会到的最深的一点。
 
再说今天的主题,长期主义,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讲。所谓的“长期主义”,首先要有野心。这里不是说寿命的长期主义,而是一个企业如何造就一个品牌,企业如何长寿。企业的长寿一定要代代传下去。

可能你会说你没有野心,没有抱负,没有理想。比如,我创业的时候,年纪已经比较大了。我32岁到了深圳,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创造了万科,那时已经 33 岁。我之前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技术员,当过机关干部,经历也算很丰富了。但当时创立企业,企业能做成什么样,我其实不大清楚,但是有一点我是很清楚的。我这一生应该有抱负,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在社会上做出一番事业。

图片

1984年,创立万科的第一年,与同事们在一起(图源:《我的改变》)

怎么做到长期主义?刚才我提到了第一点,就是要有野心,要长期能做下去。第二,既然长期,它是不是受你人生长短的限制,是不是你退休之后和你没关系了?应该不是的。所以,企业的生命周期尤其重要。虽然从数据来看,企业的生命周期要长——世界百强的平均年龄还没有超过四十年。明年是万科成立四十周年,所以长期主义就是需要一代一代一直传下去。

中国有个俗语叫“富不过三代”,此话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事业一定是家族的事业,但接班人有一定概率不是很优秀。即使儿子很优秀,孙子是不是也很优秀?有没有这样的?有。但这种概率比起在社会上选拔出优秀干部接班人的概率,显然后者成功的概率更大。再从长时间来讲,血缘接班也很容易到第三代就衰落了。
 
万科也会有这个问题。虽然我的兄弟姐妹和下一代亲人都比较多,但是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在万科公司里,第一不要有我亲戚朋友,第二不要有我大学同学,第三不要有我部队转业的战友,我严格遵守这三条准则。首先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万科接班人的问题,长期主义让一个企业能在每一代接班人中选出最优组合。当然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比如我们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企业,如何让自身和现代、未来相结合?显然制度设计上是非常重要的。
 
制度设计上简单来说就是三句话,六个字:第一就是简单,第二就是制度,第三就是透明。
 
首先,简单就是不复杂,简单的事情简单处理,复杂的事情简单处理,绝不允许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第二就是制度,制度对应着什么呢?对应着权谋。我们的制度不权谋,都在阳光下。第三个透明,信息化、扁平化、效力化,这个透明值非常重要。这就是我讲的,万科的长期主义。
 
第三个长期主义。管理当中有几个简单的案例,我这里不妨简单说一下。1992年,全国的第一批房地产热,热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房地产行业有一句流行话叫“低于40%的盈利不做”,当然现在没人敢这样说了。就这句话,我公开发表声明说“万科利润高于25%不做”,当时引起很多争议。现在,我说明下为什么不做,因为我们相信市场是公平的,你怎么暴力赚钱,最后会被市场惩罚。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

图片

管清友:

换一个视角看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研究人员,我去看了《芒格之道》。其实我非常留意芒格、巴菲特,包括王(石)总他们这些企业家、投资家的言论,包括前段时间王总在雅布力会议上讲到大河地产,它在过去30年里转型,现在它的服务业的收入已经占到 3/4,原来传统房地产只占了 1/4。我将用这个案例去讲房地产整体行业的转型情况。

图片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其实巴菲特也好,芒格也好,企业者和投资人都非常熟悉。做经济研究的人,特别是围绕资本市场去做投资的研究者,对他们也非常熟悉。每年的股东大会,无论是巴菲特的观点还是芒格的观点,我们都非常关注,都有所学习和领会。我直观的感觉是,看了这么多关于巴菲特、芒格的研究,我一直觉得这俩老先生好像是未来穿越回来似的,他们的很多观点非常有穿透力,甚至他们的一些短期选择,当时看不太清楚,但可能过半年、一年、甚至两三年以后,会发现他已经走在了几乎所有人的前面。

《芒格之道》里讲到了从1987年到2022年,在这30多年时间里,芒格在股东大会(西科金融和每日期刊)上的观点,谈论的话题非常广泛。芒格先生明年(2024年)就一百周岁了,他生于1924年,王总提到长期主义,首先身体要好,活得要长,这点非常重要。
关于《芒格之道》,我有几个体会。第一,确实是人生智慧。芒格的话语非常平实,被翻译过来的语言也非常平实,正所谓大道至简。他讲的很多事也不是在刻意地讲什么道理,就像一个老者,管理过上市公司,做过投资,有过很多经历,甚至有过很多不良嗜好,比如爱吃巧克力、爱喝可乐,也不怎么运动,但他平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智慧。有很多事可能要仔细琢磨,看似平淡如水,却又浓郁非常。

第二,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在央企待过,在券商待过,现在做研究。我会观察行业,观察金融业,观察整个科技的变迁。芒格在股东大会里的这些讲话,本质上是一部“百科全书”,这里面涉及到什么呢?你会发现这30多年时间里,科技的变迁、商业模式的变迁、产业的变迁,包括我个人更关注的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变化等等,其实都在这里面,因为他每年都要谈论当时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问题。股东大会里头也有很多人提及相关的问题,有职业投资人,也有企业家,还有20岁左右的大学生。所以,芒格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本质上是一个关于经济发展、产业变迁、商业模式的创新分享,我觉得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东西。尤其他还点评了很多人,包括中国的企业家。

第三,近30多年来,《芒格之道》的确是一部活生生的或亲历的世界经济史或者是金融史。因为,他们谈到了亲历过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日本的泡沫破裂、互联网泡沫破裂、比特币加密货币、新冠疫情、金融监管等等,所以它是活生生的一段历史。

虽然我是做宏观经济研究的,但这些年,我也在一线市场做交流、做调研。我个人最大的一个体会是,从微观到宏观,思考是件特别重要的事。尽管,无论是芒格先生还是巴菲特先生,他们不是特别在意所谓的宏观经济,因为他们说“我们看不懂”、“我们无法预测”,他还特别提到“我从来不从美联储的什么利率政策里头赚钱,我也赚不到这个钱”,但实际上,据我们观察发现,他每一次选择,都几乎印证了“宏观对冲大师”的称号。

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两国的投资环境、企业经营环境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芒格比较坚定地看好中国市场的顶级投资家。在书里(《芒格之道》),他也比较了中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比较了比亚迪和特斯拉,比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监管政策出台等等。所以,我觉得他对中国的看法是比较多、也相对比较详尽,而且从他的角度去看,可能对于我们而言,确实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换一个视角去看待中国的发展。

《芒格之道》这本书特别适合放在床头,放在书桌上,时不时一定要拿出翻阅,而且它也特别好读。书籍的编辑很像编年体,囊括芒格关于经济、金融、产业、科技的一系列论述。



图片

施宏俊:《芒格之道》背后

一位99岁的智者的人生智慧

听了王石老师和管清友博士的分享,我觉得特别受益。两位都曾近距离接触过芒格先生,他们也各自从企业角度或研究角度做出了很好的解读。我主要讲一下《芒格之道》这本书是怎么做出来的。

今年的5月8号,我们去拜访了芒格先生,我把交流的情况也跟大家做一点分享。其实芒格先生可以说是改变了我。大概2013年,我们有幸出版了《穷查理宝典》,说实话,在2013年前的我其实不太了解芒格先生,也许当年中国的很多投资人对芒格也不是太了解。但是没想到,《穷查理宝典》出版后几乎成了一本经典,大家都认为它是价值投资的圣经。现在《穷查理宝典》的总销售已经超过一百万册了,我自己也受到了它很大的影响。
 
      

《穷查理宝典》和《芒格之道》,对普通人、学习者、以及希望在这个社会有所作为的人而言,其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内容。我也受查理·芒格的影响,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做一些改变——三年前我们就专门成立了芒格书院,主要目标就是推广价值投资以及芒格思想,建立终身学习的阅读社群。

《穷查理宝典》出版后,我们还一直在收集整理更多芒格的文献。因为在《穷查理宝典》里,除了他的11个演讲以外,其实只收录了部分股东大会讲话,大概 10 篇左右。通过整理,我们发现每年不但有股东会的信,也有股东会讲话的记录。所以大概三年前,我们就开始把芒格从1987年到2022年,35年间收集到的股东会讲话进行了整理,然后翻译,编辑,最终呈现出这本《芒格之道》,其中包含芒格在西科金融跟每日期刊两家公司的股东会讲话。

这本书有点像编年体,是一年一年整理出来的。跟《穷查理宝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果说《穷查理宝典》是偏重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本书则有点像价值投资的《论语》了。什么叫《论语》,就是有很多弟子问大师问题。由于当年的书写材料、各种记录技术的限制,古代的《论语》只是摘录大师孔子少量精彩的话语和思想。但现在技术条件提升了。尤其近年,资料基本上是齐全的,可以从音频、视频再转成文字。技术条件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把芒格的所有讲话,用文字较好地呈现出来。

我们参加了今年5月6号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结束之后去了洛杉矶查理·芒格的家里拜访他,共进了午餐。我们希望能够近距离地问芒格先生一些问题,希望面对面地听他亲自讲一些话。我们告诉他,我们都很羡慕他,但不是羡慕他的财富,而是羡慕他的状态。他已经99岁了,却很放松,很健谈,从头到尾不但在谈话,而且精神很愉悦,是一个很通透的老人。


图片

5月6日,施宏俊先生在2023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所以我们问他“我们都很想了解拥有这样一种幸福人生的你,有什么忠告可以给我们年轻人吗?或者我们应该要避免哪些问题?”芒格说到,首先你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一点与中国传统观念是很相似的,我们国人往往认为与孩子、父母住在一起是必不可少的。去拜访芒格的当天,他第三个儿子的一家三口都在他家里。所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生活的,这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其次,芒格认为我们应该试着通过出售对别人真正有用的东西来让自己变得更富有。对企业家来说,产品要对客户有价值、有意义。

我们后来有问芒格,你觉得你为世界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什么?芒格认为是“合作”。事实上,合作是芒格一个重要的人生感悟。他在谈话中也提到了多次,国家之间、贸易之间、种族之间,都应该合作、交流,尤其是强国之间更应该找到一个好的相处方式。

其次芒格还提到了“终身学习”。他不止一次地赞赏中国人的好学和勤奋。他曾经在飞机上看到邻座的中国女学生在做微积分,因此感叹道中国人不成功很难。中国人的终身学习精神,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有学习孔子儒家思想的传统,但现代社会除了学习儒家思想外,还需要学习科学技术。芒格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与工程技术,比亚迪的几万工程师是它成功的基础,而正是中国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庞大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造就了比亚迪的优势。

第三点,芒格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得掌握普世智慧。在生活中要不断地积累常识,培养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从而让知识产生复利。

在交流的最后,芒格给予了青年学习者们寄语:年轻人需要保持理性主义。其实“保持理性”这一点对喜爱芒格的人们来说非常熟悉。芒格一向认为,造就他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不情绪化,用科学的方式来看待问题。这次的拜访,我们并没有和芒格谈论很多具体的、投资相关的问题,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他的人生智慧。

在《穷查理宝典》出版后,相较于全球各语种的版本,中文版卖的最好,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芒格?除了中国人读书多以外,我还有一点感悟,是因为芒格能够给中国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另外一条走向成功的路线——你可以不是富二代,可以不要靠别人,单靠你掌握的知识,也可以获得财富上的成功,从而奉献社会,取得社会价值上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