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7-20手机报_中国国家地理

 喀什魅力 2023-07-21 发布于山东

手机报_中国国家地理7.20
1935诞生传奇的一年
1935年,“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提出
定义了中华大地的人地格局
1935年,茅台前身的烧房展品
从赤水河畔出发
在“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荣获特等奖
今年1月
中国国家地理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开启“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
沿胡焕庸线
挖掘和传播沿线城市独特的
自然地貌和厚重的人文底蕴
首站从茅台启程
向美而行,共赴山河
第二站来到腾冲
带您感受胡焕庸线南起点的至美时刻
第三站来到阆中
带您感受胡线中心区的地理融汇之美
第四站来到延安
带您感受黄河黄土间的大美红色景观
第五站来到平遥
带您感受新月形沃地的璀璨文明印痕

摄影/李文博

■平遥「第五站」
平遥,一座以古城闻名的城市,
西汉时尚为代王的汉文帝刘恒
正是以这里为封地的都城,
彼时平遥还被唤作“平陶”。
公元424年,为避拓跋焘的名讳,
“平陶”更名“平遥”,由此一路历尽繁华鼎盛,
新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平遥古城夜景。
摄影/梁喜兵
■地貌之美大地
PRAT1
平遥因商而兴,不是偶然。
其所在的表里山河,
本身就为后来的一切埋下契机。
正如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
在河漫滩上孕育的新月沃地一样,
我国的汾河和渭河也成就了
一个黄土高原上的“新月沃地”,
关中盆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晋中盆地……
两道黄河最长支流塑造的河谷
组合成镰刀形的串珠式盆地。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数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撕开千余公里长的汾渭大裂谷,“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特征初步形成。图为“两山”中的吕梁山脉。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这片“新月沃地”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
胡焕庸线这条直线上被冲破了一个口子,
使西安这样的繁华都市突兀地出现在了
本该显得有些地广人稀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附近。
同样地,
在山西省这些连绵山川中的串珠式盆地里,
也有着数倍于省内其他地区的人口密度。
面积不大的汾河谷地以其中沉积的深厚黄土,
养育了全省约一半的人口。

出于对洪水泛滥的恐惧,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聚落都分布在黄河的一、二、三级支流,且并不紧挨河岸,直至今日,汾河及其支流附近的人口也明显多于黄河两岸。图为晋中盆地的汾河支流乌马河附近。
摄影/孙晨豪
胡线穿过的这一片土地
本质仍是敏感易变的农牧交错带,
在400mm的年降水量下,
第一产业处于摇摆状态——
中原政权强盛,便大力发展农业;
中原政权退缩,便退耕还牧。
巍巍太行,阻挡了大风吹来的黄土颗粒,
于是山脉以西堆积成黄土高原,
而以东便是平原沃野。

太行山大峡谷群是中国北方最雄壮的峡谷群,是《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旅游开发价值最大的峡谷,堪称“华北平原天然雕塑盆景”。以板山、黄崖洞为代表的雄奇险峻、峭壁巍巍的嶂石岩地貌,是太行神韵的代表。
摄影/刘振杰
从“新月沃地”向北看,还有惊喜。
大同火山群,
是中国著名第四纪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
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自然遗产”,
与胡线南端的云南腾冲火山群
和胡线北端的五大连池火山群齐名。

大同火山群中的狼窝山,火山口直径五百米,高度为海拔1329米,平均深度约40米,是整个火山群中最深、火山口直径最大的一座。曾经的两次喷发使其火山口内还另外有一个小些的“继生火山”。火山与火山之间,是被火山裂缝切割的不规则农田,火山喷发形成的独特富锌富硒土壤为这一片地区的农业发展赋予先天优势。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1929年起,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德日进
在晋陕二省进行北方“土状堆积”考察时
发现了这处地质遗迹,
这个由死火山组成的群落由此闻名。

大同火山群中的金山,因喷发时岩浆外流沉积,看上去如泛金光,因而得名。其四周由小型的“胎火山”簇拥环绕,就像舞会中因旋转而飘起的裙摆,别具一格。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这是一群沉睡了六万年的死火山。
当时间回到几十万年前,
这里还是9000平方公里的广大水域。
但大约在34万年前,
水底的火山突然爆发,
滚滚岩浆凝固、沉积在湖底,
形成的山丘露出水面,火山开始沉眠,
曾经广大的水域不再,只剩桑干河逶迤其间。

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体成员登上火山考察。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大同土林是华北唯一已知的土林景观,
当地人称之为“石板沟”或“狐仙庙”,
其形成原因没有确凿的说法,
比较被大众接受的推测就是本身土质盐碱较大,
又处于两条河流的侧蚀地带,
再加上长期的风吹雨淋,使得地表水土流失,
形成了沟壑纵横的柱状形态。

# 01

# 02

# 03
俯瞰大同土林,其独特的形态令人印象深刻。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盐湖之美大地
PRAT1
平遥是晋商文化的缩影,
但晋商却是因其以南的潞盐而起。
运城的天然盐湖慷慨提供了这一便利。
尽管这片“死海”的盐分以硫酸钠而非氯化钠为主,
但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盐湖,
汾河下游的山西省运城市解池
还是在中国盐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之富庶,盐税其半”,而唐大历年间,
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
正是由运城盐湖贡献。
直到宋仁宗推行“盐钞法”,
盐由官运官销改为由商人贩运,
盐湖催生的商业才因而得以兴盛起来。
“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延续于民国”,
从万历年间起,晋商借地理位置的优势,
靠应召输送军需换取食盐专卖权,蔚然兴起。

运城盐湖位于年日照天数较高的焚风地带,加上因地处风口而不缺强风,十分利于盐的蒸发晒制。“运城”之名,正是得自“盐运之城”。
摄影/尚建周
来到运城的人都在感叹,
究竟是谁在这里打翻了调色盘;
《梦溪笔谈》认为,
运城盐湖是蚩尤战败后的血水所化,
所以浓赤咸腥;
科学家说,
这座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
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新生纪造山运动初期,
其耀目的红色
来源于高温下杜氏盐藻产生的血红素。

今天运城的盐湖成为数只野生大红鹳的栖居地,这是一种在中国罕见的鸟类,或许是这里盐分浓度五倍于海水的盐水,让它们找到了类似巴哈马盐水湖泊的感觉,才使得它们年年如约在秋季翩然而至。
摄影/刘振杰
■伞护之美生道
PRAT2
“伞护效应”,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经常被利用,
指的是借助对旗舰物种的保护,
为同地的其他物种也提供了保护伞。
旗舰物种一般是受人喜爱的明星动物,
例如四川雅安
对大熊猫栖息地系统性的生态恢复,
受益者就不止是大熊猫,
试点范围内的红腹锦鸡、红豆杉等
8000余种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
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充分发挥了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
类似地,高山生态系统以雪豹为旗舰种,
也“伞护”着赤狐、狼、猞猁、豺等
同地居住的高原生灵。
在山西,
承担这一重任的是四大旗舰物种——
华北豹、褐马鸡、原麝、黑鹳,
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四大旗舰物种之黑鹳,是善于在水中谋生活的渔夫,食物中有九成都是鱼类,且平均每小时进食约20次,能让它驻足的河流,必定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
摄影/计云

同为湿地精灵的大天鹅,也是在黑鹳撑起的“伞”下安全栖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受到黑鹳庇佑的夜鹭幼鸟,正是一个多月大开始探索户外精彩的年纪。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华北豹,是中国独有的豹亚种,
而山西,是我国华北豹种群数量最多的省区。
与原麝不约而同地,
它们也选择了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栖居。
这些山脉中完整的森林景观为华北豹提供了
足够大面积的栖息地
以及数量充足的有蹄类动物作为食物资源。
山西晋中市的一个山间县城,
被这些大猫选中,成为“华北豹之乡”。
人们在悉心保护这些豹的同时,
同地栖息的豹猫、赤狐、雀鹰、
苍鹰、红角鸮等二级保护动物
和猪獾、狍、蒙古兔、蓝翡翠、
星鸦、长尾雀等山林精灵也受到了周到的保护。

爱在地面活动的岩松鼠也是因与旗舰种同地而居,而获得“伞护”。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褐马鸡,山西省鸟,中国特有种。
是象征威武的“鹖”,
是传说中少昊任命的“五雉”之一,
也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笔下的“火鸡”。

褐马鸡头侧的一对白色角状羽簇使其得了“角鸡”这一俗称。出于信仰,寺庙中的僧尼经常会为周围山林中的鸟兽提供食物,因此在寺庙周围常能观察到这类平时不易发现的鸟儿。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常见的小鸟北红尾鸲也因邻居褐马鸡而得到“伞护”。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商业之美人道
PRAT3
晋商其实在尧舜时代早已出现,
但通常意义的晋商,
是指晋商鼎盛的明清以来
500多年间的山西商人,
他们经营着盐业和票号等商业,
经营商品之多、投入资金之大、从业人员之多
在中国所有商帮中首屈一指。

从迎薰门看平遥古城。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晋商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晋商文化
指晋商商业活动创造的文化,
从经商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到经营方式、
组织管理手段乃至簿记、珠算、密押等技术方法,
形成一整套伦理文化和制度文化。
广义的晋商文化
指晋商的生存和发展衍生的文化现象,
主要包括建筑、饮食、戏曲、武术、
教育、艺术品以及名人名言等
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山西串珠式盆地中充足的人口对农业形成反哺,而在农业人才饱和之后,有更加多的人口借交通之利,选择了外出从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尤其在数年天灾的催化下,山西人的开拓精神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外出谋生,催生了碛口古镇等因商而兴的重要交通节点。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商业的繁荣为这片土地激发了更大的活力。
“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的民谣不是虚传,
汾河左岸的三座城,
串联起了当时最为鼎盛的华尔街。

平遥古城内的兴盛久会馆成为晋商留下的痕迹之一。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晋商声名鹊起。
“生子有才可做商,不羡七品空堂皇”,
这类流行在当地人群中的俗语不计其数。
平遥古城最早建于西周定王时,
距今已2800多年,
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至今,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明清县城世界遗产地。

平遥古城市楼,楼顶覆黄绿二色的琉璃瓦,一侧组成“囍”字,另一侧组成“寿”字。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这座古城的建筑格局基本遵循
汉族“左宗右社”的规律,
以市楼为中心呈“干”字形展开,按八卦布门,
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蜿蜒巷,
形成一座有头有尾、有趾、
有套、寓意长寿的“龟城”。

平遥古城的城隍庙是全国仅有的集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的“庙中庙”。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1823年,中国第一家专营银两汇兑、存放款业务的
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诞生于此。
彼时由于商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
“票号”(也称“票庄”或“汇兑庄”)
作为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产生了,
全国的汇兑业被山西垄断。
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
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
这几家大票号的总号设在平遥,
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及商埠码头,
令平遥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
而在现银时代,
保障商路畅通的更多是各路镖局。
远足贸易的大量兴起、大宗货物银两的转运、
民间武术团体的存在、官府的批准支持
正是镖局产生的几大因素。

平遥王家武林大师王正清于咸丰五年(1855年)创立的同兴公镖局,是平遥县内唯一的一家镖局旧址。一个雄武的“镖”字正仿佛是有壮士拿着“金”属武器保护“票”号里的钱。《坚瓠集》记载中出现于明正德年间的“打行”被认为是镖局的前身。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历史之美人道
PRAT3
时间对这片三晋大地显示出格外的偏爱。
“地上文物看山西”,
28027处古建筑使山西省以绝对优势
成为全国古建最多的省份。
这些古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座悠悠古刹,
成为了记录历史的绳结,
无论在熙熙闹市还是莽莽山林,
都是守一方宁寂而历经繁华。

# 01

# 02
位于大同的辽金古刹华严寺和位于吕梁的净土宗祖庭玄中寺。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从平遥一路向北,
比古刹更闻名的,是大同云冈石窟。
云中之冈,众佛列队,
微笑的砂岩,慈悲的北魏。
从2厘米到17米,
无数錾痕凿斑组成五万一千余躯造像,
而这个数字,也并不能涵盖当时的全部。

云冈石窟以“昙曜五窟”(第16-20窟)开凿最早。因北魏时期佛教刚刚传入我国,所以与龙门相比,云冈的佛像面孔显得更“洋气”,高鼻隆准,长得更像外国人。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
这是云冈石窟的三大特征。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
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
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仿佛要把整个山势纳入佛理的境界,芸芸众生只要接近它,就能够感受到佛法的宏大和无边。以地理形势造境,是佛教石窟的共同特点,但云冈似乎更胜一筹。
北魏一度统治北方一百多年,衍生出了东西魏、北齐北周,乃至隋唐。但就像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一样,在史学界重视程度不够。幸好它留下了“真容巨壮”的云冈石窟,才让今人偶尔想起它。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工艺之美人道
PRAT3
山西是一个琉璃世界。
从介休走出的黄绿两色为主的琉璃,
用光亮的釉面装饰出整个古建大省。

五彩琉璃镶砌的五龙壁。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琉璃即低温铅釉陶器,
以铅硝为基本助熔剂烧制而成,
其烧制温度低于瓷器。
山西自古就是琉璃生产、使用的重要地区。
即使是北京故宫中,
也能看到有很多刻着
“山西泽州”“阳城琉璃匠乔”等字样的
山西生产的琉璃瓦。

一只雄性北红尾鸲站在鲜亮的琉璃脊兽上,仿佛在问“我与琉璃孰美?”。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作为建筑的重要附属构件,
琉璃主要用于屋面装饰,
具有表达秩序、宣传礼制、求吉纳福等作用,
它极大拓展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
是山西古建独步全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建筑物鸱吻等位置使用的绿釉琉璃初创于南北朝时期,并在隋代之后开始多用于建筑构件。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有金碧二色的庄穆,也有玄朱二色的典雅。
2006年5月20日,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
三宝中漆器居首。
平遥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
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
这种漆器髹饰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具雏形,
汉代达到鼎盛,
明清两代随着晋商的崛起而闻名遐迩。

平遥推光漆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身处山西平遥,
处处可见的工艺之美印证着文明之辉煌,
而辉煌文明的种子正是从富饶的土壤中萌发。
所幸,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
在我国的第二级阶梯温度最适中的一部分
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势,
在历史上的乱世中,
正是这地利保护了当时的古人,
由此,古建得以存留,
古晋语被代代传承,古工艺被发扬光大,
胡焕庸线上一个相当璀璨的段落被绘就,
这一切不可不说是
人与地之间一段传奇的缘分。
★向美出发
这一路上,我们探寻着属于平遥的
大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印记,
它们建构酿造着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共赴山河
这一路上,我们与凝结着
品质文化、人文气息、自然风情
和美好生活的香醇美酒,
探索着高原、河流、盆地、动物、
遗址、古建、民俗、工艺、文化,
共同感悟祖国大地的地理之美、
人文之美和神奇之美。
★寻道中国
以“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
寻找串联大美中国的历史逻辑,
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文化象征,
也寻找在融合之美,
共生之美中走出的茅台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